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和我玩?”: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

原创:有梦想的唐糖
文章序号:NO.380
字数:2800字
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导读:如果你也有一个聪明、敏感又孤独的孩子,或许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


前段时间,一个素未谋面但和我在网上认识许久的朋友找到我,告诉我她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正在幼儿园遭遇“全员抵制”,一些家长反应她儿子爱打架、推人,甚至要求她的儿子转园。

事实上,据我的了解,她的儿子非常聪明,简直可以用“深刻”来形容,而且性格并非乖张跋扈,而是一枚心思细腻的小暖男。在这之前,他在蒙台梭利私立幼儿园表现极为良好,但是转入公立幼儿园后,出现了明显的适应不良状态。所谓的“有暴力倾向”,大部分是儿子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在和小朋友接触时用力过猛。

在和她交流之后不久,我刚好看了一本儿童社交训练的书《聪明却孤单的孩子》,这本获得了2020年美国书展教育类图书奖和“妈妈的选择”图书奖的“双料图书”中所提到的“聪明却孤单的孩子”,简直和那位朋友的儿子不谋而合。

  • 参加学校活动时,最后才被选中

  • 没有朋友一起玩和分享

  • 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自己感兴趣的事,丝毫未注意到他人已毫无兴趣

以上,是典型的儿童缺乏社交技能的表现。事实上,没有孩子不希望和别人友好相处,不希望融入群体,结交朋友,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熟练掌握了社交技能,或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不希望,只有不会

社交技能缺乏,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脑中管理社交行为复杂联系的那部分,即大脑中的执行功能网络,没有得到均衡的发展。执行功能网络,是多种能力的汇聚中枢,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观察环境的能力等等。

在这本书里,有大量的训练内容——虽然很多心理学书籍都会包含理论(原理)讲解+方法论,但是像这本书里有这么多的练习的,却十分罕见。这大概与作者的身份有关。

作者是一位广受欢迎的育儿专家,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童社交教练”,在这本书里,她分享了自己十几年的实践果实——儿童“社交技能训练计划”,这些计划都是用来帮助儿童掌握社交技能的。不管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青少年,都可以使用书中的工具。对于很多急需“方法”的家长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个福利。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训练并不是教导。

比如,当一个孩子对妈妈哇哇大哭说没人和她玩时,妈妈说:“那你可以主动找小朋友玩啊?你可以跟小朋友说:我想和你玩”,这种方式,是事必躬亲地“直升机父母”的管教方式。

这样做的家长,其实是有点偷懒的,他们的方式,这种方式因为没有“留白”,所以等同于对孩子思考能力的直接包办替代。而训练技术,则是由家长给孩子讲授、指导和示范社交技能以及让孩子练习的过程。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一个教练的角色。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足球教练,你会怎么样让孩子有更高的水平呢?

详细讲解运动规则、亲自示范运动技巧,带孩子一起练习,认真地观察孩子在实战中的表现和反应,在比赛结束后给出积极性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意见….

作为教练,能只对孩子说“加油!”、“好好踢”吗?能大骂孩子“蠢死了,教了还不会”吗?从这个角度说,虽然这是一本教练书籍,但是关于亲子教育的内核却是相通的。

作为家长,对于养育孩子的忌讳也是相通的。比如不要想当然地自以为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动不动就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不要唠叨,更不能羞辱。同时还要谨防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的冲动

最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要始终表达对孩子学习成长的信心,而不是因为看到孩子在试错过程中遭遇挫折,家长就先体验到挫败感,并将这种挫败感发泄到孩子身上——比如那些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气到爆炸的家长,本质上是自己的挫败感被激发了。并把自己对挫折的不耐受,展现到孩子身上。

“为什么没人和我玩?”: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如何提升社交技能?

这本书共分4个主要的版块,分别是:

第一部分,原理的解释和总结:解释造成孩子不合群的脑科学和行为因素、行为调整的科学依据、社交训练的工作原理,以及作为家长,如何使用书中的这些训练计划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显著改变。

第二部分,社交技能训练手册:在这部分,会介绍练习方法和技巧,还会给家长一份指导孩子的“方法手册”,除此之外,还包括“处理简单问题的技巧和示例”、“暖场话语”、“可以迅速展开话题的指导语”、“衡量进步的工具”、“问卷等练习材料”。

第三部分,社交技能训练:这部分主要是执行功能问卷和技能训练活动的分解步骤。家长可以利用这些训练和活动,帮助孩子规划、练习和培养新技能。

第四部分,社交技能训练之实操及其他:这部分,家长可以继续使用任务报告、制定目标的方法等,把训练重点从家庭练习转向真正的实际场景。

从全书的结构可以看出,理论和底层逻辑的解释,主要在第一部分,后面开始逐级进入到实操训练当中,从手册入门,再到家庭训练模拟,最后由家庭转向真正的社会。全书的结构循序渐进、富有逻辑。

“为什么没人和我玩?”: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如何提升社交技能?

最后,我想讲一讲关键点。很多家长都自认为自己已经懂了很多育儿技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发现没什么用,这让家长十分困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却经常被家长忽视的点,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基本上就很难有后面的执行。这个关键点,叫做“信任”。

在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中,几乎都缺少信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家长自身人格发展水平的限制,简单说,家长自己本身安全感不足,所以会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这种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孩子缺少基本信任。

本书的作者分享了一个真实事件,她的一位客户在给她分享自己为什么会发生重大改变时,告诉她是当年她的一句话给了她触动,随之而来的,是真正的改变。这句话是“如果你的女儿会做的话,她肯定会去做。”

这让我想起了萨提亚的一句话:每个人所做的决定,都是在她当时当下的条件下,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这句话很简单,但意义极为深远,而且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甚至被提醒了也还是不(愿意)相信

可以说,家长对孩子的不满、责备、批评的背后,都是对这句话的不认可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刚才的3句话,我采用的是“一句话一段”的方式,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引起阅读者足够的重视。如果一个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如果孩子会做的话,肯定会做”,则意味着家长自身的成长,从自己的视角和标准跳出,具有了共情、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改变,标准着家长在思维和认知上的质变

如果家长能认识到并真正接受这一点,会迅速调整自己观察孩子的角度,看到孩子成长的潜力,并孩子感受到家长发自内心真诚的信任——而不是嘴上的技巧:“宝贝,你很棒”。

“被信任”是一个孩子拥有自信的基础,同时,被信任的孩子,才会从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走出来,充分地看到别的小伙伴,从而走出社交困境。

写在最后:


关于这本书的训练内容和原理,我没有在这篇文章中展示出来,因为内容太多了。本文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介绍,并给出我自己的梳理和解读,供大家参考,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有社交方面的困扰,或者家长想要了解更多引导孩子的方法,可以购买本书,学习详细内容。


文:有梦想的唐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签约作者;外冷内热;热衷深度干货;出版《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你有什么心理困惑,欢迎后台私信。我为自己写作,希望遇到产生共鸣的“同路人”)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