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付出那么多,对方却不领情?

昨天,和老公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我们是在医院认识的,她妈妈和我是战友(病友),每年我们都会聚一次。

这次去,我俩又听到朋友爸爸“抱怨”自己在家中地位低,尤其是外孙女(读六年级)不领情。

朋友爸爸说,自己都是主动讨好外孙女的,比如,去接她放学时,会提前把手机充满电,目的是让她多玩儿一会儿手机,因为回到家后,妈妈和外婆会严格限制她看手机的时间;还会帮她背书包;准备饭菜时,也会尽量考虑到她的喜好等等,但这个外孙女好像并不在意外公的付出,经常“顶嘴”。

我们都说是他自己不好,太宠溺这个外孙女了,才会这样,朋友爸爸笑着说“没办法”。

其实,我们理解他没办法的背后是爱,但这也是隔辈亲导致的长辈在过度付出。好在,朋友家只是外公一个人这么对待孩子,孩子并没有形成过度溺爱带来的不良习惯和性格。

但我想说的是,亲密关系(包括伴侣关系、亲子关系、家人关系、朋友关系等等)中,过度付出是禁忌、是毒药,它不仅不会增进彼此的感情,还会起到破坏作用。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过度付出在亲密关系中的负面影响。

01

过度付出,

并不会让对方珍惜

爱一个人,容易用力过猛,而当这样的爱越来越多时,不仅自己觉得很累,还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也就是说,过度付出的爱,对方并不会珍惜,也不领情。


就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她在和作家男友相处时,愿意为男友付出,不仅丢下面子去和家里人要钱,甚至甘愿去酒吧当女郎,但最后得到的还是暴力、愤怒。

那么,为什么对一个人那么好,对方却不领情呢?

答案是,这样的好,并不是真正的好。

过度付出,会形成一种关系上的不对等。


在现实层面,付出者在卑微地讨好对方,而在心理层面,付出者的行为会让对方有一种“我不够好”的感觉。因为给予者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当然,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付出者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但在接受者的心里,确实会存在。

就像松子的作家男友,他之所以选择卧轨结束生命,就是因为松子越付出,他越觉得自己无能,无力承受和回报这样的好,这样的好让他倍感压力,最后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几个字。

可见,过度付出带来的关系不对等,很难让亲密关系发展下去。

02

过度付出,

会产生隐形的控制关系


前面说了,过度付出会让关系失衡,同时,这种失衡还会形成一种隐形的控制关系。


比如,文章开头说到的朋友爸爸,他抱怨的背后其实就是在说“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为什么不领情,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而这就是在指责外孙女不和自己一条心,外孙女不好,只是这样的指责并不明显,但如果换成父母对孩子的抱怨,那么孩子就会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

就像有些妈妈会说“因为你,我才没和你爸爸离婚,我受了那么多委屈,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还不听我的话?”看看这些话的背后,其实就是很明显的控制关系——“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就应该听从我的安排”。

想想看,这样的亲子关系会融洽吗?

很难。

对于接受者来说,他们应对过度付出者一般会有两种回应方式:

其一,接受对方的付出,坐享其成,有种不领情的感觉。


就像影片中松子的作家男友,他对松子拳脚相加,就是一面接受,一面还不满足。

其二,选择离开,想逃离那段关系。


就像有些被父母过度付出而控制的孩子,他们特别想逃离,不愿在那段关系中。同时,还有一部分孩子会被父母的“好”绑架,因为他们觉得离开父母,自己就是不孝的。

其实,这就是一种情感勒索。

可见,过度付出,会破坏关系的亲密。

03

一段平衡的关系,

才有可能长久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说,在关系中,不要老让自己处于给予者的角色,因为你以为自己给予别人东西,别人就会喜欢自己,其实未必。因为在过度付出的关系中,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不好。


而平衡的关系,才有可能长久。

那么,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平衡的呢?

其一,双方都在付出,都在索取。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双方处在平等的位置上,都在为这段关系努力,并不是某一方用过度付出来占据道德制高点,来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和控制感。

其二,满足对方的真实需求,才能维系好亲密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想付出时,一定是给对方想要的,而不是我们觉得对方想要的,否则,越付出,对方越想逃,或越不懂得珍惜。

而真实需求,需要用心去了解对方。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爱自己。

一个人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爱他人。

对于松子来说,她之所以处理不好和他人的关系,就是因为她没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不懂得爱自己,就不会爱他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一段平衡的亲密关系,我们先要照顾好自己,这样才有心甘情愿照顾他人的可能性。

写在最后


平衡的关系,其实就是各自舒服的关系。


如果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不舒服,首先要做的是先改变自己,照顾好自己,然后才能和他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真正的亲密关系,没有过度付出、没有强求、没有讨好,更没有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因过度付出而产生的改造梦想,即“我付出这么多,你要按照我的想法来做事”,而这就是试图改造对方。


改造梦想,是所有亲密关系的痛点,因为那是对对方的否定。


正如知名亲密关系专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强调的: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文:学乃身之宝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