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做职业规划,什么样的人需要做职业规划?

为何有些人在生涯决定或选择上困难重重,为何有些人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轻松过关?


其实没有标准可循,主要原因在于生涯咨询的个案具有多元维度现象,这个领域不容易形成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分类标注。 


我是否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这是很多来访客户会提到的问题。过去这些年的咨询中,Vin也在不断观察,总结来看,以下几类人群可以重点考虑:


1. 对未来已有决定者


是指当事人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看似完成了一个生涯决定。

例如: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决定放弃去设计院的机会去继续读博。理论上来看,一位生涯已决定者大致的状况是:经过了自我的探索阶段,他对自己的能力、兴趣都很清楚,对选项的性质、相关的信息都搜集得相当仔细;对重要他人的意见也都纳入考虑;最后,权衡轻重,在几个选项中择一而行。

就常理推断,既然决定已经做了,何必再接受咨询?


作为这类当事人,他们希望通过系统的咨询带给他的是:


第一,虽然我做了决定,但仍希望帮助确认或验证选择的正确性。


第二,协助进一步形成达到未来3-5年目标的具体步骤。 

 

第三,表面上看相当笃定地做了一个决定,但是事实上我可能还是一个“生涯犹豫者”。这种情况在咨询中比较常见。

“已经做了决定的”状态可能是一种假象,其目的在于暂时解除必须选择的焦虑,这种假象通常我们称为“假性定向”。

早在1951年,金兹伯格等学者就提出这种生涯发展中出现的“假性定向”现象。


所谓“假性定向”是指在某一个生涯发展阶段,当大多数的人都到达了定向的程度,仍有数人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决定了未来的方向,实质上只是假象。



2. 未决定者

是指当人对未来的生涯选择还未有具体的方向。


这一类人的行为表象与“生涯犹豫者”十分类似,注意区分。生涯未决定者可能已经有了选择的大致方向,只是还没有拍板定案,是一种“非不能也,不为也”的状态。 所谓生涯未决定者的“不为”,有两种含义:

其一,探索性的未定向。


所谓探索性的未定向又称为发展性的未定向,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在解决生涯选上的困难主要来自于缺乏有关自己与职业的信息。而这种信息的缺乏多半与发展程度有关。 


很多 “探索未定向者”对将来应选择何种职业感到困惑无法决定,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了解以及对职业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清楚的缘故。


因此,这一类适合生涯规划的咨询,透过适当的活动设计,增加对自我以及职业世界的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成长,未定向的现象会逐渐缓和。 


其二,多重选择的未定向。 


所谓多重选择未定向比较好理解,是指由于当事人同时具备多种才能或兴趣而无法做决定。

有的人才华横溢,同时对商业、文学、建筑都有兴趣,也会面临左右为难的选择困境,只好维持在未决定的状态。



3. 生涯犹豫者

“生涯犹豫者”于生涯未决定的状态,但是其背后的原因要复杂得多。通常伴随有严重焦虑,又称为焦虑性未定向。 


这类人通常对将来应选择何种职业感困惑无法决定,主要是因为面对选择,经常会感到焦虑,就算是有机会让我了解自己,认识职业世界,还是很难确定我的职业方向。


 一般而言,生涯犹豫者的未定向状是“非不为也,不能也”。“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大约可归纳为下列几项:


其一,与人格状态有关。


所谓人格状态,在里是指一种概括性的描述,并无严格的定义。


包括:


1、轻微的人格异常现象:如慢性焦虑缺乏自信、自我认同混淆等;


2、严重的人格异常现象:如慢性忧郁、歇斯底里症、妄想症、强迫症等。就这一类的生涯犹豫者而言,未定向的现象只是人格异常表面的一种行为征兆,这类人需要先接受较长期的咨询或心理治疗,深入根源,做彻底的诊治。 


其二,与错误的后设认知有关。 


有些生涯犹豫者之所以裹足不前,是受困于认知上的障碍。


除非这些障碍得到澄清或战,否则犹豫的行为会持续下去。有些学者称这些想法为“非理性的期待”。


比如: 


1、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个适合他的职业。


2、选择一个职业或科系之后不能再做改变。


3、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能满足我所有的需求。


4、我的工作职位愈高,就显得我这个人愈有价值。


5、我相信有这样一份测验能告诉我将来要做什么。


6、由父母亲替我决定未来的职业方向,要由自己决定更为恰当。


7、如果我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那么我就能拥有成功的事业。


8、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我只能选择其一作为重点。


9、果我现在不做决定,也许将来能有更好的决定。

错误的后设认知作用会导致个人焦虑程度高、将未能做好生涯决定的挫败归因于运气不佳,推卸生涯未定向的责任、以鸵鸟的心态看待生涯选择。对这一类型的个案,较适合的咨询方法有认知重建法。  


其三,与家庭中的互动系统有关。 


这种现象在传统中国式的家庭结构中甚为常见。伦常关系界定了家成员之间的心理界限模糊。家庭的期待与目标就是个人的期待目标。这种融为一体的感觉固然可以增加家庭成员的凝聚力或向心力、但是当有成员企图变这种平衡状态时,例如负笈他乡,另有高就但必须远赴异域等,就有可能招致其他成员的抗拒或反对。

例如这样的案例:35岁有妻有女,还能不能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


4. 生涯适应不良者

许多的理论或研究指出:一个人的生涯适应性(工作表现不佳、无法升迁、与同事相处常有摩擦),常与其人格状态有关。


人格异常生涯咨询:比如妄想症、类分裂性、分裂病症、反社会性、边缘性、表演性、自恋性、逃避性、依赖性、强迫症。


实际上在所谓生涯犹豫着或生涯适应不良者中间,其实隐藏了许多需要临床心理学或心理治疗处理的个案,但严重者建议先进行长期系统的心理治疗,再来接受职业规划的咨询。

希望Vin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文:职业规划师Vin (生涯咨询师,中高管教练,专注分享职业咨询案例,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更多职业规划真实客户案例,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职业规划师Vin)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