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虐猫致死背后,藏着无法制裁的人性

文:壹心理主笔团|笛子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01

人性的恶,到底有多残忍?

前段时间,一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今年2月初,一只小猫的主人有事需回国,急需找人寄养。情侣得知后,主动要求照顾猫咪。

结果,男生在一次磕药之后,用黑色胶带粘住猫的眼睛、嘴巴。用木棍一下又一下,狠狠抽打。用 502 粘住猫的肛门,灌猫喝烈酒、断水断粮。用绳子勒住猫脖子,悬在半空。

虐猫后,男主还拍下照片和视频,向女友炫耀,得瑟说: “原来虐猫这么有快感,比吸毒上头多了。”

小猫最终被折磨致死。


事情被揭露后,虐猫男生一边发道歉信,一边想潜逃回国,躲避英国法律的制裁,叫嚣着: “我回国就安全了” 。


难道,中国就是施虐者们的庇护所?

甚至有网友评论:“你平常不也杀鸡杀猪吗?难道这也叫虐待?”


真无知。

什么是动物虐待?


199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scione 下了这样的定义:


“动物虐待是指故意造成动物不必要的痛苦,苦难、疼痛和死亡等一些不被接受的社会行为。”

不包括我们常见的动物狩猎、密集式养殖、医疗研究的活体解剖等。

换句话说,正常宰杀家禽,不会以蓄意给它们造成痛苦取乐。例如,我们会用最快捷的方式杀死一只鸡,但不会以残忍虐杀一只鸡为乐。

然而,你没想到的是,虐杀从未停止。

2010 年, “虐兔女” 事件。8 分钟视频里,4名年轻女子穿着细高跟鞋,边说笑,边把一只小白兔活活踢踩致死。

2013 年 11 月, “虐狗门” 事件,四川宜宾的几名初中生把一只中华田园犬摔成半残后,把鞭炮塞进狗嘴巴和耳朵里炸,小狗倒地后,接着拿棍子一顿乱打,捡起一块砖头向小狗头部砸去……

2018 年 11 月,布里斯班一名中国留学生把一只小猫丢进烤箱,猫毛被烤焦,腹部、爪子、腿部被烧伤后,他又把猫抓出来,强行拔掉猫牙,用指甲钳剪掉猫的脚趾,为了毁尸灭迹,还试图把小猫丢进马桶冲走……

还有很多动物,被剪掉声带,切去耳朵,剥皮……

人性的恶,可以残忍到“把生命当儿戏,把邪恶当谈资”。

更可怕的是,在中国,一条隐秘的定制、贩卖虐杀动物视频灰色产业链,已经存在了 20 年。高跟鞋踩踏、阉割、踩踏、剥皮……虐杀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每部视频以数十元至数万元的价格贩卖。小猫、小狗、兔子、小鸟、鸡鸭牛羊……


任何一种动物,都是虐杀对象。

幕后推手透露拍摄虐杀动物视频牟利的经验。  来源:新京报

观看这些视频的人,享受的是施虐带来的最直接的快感。这种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提供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愉悦、兴奋、甚至性唤起。

而享受这种快感的他们,很可能是 “施虐狂” 。

02

藏在我们身边的 “施虐狂”


小时候,很多人都有把虐待动物当“娱乐”的经历,即使那是无意识的举动。例如,撕掉蝴蝶的翅膀、肢解青蛙、用玩具枪射邻居的小狗……

他们把小动物当成 “玩具” ,充满好奇和试探,无法理解动物的痛苦和委屈。但经过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正确引导,一般都会正常成长。

而成人实施动物虐待,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大多为了释放压力,满足控制欲。

2006 年,有个虐猫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脸上带着微笑,对着猫的眼睛踩下去,直到猫被踩死。踩猫过程被录成视频,在网上收费观看。虐猫者是一名护士,拍摄者是一名记者。

柴静采访后发现,虐猫者在生活当中却并非穷凶极恶,相反,虐猫者的同事无法相信,一个平常与人为善的人,竟然是藏在自己身边的“施虐狂”。

而她虐猫的理由是:需要释放。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条生命,眼里只有仇恨,仇恨的根源,是她婚姻离异的抑郁。

平时她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弱小的猫,便成了仇恨的替代品。她觉得自己 “内心深处有一些畸形” 。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压力,痛苦,进而引爆心中的不满和愤懑,所以需要发泄。

但,发泄本身并不一定是消极和负性的。发泄有很多出口,健身、倾诉、性、努力工作、暴吃一顿等。

但施虐者选择了最糟糕的发泄方式——暴力攻击。

用施虐的快感来发泄内心的挫败与空虚,从而假装自己并非生活的失败者,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控制力,

