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眼里我做什么都不对?|“双重束缚”下的关系

文:阿芽
来源: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
原文标题:为什么在妈妈眼里我做什么都不对?| “双重束缚”下的关系

妈妈:“整天就知道躺着玩手机,过来把碗洗了!”

我:“……好……”

妈妈:“哎呀,这个不用洗洁精,用洗碗布就洗干净了。”

妈妈:“哎呀,用完洗洁精要多冲洗一会才能把洗洁精洗干净!算了算了,你起开起开,我就知道不能指望你做什么事儿!”

类似以上这种令人窒息的对话常常发生在我和我的母亲大人之间。在浏览各种帖子时,我发现与我有相似经历的人很多。

我们的家人常常让我们不知如何是好,没做一件事情是错,做了也是错;让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是父母,在我们开始做之后,嫌我们做得不好,不让我们做了的也是父母。这种情况就导致我们不知道是该做好呢,还是不该做好呢?让人不禁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对?

亲爱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错。你可能陷入了双重束缚的沟通陷阱。

什么是双重束缚?

1956年,贝特森和他的同事们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角度提出了双重束缚(double bind)这一概念。


当一个人处在一个不能逃避又必须做出回应的重要关系中,接收到了两个不同沟通水平上相关却自相矛盾的信息,却发觉自己很难意识到这种不一致或者对这种不一致做出评判(Bateson,Jackson,Haley,&Weakland, 1956),那么这个人就处于双重束缚之中。简单来说,当我们同时收到身边重要他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指令,而又无法逃避时,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双重束缚需要具备以下几项特征:

1.两个或更多处于重要关系中的人;

2.在这种关系中,信息的传递过程是这样的:在一种交流水平上肯定某事,但在另一种水平上否定这件事。第一个信息通常是指令性的,并伴随着惩罚。比如,“不要做某事,否则你将受到惩罚”.第二个信息与第一个相矛盾,并且也与惩罚相联系,但通常以非语言形式给出(张海微,向虹,2007)。

这里的“惩罚”是广义的惩罚,包括爱的撤回、不满愤怒等情绪以及动手打人。需要注意的是,这与“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不同,双重束缚不仅仅是冲突的,而且两个信息应该是在不同水平层面上的。比如在中国常见的家庭互动中,强势的母亲训斥孩子说“你自己看着办吧!”,这就是个双重束缚的指令。母亲的言语信息是“你可以自主,你自己去做吧”,但与此同时的非言语信息却是“你必须要听我的话,你自己做一定会把事情搞砸,你根本不能自主!”孩子能够感知到这种两难的信息,进退维谷。

3.信息接收者不被允许逃避,必须做出回应,没有这条约束条件,受害者不会有被束缚感;

4.这种经历是长期的。

我们每个人偶尔都会受到双重束缚,但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却一直在重复面对这种两难的问题,最终癫狂。另外,双重束缚理论不局限于对精神分裂病因的解释。根据一些咨询师的临床经验,这种双重束缚的现象在家庭环境中也很常见。被束缚的那方通常更加弱势,比如话语权低的孩子,家庭地位低的妻子\丈夫。

举个例子:《爱情公寓》中关谷神奇与小雪的一次约会

小雪看似把吃饭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了关谷,但只要关谷提出来一个决定,就会被小雪否定。我们几乎可以预见,之后关谷无论是提出吃日本料理还是牛排还是粤菜,统统都会被否定。

双重束缚的特点就在于让个体在服从命令的同时必须同时不服从命令,貌似正确合理的信息后面暗藏冲突陷阱,无论个体怎么做,都不能“赢”(姚玉红,赵旭东,2011)。

双重束缚的危害

当一个人同时受到两个完全相反的指令,却又无法逃避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束缚感。如果这样的沟通陷阱长期存在,被束缚的一方就会习惯性地以双重束缚的模式感知这个世界。

一方面,面对问题时产生焦虑以及深深的无力感,认为自己不可能正确解决。因为他们长期被困于必然失败的无解问题中,无所适从,总是遭受挫折,进而产生严重的自我否定。

另一方面,认为所感受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表面的言语、手势、行为之下还存在着更深层的含义。因为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你自己看着办吧”的言语背后,有着“你自己肯定做不到,你根本不能自主”的含义。这种思维模式让他们即使在平常的陈述中也总会去思考其中的隐喻。但很多时候,陈述的就是真实的,我们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真实的。因此,他们常常在表面含义与隐喻之间产生混乱,这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最终,这些焦虑、自我否定、同一性混乱等可能会积累为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等精神疾病。(姚玉红,赵旭东,2011)

作为进退两难的被束缚者,我们可以摆脱双重束缚吗?

学习了心理学,知道了自己的处境,知道了让我困扰的、痛苦的东西是什么,我有时仍会陷入双重束缚的困境,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双重束缚是发生于关系中的,只凭借自身的认知改变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它的,更何况关系的主动权更多的是掌握在强势的施加束缚的那一方。因此需要双方的沟通以及共同努力。下面有几条建议,希望可以帮到正被束缚的你们。


(1) 首先觉知到双重束缚的存在。当我们处于这个进退两难的沟通陷阱中时,觉知到它便是摆脱的第一步。我们要明白,这不是自己的错,避免陷入焦虑、罪责、羞耻以及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中。


(2) 其次,与强势的一方进行沟通。对我们施加束缚的一方,无论是父母、妻子、丈夫,都是我们的重要他人,是我们爱并且爱我们的人。他们之所以如此矛盾而强势,大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对你造成的伤害。坦诚地把你的挣扎告诉他,和他一起商量以后该如何相处。


(3) 以平等的姿态与对方积极的进行交流。双重束缚通常存在于不平等的关系当中,当两个人能够掌握相同的话语权,那么这种沟通陷阱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当然,由不平等到平等关系的转变也需要双方沟通的努力。


最后,如果你是无意识施加双重束缚的强势者,那么希望你了解这种互动方式给身边的人带来的伤害。同时,在这段关系中掌握着更多主动权的你,如果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改变,绝对会带来令人惊喜的效果。


你有没有经历过本文中提到的双重束缚呢?你是被束缚一方,还是施加束缚的一方?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欢迎你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Bateson, G. , Jackson, D. D. , Haley, J. , & Weakland, J. . (1956). Toward a theory of schizophrenia.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4), 251-264.
姚玉红, & 赵旭东. (2011). “双重束缚”理论在心理治疗案例中的应用.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23卷2期, 117-119页, ISTIC CSCD.
张海微, & 向虹. (2007). 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双重束缚剖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04), 30-32.

—END—

作者简介:阿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18级本科生。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ID:familybnu),北师大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我们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专注于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致力于将实用有趣的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

责任编辑:小鲸鱼 木沄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