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关注他人福祉?

01

故事


小美是一个公司白领,大学的专业是园林设计,毕业后到了一家展览策划公司,到了2020年年底,进入职场3年半了。3年里面,前2年熟悉公司业务,逐渐能够独当一面。

公司领导看到小美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把园林设计的理念应用到场馆展览的工作中,比如会在展馆中增加中式园林风格,大大提升了展馆的文化氛围,客户满意度很高。

到了2020年初,公司决定把小美提拔到主管级别,负责项目策划和运作。职位提升了,薪酬当然也得到了增加,更重要的是,小美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宣布提拔当天,直属领导忠哥找小美谈话。

“小美,这段时间你的工作不错,公司决定给你更多机会锻炼一下。”


“忠哥,谢谢您的帮助,我会加油的。”


“嗯,我相信你会努力。有什么困难要主动来找我。”


“好的。有问题一定找您帮忙!”

 

当上了主管,真的遇到困难了。


首先是项目管理经验不足。小美没有单独统筹项目管理经验,自己接手的项目总是在时间上达不到要求,经常要在项目交付前连续熬夜加班。不仅自己要通宵加班,还牵涉到同事和施工队一起通宵,同事们怨言开始多起来。


第二是费用超标。由于经验不足,小美的项目经常遇到改版、再版、返工等问题,项目预算本来刚刚够用,返工几次后,预算不足,导致项目亏损。


第三是客户需求调研不足。以前小美只要做好设计,做设计需要了解客户需求,小美这方面还做得挺好,和客户沟通很顺畅,基本上能够把握客户需求。可是担任主管后,小美和客户沟通的时间少了,有时候会误解客户需求,做出了的东西客户不满意。

 

小美经常熬夜导致睡眠不足,大把大把掉头发,脸色也变差。并且饮食不规律,老胃病又犯了,经常胃疼。


“不能继续这样,会要老娘的命哟。还是得找忠哥!”在一次翻江倒海的胃痛后,小美决定寻求援助。

 

第二天上班,小美去忠哥办公室。


“忠哥,我好像做不来项目主管哦!”


“看出来了,你在扛。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啊,您看出来了,怎么不早说啊!?”小美既惊讶,又有点埋怨。


“是啊!我看出来了,并且说过,你当时听不进去。多说无益!”忠哥摊开双手表示自己很无奈。


“这样啊!请您再说给我听一下!”小美感到有点诧异,自己不至于听不进去意见吧!

 

“你问题倒是不大,主要在于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大局观。举个例子吧,我们和施工队之间的关系,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我们提需求,他们来施工。站在甲方的角度,对乙方的费用要控制的严格一些。你做得怎么样?”


“是啊,我控制得很严的。忠哥,我可没有浪费公司的钱啊!”


“我倒不是说你浪费钱,而是说管理太严了,反而不利于工作。比如,施工队到现场后,可以给买一些水给工人,这样他们也会感受到你的热忱。大家都是人,多一些感情交流,做起事情来会顺畅一些。”


“我担心费用不够,不敢给他们买水。”小美有点觉得冤枉。


“看上去是我们掏钱给工人买水,其实和工人们沟通好了,他们做事情也会认真一些,这样返工率也可以降低嘛。”忠哥笑着说。


“忠哥很狡猾哦,姜还是老的辣!”


“那要不要给施工队买饭啊!”小美好像有点懂忠哥的管理思路了。


“看情况,如果施工队做事情很用心,我们可以买饭。这样也可以起到鼓励的效果;如果做事情不用心,我们可以和施工负责人沟通,提出咱们的需求。萝卜和大棒要一起使用,小姑娘懂得了吧!”看到小美理解能力很好,忠哥也有点开心了。


“晓得了,忠哥。多谢提醒!”


小美按照忠哥的建议,更多关注施工队的需求,返工率降低了很多。

 

02

为什么需要关注他人福祉?


关心他人的最终目标是提升自我幸福感。


自我实现幸福感需要实践公正、关爱他人等美德,需要平衡自我与他人的福祉(Law & Staudinger ,2016)。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自我实现是最高阶的动机。马斯洛认为动机理论符合詹姆斯和杜威的机能主义。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都得到满足,人们还会继续寻求新的满足,以缓解不安。


如果说前面四种需要具有统一性(比如生理需要:饿了要吃、渴了需要喝水),那么自我实现具有明显的个性。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忠实于个体的本性。


诗人,需要写诗,作曲家需要作曲,医生需要治病救人,个体根据自己从事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不论做事情是为了兴趣,还是为了谋生,也许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世界这么大,个体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并且乐在其中(事情不是娱乐,而是创造)。

 

03

什么是自我实现?


最早提出“自我实现”的是心理学家戈尔茨坦,戈尔茨坦认为个体有区别于其他个体独特的潜力(每个人都有特点和优点)。个人的潜力需要发挥出来,每个人都有希望按照最佳的方式实现自我潜力。

如何能够看到他人实现潜力呢?

戈尔茨坦认为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喜欢做什么、做成功了什么、目标是什么,来判断个人的潜力。

马斯洛借用了戈尔茨坦的观点,进一步提出,自我实现是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包蕾萍,2002)。

从两位心理学家对自我实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前者认为自我实现属于一种特质,这个观点和Waterman一致—自我实现是个体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实现自己真正的与最好的潜能(Waterman, 1984, p.16);后者认为自我实现属于动机。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幸福,自我实现可以达到个人真实的幸福,享乐不会产生幸福,个人也不能够仅仅市侩地趋利避害,锱铢必较计算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幸福必然来自于自我实现。


综合戈尔茨坦和马斯洛的观点,当个人具有潜力,并且具有动机,就有可能让自己做点什么,既实现自己,又帮助他人。


自我实现每个人的潜能不同,自我实现的个体并不一定会取得客观的卓越成就,但一般都会体验到持久稳定的幸福感受, 并达到一种内心充实、满足与平静的人生境界(Ryff, 1989)。


按照智慧概念提出者Staudinger(2005)的观点,个人智慧是人格发展的最终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人格成长会提升和实现个人的智慧,在上一篇文章中给,提到人格成长的三个维度,其中“超越个人自我利益并关注他人与社会福祉的动机取向”。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关心他人福祉,是自我人格成长的需要,达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促进自我智慧增长。如此循环反复,开启人格成长的螺旋上升通道。

 

参考文献:
1.包蕾萍. 戈尔茨坦的机能整体观述评[J]. 心理学探新, 2002, 022(002):8-12.
2.Law,A.,& Staudinger, U. M.(2016). Eudaimonia and wisdom.In J. Vitterso (ed.)Handbook of eudaimonic well-Being(pp.135-146),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Quality-of-Life.
3.Ryff, C. D. (1989). 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 Exp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1069–1081
4.Staudinger,U. M.,& Kunzmann,U.(2005). Positive adul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djustment and/or growth? European Psychologist,10,320-329.
5.Waterman, A. S. (1984).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lism.New York: Praeger







文:吴翔  (心理套娃发明人 ,心理咨询师二级,网易特邀讲师,壹心理特邀直播、录播讲师;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艺术化创新实验室核心成员;TEDx演讲嘉宾;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发起人之一;广州交警青年“战队”学院策划者之一,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微信公众号:搜索wuxiangxinlimen或者心理门,心理咨询,请在壹心理咨询页面,搜索“吴翔”)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