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脾气那么差,一点就爆炸

平台上有个网友提问:为什么家人脾气那么差,一点就爆炸?

有些人确实会一点就爆,情绪失控,怎么安抚劝解都不能很快平复。


情绪失控的人,可能也想做个温和的宝宝,可就是做不到。


一.

情绪的代际传递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核心组织,孩子出生后,遇到怎么样的父母,是无法选择的。父母身上的基因和家庭符号特征,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从遗传角度来说,每个孩子身上都会遗传父母的基因,这些基因不只表现在身体上还有心理和情绪上。


比如:敏感的妈妈怀孕时,情绪波动会大一些,这些情绪会被胎儿感知到,出生后会爱哭,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安抚。


从家庭角度来说,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情绪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甚至语气、用词、神态等等,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被孩子无意识地模仿习得。


视频《父亲住女儿的家》,讲的是:爸爸去女儿家做客,看见女儿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家务,女婿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报纸喝着茶,还指使女儿干这干那。


这一幕很熟悉,不就是自己在家里的样子么?女儿和妈妈一样不停的忙碌着,而他和女婿一样坐在沙发上悠闲自在。



爸爸心生愧疚,回到家后,感谢妻子这么多年无怨无悔的付出,也开始帮忙做家务。


视频里的女儿无意识地学到了女人在家庭中就应该如此的付出,她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也按照妈妈的方式来处理亲密关系,并未觉不妥。



情绪特质会遗传,情绪表达的方式会被模仿,但是否会失控主要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二.

与早期抚养者的关系模式

影响情绪的涵容能力


前段时间,郑爽直播带货现场发飙。她在多个节目中都曾情绪失控过。


当然会有很多质疑之声,觉得她不识大体,或者明星不应该这样等等。


相信她也知道这样的行为有多坏的影响,可仍然忍不住发飙,各种作,各种叛逆,看起来有些幼稚或者不够理智,但这些行为背后有其心理原因。


外在的辉煌无法掩饰内心的失序,一个人情绪失控往往和生命早期主要抚养者尤其是与父母的互动模式有很重要的关系。


自体客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被关注的需要。尤其在前语言期,抚养者是否能够长期、稳定、足够的赞赏、回应和肯定,是否能够成为理想化榜样以及在受挫时是否能够及时的安抚修复创伤,这些都成为一个人是否能拥有健康自体的重要因素。


郑爽涵容情绪的能力很差,在遇到一些情况时,不能够自我安抚,这些可能都和她早年的经历有关。


父母过多地物化了孩子,关注外在的成功,对于情感的需求没有能够充分的镜映与共情,导致其心理结构的不稳定甚至出现缺陷,自我调节、涵容情绪的功能受损。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早期抚养者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构成了所有后续关系的模板,并且与情感的满足或剥夺密切联系。


一个人的关系模式有很多的版本,郑爽的关系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版本就是讨厌被安排。


在她小的时候被妈妈安排参加各种才艺表演,一个人出去上学等等。虽然取得了成功,却也错失了孩子应该享受的快乐。


最重要的是,她没有被父母看见,没有被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没有让她做自己的主人,而是成为了父母的“木偶”。



直播带货一定会提前安排很多套路,被安排的这种方式,激发了郑爽内心深处积压已久的不满和愤怒,她无意识地把对父母的怨恨情绪都倾泻在了直播这件事上。



情绪失控的背后是对被看见和被理解的诉求,与抚养者的关系模式不仅塑造了孩子的心理模型和行为方式,也塑造了孩子的情绪大脑。


三.

情绪失控是

大脑发出的预警信号


神经科学已经发现,正是大脑的组织结构使它具备了社交性,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就必然产生大脑间的联系。那些和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我们在意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最为强烈。


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共同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发现:情绪会通过丘脑直接进入杏仁核,然后杏仁核会从诸如怒容、姿势和语调的改变等非言语信息中心飞速提取其中的情绪含义,从而引发自身类似的情绪。


Dr . Edward Tronick的实验《Still Face Experiment》中,当婴儿看见妈妈微笑时就会回以微笑,当妈妈皱眉生气时,婴儿开始会视而不见,接着就会焦躁不安甚至大哭。



大脑里人类情绪的传输有两条路,一条是小神经回路,一条是大神经回路。


小神经回路就像抄近路,情绪直达杏仁核,然后做出反应,速度快,但不怎么明确,主要用于受到威胁保护自己。


当妈妈长期对孩子忽视、严苛甚至遗弃时,婴儿的大脑会感知到被剥夺、焦虑和嫌弃的危险情绪体验。


这些情绪体验会抄近路直达杏仁核,这条小路的沟壑越走越深,最终形成自动化反应模式,只要遇到此类情景,大脑发出预警信号,就会触发情绪,攻击别人。



大神经回路则会把信息传递到前额叶皮层,进行理性思考,再付诸行动,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确的分析,理智的思考,再做决定。

当妈妈能够及时稳定地回应安抚婴儿的需求,婴儿感受到安全,情绪就会走大路,经过分析思考,再付诸行动。

情绪的表达有其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提升情绪的涵容能力以及使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


四.

如何做个温和的宝宝


首先,要原谅发脾气的人或者爱发脾气的自己,为了避免自身受到伤害才会这么做。


其次,去看看情绪背后的诉求是什么,给情绪命名,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沮丧……


再次,发脾气前,闭上眼睛,深呼吸,给大脑一个时间去选择走哪条路。


最后,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如果无人表达,可以使用冥想、表达性书写、找人倾诉以及运动等方式来自我消化疏解。


有脾气的人就好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情绪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觉察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训练觉察和反思能力。





参考书目:
《自体心理学导论》peter A·Lessem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谢尔登·卡什丹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丹尼尔·戈尔曼







文:齐琦  (心理咨询师)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