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了这么多,还是搞不定熊孩子?

文:周周的心空间
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自从写了那篇“如何不吼不叫,让孩子越来越自律”的文章后,后台不少留言,有表示相见恨晚的,有茅塞顿开的,也有妈妈更加困惑:

 

“老师,就说起床这个问题吧,我温柔提醒,放音乐,给他上闹钟,甚至提前一个小时叫他,他依旧大睡不起啊,你说还能怎么办?”

 

虽然我看到的只是文字反馈,但却能透过文字,看到她焦灼的心情。

 

是啊,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旧教不好孩子呢?

 

其实这也是我过去的困惑,而作为从泥潭里拔出来的人,我找到了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你是否接纳你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品种?

 

在养育我儿子的过程中,我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起床和学习问题,而这两个之间又存在必然的联系。

 

因为学习吃力,写字不好,他在学校里就不会很轻松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动力,所以早上能拖则拖,你越想搞定他,他越是会反抗。

为此我相当苦恼,看过很多书,求助过老师和专家,那些被我问到的人,都不遗余力的向我贡献智慧,我每次都像如获至宝回家就试炼起来。

 

没想到的是,他人有效的办法在我家总是失效的。

 

其实现在想来,每个孩子都各不相同,别人穿着合适的鞋,自己穿着未必会舒服,而这个执念却只有在碰到南墙之后才会放下。

 

就如我一个读者,他们夫妻都爱运动,但是孩子就是懒得动,什么球类都不愿意学,他们根本不能接受,不断的给他换各种场地,各种教练,就是希望孩子的运动天赋能激发出来,过程里,孩子无比痛苦,父母无比挫败,亲子关系一度非常糟糕。


第二:你是真的想帮助孩子,还是想搞定孩子?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反思过?但却是我从过往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比如当我儿子过去赖床,我到处取经,看书,试图用一个完美的办法让他准时起来。但是纷纷收效甚微,人家该怎么赖床还是怎么赖床,巍然不动。

 

或者偶尔一次老天开眼,他磨磨唧唧总算起床了,我们就窃喜:今天真是中奖了,终于不用我死一地脑细胞,掉一层皮了。


但是过几天当孩子老毛病反复,我们又各种抱怨:为什么我养了这么不听话的孩子,为什么他不就不能像谁谁谁,积极点呢?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经验,那代表你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孩子的需求和困难是什么,只是在纠正他行为的偏差。

 

而当孩子觉得我们只是个修理工,而不是对他们感同身受的父母之后,他要么失去自我来配合我们,要么一定会反抗到底。


第三,每当提到孩子时,你当下的情绪是怎样的?

 

最近看了一本书,有个段落特别有共鸣。

作者说,在情绪面前,语言的力量是薄弱的。在亲子关系里,孩子的头顶有个隐形天线,不是来听父母的话,而是来感知父母情绪的信号。

因此我们说了什么,他们并不在意,但我们有什么情绪,将决定他们会做什么来回应我们。

 

我读者L找我咨询的时候,故作轻松的说:其实我孩子各方面都挺好的。

我好奇的问:那他什么地方让你紧张了呢?

 

她惊讶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在紧张?

 

我告诉她:我从你的声音就能分辨。

 

于是她向我坦白:其实孩子有个大问题,就是经常偷拿我的钱。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我们语言表现多么轻松,我们的情绪却能分分钟就出卖了我们。

 

运用到孩子的教育方面,明明我们对孩子有很多愤怒和怨言,但因为听了专家说,不能对他发火,不能对他抱怨,所以我们压抑自己,让自己成了忍者神龟,我们就以为自己是优秀的父母了,孩子就能自动作出改变了。

 

却没想到,就如皇帝的新衣一个道理,我们还在为自己的隐忍点赞呢,孩子却如同拥有透视眼一般看穿一切,根本不买我们的账,甚至变本加厉的激怒我们,直到让我们回到真实面目。

 

而孩子比大人更有智慧,因为他们没有被社会化,他们的直觉是最灵敏的。

 

当你试图用方法摆平他,而又充满不信任和不耐烦时,往往会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所学,真的成为所用呢?


一 . 接纳孩子是不同的品种

 

最近一篇叫“我的学渣儿子,我知道你是来报恩的”文章很火。其中写到作者夫妻都是学霸,孩子却是个学渣,他们一度挫败和沮丧,但是奈何孩子的成绩就是起不来。

 

后来他们决定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和改造,全然接纳他,却惊喜的发现,孩子就是一颗金子,早已在班级里闪耀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别看我们日常生活里,只是对孩子个别缺点进行批评,其实局部就代表整体,当我们挑剔他一个问题时,实际也是对他整体的否定。

 

就如起床,当我们黔驴技穷仍不能将他叫起时,我们就会蹦出心底话:你连准时起床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

 

看似轻描淡写的批评,其实是对他整个人的否认,言下之意:我就是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我过去既不能接受孩子的字,也不能接受他赖床,有过很多抓狂的时刻,后来我厘清了,我就是不能接受他不如别人,包括习惯和成绩等等。

 

而后我反思,其实我的字也不好,我以前也不爱学习,又有什么资格去批判他呢?

 

从此,我就释怀了,开始引导他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为自己去负责,现在他每天都很积极的起床,也愿意准时去完成作业。

 

二 . 去了解孩子的实际困难

 

我们要相信,孩子本性都是向好的,他们对父母具备无条件的爱,如果不是遇到困难,他们不会和父母对着干。

 

以我为例,我的孩子在学习上面遇到困难,比如写字问题,因为害怕被老师批评,又讨厌重复劳动,所以他就失去了去学校的动力和兴趣。

知道这个原因后,我的不满和愤怒就消退了,我会体会他的无助和委屈,愿意和他站在一起。

 

而当孩子收到这个信息以后,安全感大大提升,他们和父母的对峙会变成合作,反抗会变成顺从,因为他知道父母是他的盟友,是身后无条件支持他的那个港湾。

 

三. 在教养孩子之前,先养护自己的心

 

我们常把家庭比作土壤,孩子则是种子。所以,当发现种子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应该是去检查土壤,而不是来纠正种子。

 

在我的认知里,土壤的最好状态,应该就是具备松弛的空间。暑假去姐姐家,看她种的菜,施肥浇水都足够,就是长不高,最后发现一个秘密,就是她没有松土就下种子了,所以秧苗没有空间,始终长不大。

 

这给到我很大的震撼,引申到家庭里,父母如果做不到松弛有度,而是神经紧绷,那就会压缩孩子的生存空间,而当孩子无法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是很难茁壮成长的。

 

因此,若想让孩子变得更好,往往无需外求太多,因为办法都藏在父母的情绪里,家庭的氛围里。

当父母释放掉对孩子的焦虑和不信任,去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看到的将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他的困难,当我们愿意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孩子就会感觉温暖并不再逆反。

 

从此,父母不再是那个焦灼的教育者,而是孩子最信赖的伙伴,和领路人。

作者简介:周周:心理咨询师,壹心理、张德芬空间、武志红等公众号专栏作者,一个笑点很低,忘性很大,喝咖啡会打瞌睡的女人……愿意带着你一起,无条件去爱自己。
责任编辑:Spencer 周芝羽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