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暴现象屡禁不止?如何有效减少家庭暴力?

文:壹心理
来源:壹心理知乎

家暴是近年来最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

上一秒是亲密爱人,下一秒是地狱魔鬼。家暴是披着爱的包装下的伤害。

门内传来尖叫声,绝望的哭泣、求饶,一下又一下愤怒的拳头,夹杂着小孩的哭喊声,满地狼藉,平时整洁温馨的家此刻无处落脚。失去理智的表情太狰狞,撕扯头发的手无法挣脱,就像一场不会醒来的噩梦……

今天的回答可能未必能有在减少家暴上面给到很好的建议,但我们可以试着用心理学切入,且从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家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以及面对家暴,我们怎么做,或者怎样帮助我们身边经历家暴的朋友。

引发家暴的因素


1. 施暴者


1)自卑的人

自卑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

2)自我优越感强的人

自以为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强于别人。表现出蔑视或自负的状态,即使本身没有什么能力,却喜欢指手画脚,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强,三句离不了一个 “我”。

3)报复心理的人

4)个性偏执的人

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很记仇;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寻衅争吵,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等。

5)易激惹的人

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很轻微,也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别人产生争执。

6)病态人格

7)酗酒和吸毒:有酗酒和吸毒的恶习。

2. 受害者

1)低自尊的人

2)依赖感强的人

3)缺乏社会支持的人

4)懦弱的人

5)缺乏安全感的人

6)关于家庭文化传统

被家暴时,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提升自我意识,保护自己,采取积极措施:

  • 当受暴者面临家庭暴力时,需保持冷静,不要直接顶撞与刺激施暴者,必要时向施暴者求饶,缓解施暴者的情绪,避免遭到施暴者进一步的报复;

  • 被家暴时,需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颈、胸腹等重要部位,免受严重伤害,事后可以将那些伤痕及淤青拍摄下来,作为证据;

  • 如有机会,需要躲到屋子里的安全地方或逃出屋子,向邻居、朋友、亲人等求助,必要时拨打 110 报警;

  • 受暴者在家暴中受到人身伤害,需要在24小时内到医院去验伤和治疗,保留证据,进一步保护好自己;

  • 拨打家庭暴力专线电话;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妇联求助;

  • 对自己受伤情况进行司法鉴定,要求相关部门为自己提供人身保护以避免遭受施暴者的继续伤害。我们提醒女性, 遭到这种情况应勇敢地站起来, 借助各种合法途径, 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被家暴后,我们该如何摆脱?


1.当代女性,应摒弃不合理的传统观念

“男尊女卑”,“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家丑不能外扬”等传统观念像一张巨大的网, 捆绑着女性,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女性认知与行为模式。唯有自救,才有机会看到生活中的曙光。


2. 提升自尊、树立信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

被家暴的女性选择沉默,往往与低自尊有关,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反抗,这无形中增长了施暴者的家暴行为。

自尊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与自爱两个方面[7],为保护自己,我们需要提升自尊:

  • 多参与社交活动,寻找欣赏自己/支持自己的朋友;

  • 自我觉察、自我了解,发现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 列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任务清单,每当完成小任务后,进行勾选并奖励自己;

  • 停止不合理的自我批评,比如“引起家暴都是我不够好”等,不要把所有的不幸遭遇都归因于自己,沉溺在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之中。

3. 经济独立,降低依赖性,争取自己的权利


受虐的女性常常过度依赖丈夫,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缺少社会支持,甚至精神也不是独立的,把自己的生存机会依托给丈夫,而非自己。

  • 从观念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自己是独立自主、与他人平等的个体,认知观念是做出有效行为的前提;

  • 从物质上,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钱养活自己,经济独立是影响人格独立的重要因素;

  • 从自我成长上,女性最好的归宿不是婚姻家庭,而是自我成长,包括:社交、工作能力、阅读等。

4. 尝试沟通、澄清问题


当遭遇家暴后,施暴者可能会自责、内疚,保证不会有下一次。但家暴行为的背后,并不是无缘无故就发生的,为了尽量避免家暴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做的可能是双方的沟通与澄清。[8]


5.珍视自己,打破沉默、公开事实,才能获得帮助


珍爱自己,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个体,而不是可以任人轻视的对象。

这里还想补充一个知识点:我们如何识别家人或者朋友被家暴的信号?


1. 看见淤青、伤痕

较多的家暴形式是肢体冲突,家暴过后,受害者的身上会出现一些淤青。


2. 衣着不适与行动不便


比如就算炎热的夏天也坚持穿长袖或高领衣服,可能是为了遮住伤痕;行为举止有些怪异,与平时不同,被询问时看起来非常紧张、恐惧、意图含糊带过


3. 伴侣有酗酒习惯


若受害者无意中提及其伴侣有酗酒的习惯时,应询问一些细节,醉酒后会一般会怎么样等,观察受害者的神情及行为表现,及时察觉是否可能存在被酗酒者家暴行为。


4. 与朋友、家人的联系变少,伴侣的控制欲很强


当亲朋述说伴侣出现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窥探自己的隐私,限制自己的经济时,需要注意。施暴者会把女性当成是其私有物品,有了这些控制之后,家暴行为的发生概率变得更高。


5. 变得自卑、敏感


慢慢发现受害者的性格变得怯弱,唯唯诺诺,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容易受到惊吓,眉宇间愁云满布,应该花多一些时间和精力陪伴受害者,获取多一些信息,察觉是否有被家暴的可能性,从受害者角度出发,协助其勇敢走出现状。

本回答不定期更新中,选自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心理0时差”(ID:PsyTime),原文标题《家暴的误区、识别、应对和自助全指南 |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知乎平台壹心理的回答,壹心理拥有壹心理测评、壹心理学院、壹心理倾诉等功能,为需要心理帮助的用户提供在线心理学服务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