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咨询中,接纳自我非常重要?

因为懂得和学会接纳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接纳”一词最早的出处是《后汉书·岑彭传》,其大意更倾向于个人对外物的靠近与接受。


换句话说意为“我允许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在我的世界里存在”。


正是因为人们懂得并学会了“接纳”,所以才会有团体、组织、社会与世界的平稳运行。


而值得巧合的是,大部分人在觉得自己内心无法平静甚至需要心理咨询前,都遇到过“别人不接纳自己”与“自己无法接纳他人”问题。


01、

标准特别高的接纳


在婴幼儿时期,每个孩子都会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我就是世界,我是最大的”。


哭的诉求被满足、亲人的照顾等等事实都会让他们认定这个事实。


这样的事实往往会产生一个及其苛刻的接纳标准——世界必须是完美的,当然,我也是。


我们可以把这类接纳看做是自恋,而或许正是这样一种认知才会让人更好的生存下去。

随着一个人的成长,慢慢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有其他人和世界,“我”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

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认为的完美是有缺憾的,世界不是从来都围着他转的。

这对于人的成长过程而言是一个非常容易感到痛苦却又不得不经历并接受事实的过程。

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却并没有正确了解并度过这个经历。

相反,他们会觉得“为什么我不是最强大的”、“为什么周围的一切没有按照我的标准来”以及“为什么就连我自己都不完美”等这一系列的事实都是世界带给他的灾难。


他们不认可也不接受这个事实,这就造成一种陷入骨子里的苛刻与贬低,就连他们自己也在此范围之内。

对外界,要求事事完美无漏——万事万物好像都不满意、都不完美;

对内,自己也要求事事完美无缺——为什么自己也会和世界一样,充满缺憾与失败。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欲望,而他们却在这种高压的标准下,把真实的自己封闭在另一个独立的世界里,自我批评与自己享受完美。

自己不想走出去,外面的人也无法走进来。


02、

不断受挫,自我怀疑的开始

自我封闭的世界是压抑的、痛苦的。


但在这样一种高标准接纳条件中,走出去也是很痛苦的。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容易感觉到不完美了。

而外界对于他们也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包容与理解。

“高要求接纳标准的人”会在无意识中把自己内心的投射反映到本就狭窄的人际世界关系里。

往往在大众的世界里,他们忽冷忽热,时而温和,时而暴躁。大众太容易在和他们的交往里感觉到疏离和淡漠,因此,想要走出封闭的人士总会察觉自己在“受挫”和“受罪”。

因为他们的外界表达受挫,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了解和相信自己的内心感受。

而这种心境非常容易演变为一种偏执的怀疑。这是一种极度不认可他人和自己,只相信内心想法的思维习惯。

而这种思想,不仅的心理咨询质量破坏巨大,对本身咨询者本身也是后患无穷。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两个人一直在交流,一个说,另一个点头称是,但心里却有另一番想法并且对另一个人的说法感觉怀疑甚至是不满。

“同床异梦”来形容这样的心理咨询活动,一点都不为过。

这样的思维方式,如同暗箭一般,时刻蛰伏在已经负重很多的人身上,并总在不经意时刻发射,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他人。


03、

懂得接纳自己

对于心理咨询有多重要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对不了解自己的时刻。


换句话说,我们总是很习惯相信自己无所不能、时刻强大。

可能有时候明明感觉会有危险,但依旧相信自己的决定;

可能有时候明明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却依旧按照本性而为;

甚至有时候明明痛苦的结局已经发生,却依旧相信自己还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案解决问题。

其实,早就这一切的本质依旧是你的身体、大脑和感觉的意见不合。

“我觉得这样做行”,这样潜意识的内心对抗其实是一直存在的。

但这种对抗并不意味着一种绝对的“不接纳”,相反他们能够及时察觉并接纳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即懂得接纳自己的感觉。

但对于有着高要求接纳标准的人来说,这又是一次痛苦的受挫。

因此,很多咨询者会感到不安、委屈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情绪发泄。

因此,懂得正确接纳自己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更加显得重要。

只有当他们正确的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感觉时,他们才会脱离内心的幻想,真正的迈出走出去的路。

04、

不接纳,

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接纳作为心理咨询的必备环节,那我们恐怕也非常容易陷入另一个怪圈——接纳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的事情。


但实际上,每个人无时无刻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接纳行为。

一次失败的考试、一段失败的感情和一段不成功的学习经验,往往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会感到浓浓的受挫感。


而它们也会很容易演变为一次次针对自我的攻击。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去做心理咨询。

因此,学会正确的接纳自己应该作为每个人应该Get到的经验。

转移注意力、与他人交流感受等等,都是比较好的社会心理咨询行为。


懂得这一点,想必比心理咨询的意义还要大吧。

原创:艾琳。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艾琳,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艾琳在长安,可以阅读我的更多原创文章,并预约我的心理咨询。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