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结经验”反而把你带进沟里?

文: 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你看到的结果,很可能是“假结果”

你真的会总结经验吗?

职场中人,最不缺的就是“总结经验”的经验,但你真的会总结经验吗?

2015年的时候,我以前的老板跟我聊天,说他可能错过了一个暴富的机会。

2010年,老板的前同事做了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项目,问他要不要投。这个所谓的互金项目,就是P2P,只是那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模式的发展将超过最乐观者的想象力。

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来,老板当年确实跟我聊过这个项目,因为我做过银行信贷方面的工作。

当时我特别不看好这个项目,理由是小微信贷的成本和风险非常之高,想要跑通这个商业模式,两个条件必须具备其中的一个:一是极高的利率;二是信用调查能力。

但是,条件一会造成恶性循环:有诚信的人因为还不起而不来贷,逆向淘汰后,来贷的人基本只能借新还旧,或者根本就没想着还;

而条件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还有政策面的支持。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我的影响,老板接触了这个项目一阵子,最后还是决定放弃。

五年后,这家公司的B轮融资估值几千万美金,如果当初投资,已增值几百倍。

很多人喜欢用结果判断对错,然而世事无常,你看到的结果,很可能是“假结果”。我当初判断的理由也没有错,正是现在这个行业“爆雷不断”的根本原因。

这到底算不算一个判断失误呢?在为“模糊的正确”系列准备案例时,我首先想的就是这个。 

判断失误的地方

从结果看,当然是一个判断错误,先分析一下我当初判断失误的地方: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看到宏观大趋势,由于很多原因,国家一方面搞“双创”,整个社会的创业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但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政策收紧,中小企业却越来越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两者合力为早期的互金行业提供了不少优质客户,再加上早期进入者在风控上还比较谨慎,大部分是临时周转,导致实际利息仍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内。(阶段性的符合条件一)

老板同事的公司正是在这段时间拿到了融资,迅速把规模做到行业前列,有了规模之后,就有了完善风控的可能。(一定程度的符合条件二)

宏观面的影响,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虽然每一份商业计划书都要先分析一下宏观大趋势,但大部分时候,宏观面是几股阻力与动力的合力,基本可以忽略。可一旦形成大趋势,至少三五年内,所有制约因素都不重要。

说到这儿,好像应该盖棺定论了,可上面的分析都是从创业者的角度看的,如果纯粹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真的是一笔错过的投资吗?

 

投资者和创业者的不同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谈不上有什么失误。


大部分创业项目都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创业者一开始的心态是:“有了机会,就要去试一把”,后来的心态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含着泪也要走完”。

而投资者的心态一开始憋着劲要找一个“非你不可”的,后来的心态基本变成了“是你也行”。

所以创业者的理性是解决这些“不确定”,他们也更容易在大趋势的助力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投资者的理性是绕开大部分的“不确定”,投出一个项目,往往要否定99个项目,错过好项目概率肯定要高于投出好项目,不必纠结。

此外,投资者对项目的控制力远低于创业者,一个项目成功了,创业者的收益又远高于投资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低,是一件必然的事。

从这个角度看,老板的选择不能算是一个错误。

不过……,我又要“不过”了,这笔错过的投资,真的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吗?

 

投资的长期与短期视角

即使从投资的角度看,仍然有可以反思的地方。

P2P项目在2010年,属于典型的“效率有了革命性提升,但解决方案却有致命缺陷”的项目,这跟当初的滴滴、Airbnb、共享单车有相似之处,同时存在“风险自我积累”和“市场自我积累”这两个随机的“闭环”。 

就长期投资而言,没有侥幸的成功,所有的缺陷都会暴露,所有的优势也都会转化为生产力。

但短期就不一样了,弱点不一定立刻爆发,优势反而可以被放大到极致,或者相反。就算是早期天使投资,看上去时间很长,但决定成败的其实就是头一两年。

到底走上哪一个“闭环”,取决于企业的入场时机、进入策略——后者尤其重要,因为企业是可以转型的,团队靠谱才是投资真正的安全边际。

事实上,投资真正的风险,往往来自那些看上去很靠谱的风口上的项目。

你觉得靠谱的项目,往往所有投资人都觉得靠谱,结果要么暗藏杀机,之前做过的人都死了,要么它的市场没你算的那么大,要么下个月一下子会冒出几百个一样的项目来。

而这类“效率有了革命性提升,但解决方案却有致命缺陷”的项目,你不敢投,大部分人都不敢投,所以早期你才有十几万入资的机会,这导致它的风险并没有商业逻辑上推测的那么大。

有人说,太过理性的人投不出好项目,并不是说理性无用,只是因为所有的逻辑推演都无法推算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说到这儿,大家一定知道这篇文章的“套路”了,我接下来又要“不过”了。不是我故弄玄虚,世上之所以有这么多“不过”,是因为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必然有不同的结果。

看法角度可能成千上万,但你的最终选择只有一个,到底什么才算是最好的选择呢?

不要为错过不属于你的机会而懊恼

我最终的看法:这不但不是一个失误,而且是一个“模糊的正确”的选择。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局,你跟庄家掷骰子,只要你掷出的不是两个“1”,就算你赢。这个赌局,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稳赢?

但如果加上一个条件,你每次都要押上全部赌注——这个赢面很大的赌局瞬间就变成必输,因为庄家的本金你根本不知道有多少,这就意味着不管你连赢多少把,只要输了一把,你就彻底输了。

人往往有一个致命的错觉,以为只要努力这一次,人生就一帆风顺了。但你的人生不可能只拼“这一次”,如果你总在一个“必输的方向”上,你就算是赢了九次,也可能在最后一把输光。

什么叫“必输的方向”呢?就是不是符合你的投资理念、投资体系的方向。

因为你的融资能力、商业视野,你能接触到的项目团队,甚至你的社交圈,都源于你的投资理念。如果这个投资理念是正确的,你会亏一两笔,但总体上会赢;如果你的投资理念是错误的,你也不可能通过一笔结果正确的投资来改变败局。

很多人认为钱就是钱,还有什么不一样吗?可钱跟钱确实是不一样,机会跟机会也是不一样的,今天莫名其妙地赚到的钱,明天一定会稀里糊涂地亏掉。


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坚持自己的理念,放弃那些短期看来不错的机会,也不要为错过不属于你的机会而懊恼,你才会得到“最终的正确”。

这就是我这个系列的主题“模糊的正确”的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人神共奋,拥有职场学习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每周两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管理、财富的看法。

责任编辑 | Spencer、Claire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