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抑郁筛查变成自杀诱导,家长群和心理圈都炸了!

作者:喜猫
来源: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热议:中小学抑郁筛查变成“自杀诱导”?家长群和心理圈都炸锅了!

你好啊,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最近一两天,心理圈彻底炸锅了。

起因是上海长宁区的两个学校给学生做了一份筛查抑郁的问卷,结果因为问卷内容太阴暗,甚至有“引导自杀”的嫌疑,引起了家长们的集体抗议,更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讨论。


家长群截图


最后,长宁区教育局不得不出面,为自己的把关不严道歉。

前不久,教育部刚明确将抑郁筛查纳入学校体检,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出台问卷,本来是件好事。

可是这件好事,做着做着,画风就朝着诡异甚至恐怖的方向发展了。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长宁区这两个问卷内容是什么样的:

据说问卷的全卷,有120多个问题,58-94都和自杀相关,占到总数的30%

不知道你们看了什么感受,反正喜猫看了,脑子里直接冒出了三个大写的“粗”字:粗暴、粗疏、粗心

首先说粗暴

这份问卷给我的感觉,不像一份给学生的调查问卷,更像是审犯人的问卷

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大老爷惊堂木一拍:“从实招来!最近一周,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

或者是两个警官坐到我对面,用灯光射着我的眼睛:“老实说吧,你是不是已经着手写自杀遗言了?”

我看了之后,只想喊冤。

其次,粗疏

心理问题,素来是纤细的、微妙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也是敏感的,不稳定的。

一份面对学生的问卷,理论上应该照顾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而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也是需要细致的探究,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应该更巧妙更细腻。

就像《一代宗师》里叶问说的:功夫,是纤毫之争。

可这份问卷却是大刀阔斧、粗犷无比、直来直去,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被指着鼻子问:你是不是想自杀?你为了自杀做了哪些准备?你写好遗书了么?

感觉像要做绣花的细致活,却请了李逵这样的莽大汉,不仅画风失调,而且效果堪忧。

有家长透露说,这份问卷里的问题,是由多个国外的心理测试粗糙堆砌而成,很多甚至是照搬“Beck自杀意念量表”。


家长群截图

而那份“量表”,针对的往往是有明确自杀倾向的人群,并且是心理医生拿来给17岁以上的病人做的。

如此生搬硬套地拿来做一份学生问卷,工作之粗疏,可想而知。

问题的粗暴也罢,拟卷的粗疏也罢,都透露出这个问卷调查工作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工作人员的粗心,考虑不周全。

这种不周全,不仅是事前的准备不周全,而且对问卷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也没有考虑到。

首先,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说实话,喜猫作为一只成年猫,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心里都不免发毛,心生恐惧。

对一个十一二岁、心理还不稳定的儿童来说,这些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可能留下心理阴影?

从这份问卷里,看不到这样的考虑。

其次,就像很多家长敏锐地指出来的,这份问卷,更像一份自杀指导


家长群截图

要知道,问卷面对的是一群初中生和小学生,正处在心性不成熟,容易被诱导的年纪。

而这份问卷不断地用描述自杀的方式发问,其实是在给一群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自杀的孩子,输入自杀这个概念。

最重要的,对于原本就有抑郁倾向的孩子,这样的灌输,会不会直接刺激他产生轻生的念头?

要知道,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病耻感浓厚的社会,筛查抑郁症势必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那些有抑郁情绪的孩子,如果因为调查结果不理想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压力,应该如何做好疏导?

这次调查中,也看不到这样的考虑。

当然,喜猫写这篇文章,不是要否定抑郁筛查的必要性,而是想说明,在做学生的抑郁筛查时,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

在我看来,这次问卷调查的最根本问题,在于问卷的发起者,面对学生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时,缺乏科学化的视角人性化的关怀

他们没有意识到,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心理调查也应该用严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足够的专业性。

所以,在这份问卷中,我们看不到对专业的尊重,而是以拼凑、挪移甚至生搬硬套的方式,简单粗暴地祭出一份即使外行人也能看得出有多荒唐的问卷。

最重要的,是问卷的调查者,缺乏对人的关注


他们重点关注的,并不是问卷调查的孩子,而是抑郁、自杀这些问题,只想把问题揪出来,解决掉。


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考虑清楚这种“高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

这份问卷之所以在家长群里炸了锅,引起那么多的抗议,并非因为家长们多么专业,而是因为他们身为家长,天然地把眼光放在了孩子身上,更容易考虑到这份问卷对孩子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恰恰是这份问卷的制定者所忽略掉的。

将抑郁排查纳入学校体检,当然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科学化与人性化,就像这辆政策马车上的两条缰绳,它们把控着马车前进的方向。

缺了这两道缰绳,只顾着快马加鞭地冲刺,再好的政策,都难免走得歪歪扭扭,甚至冲向与初衷相反的地方。


为你推荐


『心理周报播客』特别策划“抑郁症”讨论会,扫码进群分享~~   

好好聊心理,每周邀请不同行业、学派专业人士之间碰撞,一起获得思维升级。 以心理学的第三视角,拆解社会生活话题,用独特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创作属于生活的BGM。  

⭐保存长按图片,领取音频⭐

(限时领取免费精华笔记、限200份)

作者简介:喜猫,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