为什么TA口中的通宵游戏其实是深夜学习?

文:利奥利
来源: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ID:xlzxechu)

“唉,昨天晚上又通宵打游戏了,没复习成。”

“你又去图书馆了呀,太努力了,真是学霸!不像我,怎么都学不进去……”

“我明明都没有复习,居然还能有九十多分,一定只是老师给分高而已啦……我都不学习的。”

这些情形,有没有给你一种熟悉感?夜深人静的时分,他们打开小灯全神贯注地学习,第二天却告诉你自己又通宵打了游戏。

他们说着自己学不下去要出去玩,散散心,转眼却在图书馆和你相遇。他们的日常爱好是拉着你一起“哔哩哔哩干杯”,但是转头就偷偷狂补落下的功课。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光明正大”地努力,而倾向于偷偷学习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我们学习的动机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到一点——“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的确,“自我价值”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自我价值指的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力,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自我价值就是个人学习动机的核心。

我们从小就知道,“成功”能获得认可和赞扬,使我们产生更强烈的自我价值感。人们有得到赞同和认可的需要,也有拒绝和否认失败的倾向,这就导致自我知觉和自我价值之间会存在一个冲突。为了解决这个冲突,个体会形成一种保护和防御的倾向,来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这种倾向被称为自我价值动机。而在获得自我价值感的过程中,学生对能力的看法至关重要。

 

显然,获得成功是需要一定的能力来支持的,这就使成功、能力和自我价值感三者形成了前后因果的连锁关系——有能力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成功往往能带来强烈的自我价值感;相反地,失败则给人一种“能力不足”的感觉,这会损伤自尊,从而威胁到自我价值感。

 

因此,人们对失败作出解释时,通常是认为自己是“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够”,但是在对成功作出解释时,则更倾向于解释为自己具有出众的能力,而不是因为过多的努力。并且,人们倾向于将付出较少努力的成功当作是更有价值的。因此,有能力、只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能力,是保持积极自我形象的重要因素,成功更多地被视为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有研究者做了这样的实验:让被试(大学生)想象考试失败之后的大学生的一些情况,结果表明,被试对考试中付出努力而失败的学生表现出最大的否定情感;对因为某种理由(比如生病)而没有努力,并导致失败的学生表现出的否定情感最小,并且也不低估他们的能力。

 

通常对于学习上的成功,学生们更喜欢用高能力来解释,因为高能力有利于提升自我价值感;对于学习上的失败,他们更喜欢用低努力来解释,因为由低努力而导致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低能力。同时,如果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仍然失败时,学生会感到羞愧、痛苦、甚至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然而,高努力获得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却意味着低能力——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得到的成功,别人却很轻松地就能获取;或者说,我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赶得上别人不费力就能达到的水平,那不就说明ta的能力比我强、ta比我更厉害吗?而反过来,如果你整天泡图书馆、看书学习,而我却每天“住在”b站、通宵游戏,我的成绩却比你还好,这不就说明我的能力比你更强吗?因此,为了维护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积极形象,学生倾向于展现出他们的“低努力”。

 

而且依据科温顿的研究,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会随年级升高而产生变化:较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努力是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努力会使人变得聪明、增加能力,并不断通过努力去向这个标准靠拢;但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努力的看法逐渐发生了改变,较高年级的学生会开始认为,高努力的人是能力较低的表现。

 

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属于上述类型。下面我们从自我价值理论的四象限动机模型的角度来看。将学习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驱力”和“避免失败的驱力”这两种驱力来描述,学生可以被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象限的学生是“高驱高避型”。这类学生同时有较强的自尊,同时感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他们也被称为“过度努力者”。


第二象限的学生是“低驱高避型”。对这类学生来说,逃避失败要比对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他们被称作“逃避失败者”。


第三象限的学生是“低驱低避型”。这类学生没有对成功自豪的期望,也没有对失败羞愧的恐惧,对学习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被称作“失败接受者”。


第四象限的学生是“高驱低避型”,一般认为是最好的一种类型。这类学生拥有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水平。当他们失败时,会归因为努力的缺乏或学习方法需要调整;当他们成功时,会归因为自己能力和努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他们被称为“乐观主义者”或“成功定向者”。

而我们在前面讨论的,显然大部分是第一象限类型的学生。他们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所以会想办法取得成功来避免失败。因此他们追求成功、努力学习,但又受到紧张、冲突的严重精神困扰。为了成功而又掩饰自己的努力,就出现了一种“隐讳努力”的现象。他们在同学中尽量表现得贪玩、不在乎考试,但私下里却偷偷地努力——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些情景。这样成功时,他们的成绩更有价值,更能说明他们的能力过人,而在失败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很好的理由,就是没好好努力,从而不会被认为是无能。

 

如果你为自己有这一类高驱高避型的倾向而感到困扰,不妨有意识地学着审视工作或学习本身,将失败归因为努力的缺乏或学习方法需要调整,将成功归因为自己能力和努力的共同作用。或许这样,能够让自己的焦虑减少一些,从而促进自己去坦然地投入努力、面对结果。

 

如果你为身边有人属于这一类倾向而感到不能理解,不妨有意识地学着理解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经历和观点,这些都会塑造不同的个体。如果他们的这种倾向对你造成了影响,不妨和他们心平气和地交流一下,如果实在不能达成共识,在保持人与人基本尊重的前提下继续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就好。

 

那么,今天你是在游戏中度过的,还是真的有好好努力呢?

参考文献:
[1]李成彬.自我价值理论的再认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02):75-79.
[2]李凤珍.自我价值论:激发学习动机的新视角[J].江西教育科研,2007(08):18-20.

作者简介:利奥利,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号: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ID:xlzxechu)授权转载,关注·接纳·成长,小丘带你聊温暖科普,搞有趣事情!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