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分手以后难以忘记?

对于很多人而言,分手以后的生活一团糟,不时想起对方的记忆,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但为什么对于有些人而言,分手以后仿佛如同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睡睡,让人恨不得让对方与自己感同身受,享受一下分手以后的痛苦。

这其中究竟是由于什么而导致的呢?

一、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20世纪20年代,布尔玛·蔡格尼克是一名在柏林实验心理学院工作的立陶宛心理学家。一天,库尔特·勒温教授发现一名服务员可以记住所有尚未支付的账单,但是一旦人们付了款,他就立即忘记了。这一事件引起了蔡格尼克的好奇。

于是,蔡格尼克开始调查。她给164个独立的被试分配了22个简单的任务,比如写下以L开头的城市的名字,制作黏土模型,或用纸板建造纸箱,等等。当被试的任务完成到一半时,蔡格尼克打断了他们。在此之后,她发现被试记住了68%的未完成任务,但只记住了43%的已完成任务。有一些被试是在一项任务快要完成时被打断,这些人回忆起了90%的未完成任务。

相对于已经圆满完成的任务,我们记住未完成的任务的能力要强得多,希望看到任务完成的愿望也更强烈。这种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诸多领域。


二、难以忘记的背后

对于感情而言也是如此,一段看似已经结束的感情,在难以忘记的人眼中,是处于“未完成”状态的,而“完成任务”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需求。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开始一项任务就会觉得有必要完成它。

在一段明明已经结束的感情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太多的未完成事件,从而导致分手以后特别痛苦,特别是在分手之前曾经指定过的想要完成,却没有完成的事情,例如一起去哪,又或者一起做什么等等。

以及分手本身,被分手的一方从未想过结束,却忽然结束,对于被分手而言的一方而言,就处于未完成的事件中,这里的未完成对于当事人而言,而恋爱的“完成”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也有不同的节点,有的人觉得完成是结婚,有的人觉得完成是一辈子。

对于恋爱本身的“完成”与当前“未完成”的对比越大,自身也就越痛苦。

例如将恋爱本身当做一生来完成的事情,对于当事人而言所要承受的痛苦会远远高于当做结婚前“完成”的人。

同样,如果”未完成“的事件过多,也会让当事人十分痛苦。

三、方式方法

如何将“未完成”的感情变为“完成”?

带着这样的想法,显然最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和对方修复关系,从而让这段感情继续向着“完成”的方向发展。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们带着“未完成”的心态尝试去和对方重新建立关系,我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不会如自身所想。

在其过程中,我们会带有太多由于“未完成”所产生的“紧迫感”,让对方感受到明显的“目的”“压迫感”从而让对方远离。

所以如何将“未完成”的感情变为“完成”这样的思考方式显然是走不通的。

无论是想结束这段感情,还是想修复这段感情而言,都是如此。

而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几个可行的建议:

建议一:重新去梳理脑海中的“未完成”

将可以没有对方,自己也可以逐渐完成的“未完成”挑出来。打破原先不需要有对方才能完成的思考方式去重新看待“未完成”。例如两个人去游乐场,一个能不能去游乐场,也是可以的,甚至找朋友去行不行,也是可以的,体验可能是有所不同,但同样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未完成”对于当前自身的影响。

如果你梳理的十分好,你可能会发现最后可能还有一些想对对方说的话没有和对方说。甚至会产生没有什么和对方说的,也是正常的。

建议二:允许存在“未完成”

允许存在“未完成”意味着想要将其变成“完成”的过程可以先放一放,甚至不再是对方也是可以的。毕竟人的一生很长,没有必要非要当前把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也不会一点遗憾都没有。所以允许“未完成”的存在,从而让生活变得完整。

建议三:想要忘记的时候允许自己想起

当我们想要忘记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想起,反而我们自身更容易想起,于是就会陷入反复的状态,自己想起——让自己忘记——于是记忆更加深刻,再次想起。

所以如果你想要忘记,不妨不要告诉自己不要想起,反而大大方方的想,甚至写下来,让自己更清晰。在这个过程那种,反而更容易放下,而非忘记。

结尾

为什么分手以后难以忘记?

大概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遗憾想要重新书写,却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是过去,过去已经书写好了自己的篇章,未来才如同白纸,有书写的余地。

最后,期望还处在“未完成”的感情事件中的人能够早日调整好自己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以上。

作者:新力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