是所有施虐者的本质。

我们必须认识到,动物虐待事件绝不是孤立事件,它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巴克尔斯等研究者在一项新的研究指出,施虐狂不但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普遍得多。从家暴凶手、校园恶霸到网络论坛上以挑衅、侵犯他人为乐的 “喷子” ,施虐狂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03

虐待动物的背后,藏着的可能是

凶杀、强奸和家暴


荷兰神经心理学专家那拉·阿门荣根说过: 


“在动物虐待发生的地方,人也生活在危险之中。”

先讲 2 个故事。

9 岁的鲍比,因邻居投诉他们家的动物被虐待,警察多次调查后发现,鲍比的爸爸不仅虐待猫,还虐待鲍比和他的妈妈。受到父亲的打骂后,鲍比养的猫咪就会去安慰他。他父亲就将猫朝墙摔打,用枪威胁鲍比的妈妈,2 天后,猫死了。后来,鲍比的父亲又带回两只猫,但鲍比不敢再和猫亲近,“只要我喜欢什么,我爸爸就会去伤害它。”而鲍比也习得了暴力行为,在课堂中虐待过沙鼠和仓鼠,以此宣泄怒气。

斯黛拉是一只小狗, 5 个月,还没有很好的接受训练,有时候会在家里撒尿拉屎,狗主人非常生气,竟然向社会悬赏25美金来杀死这只狗,用绳索把狗绑在树上,用刀进行凌虐。后来调查发现,狗主人有 11 项犯罪行为的记录,偷窃,武器攻击……

这说明什么呢?

第一,动物虐待背后,很可能藏着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


一项对家庭暴力庇护所收容女性的调查表明,71%的受访者的伴侣曾经虐待或者威胁要虐待宠物。而儿童虐待和动物虐待的关联度为 70-80% ,以致FBI正式考虑将儿童的动物虐待作为对家庭儿童虐待和配偶虐待的重要参考。

第二,虐待动物背后,可能是凶杀、强奸、抢劫、放火等暴力犯罪。


几乎每一个国家的暴力犯罪和虐待动物都有强烈的相关性。


  • 澳大利亚: 95% 谋杀,强奸,殴打,偷窃和吸毒罪犯有过虐待动物行为。

  • 南太平洋: 100% 的性犯罪犯人都有虐待动物行为。

  • 美国: 63% 的暴力犯罪, 70% 的暴力、偷窃、毒品及错乱行为综合犯罪人都有虐待动物行为。


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在美国,儿童虐待和动物虐待是确认连环杀手的主要参考。

当然,不是说所有虐待动物的人,将来都会走上犯罪道路,家暴或其他暴力行为。

但,我们必须重视动物虐待的影响,尤其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因为,暴力犯罪不是天生的,而是养成的。很多施虐者,曾经是被虐者。

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在成年期变成虐待者,去复制他们童年期的经历。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称为施虐和受虐的配对。即,曾经受到过虐待的人,也有施虐的愿望。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因为受虐者对攻击者的认同。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书籍《逃避自由》有一句话论证了这一点,“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攻击别人,是因为我们想保护自己。”

施虐者对自己曾经遭受的攻击没有反抗能力,特别无力,无助,孤独,缺乏安全感。而当这些人有能力把这种被虐的感觉传递出去,听到动物的惨叫声或看到它们的无力挣扎,会让感到莫名的刺激和快感,幻想中自己成为了具有力量的加害者,不再是现实生活中谨小慎微的受害者,逐渐产生一种强大的满足感和控制欲。

只有在充满爱和理解、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把善良、富有同理心的美好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相反,在虐待、持续漠视、目睹母亲被虐待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将暴力视为生活日常,并在长大成人后很有可能重复这种暴力怪圈。开始是欺负动物,然后成为校园恶霸,或者未来虐待孩子和配偶。

如果没有干预中断,这种循环会不断传递。

结束虐待动物,是结束所有暴力中最重要的一步。

04

动物虐待背后,

藏着无法制裁的人性


在网络时代,动物虐待事件一旦被揭露,施虐者面临的,将是被人肉扒皮、辱骂,正常生活全部毁掉。用暴力发泄施压,无非是是另一种“虐待”的重演。但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如果我们真的能做点什么,我希望首先是——呼吁动物保护立法。

放眼全球,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已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

2010 年 8 月 5 日,英国一少年被拍到连续踢打狗的头部及身体,长达 20 分钟。最终,被判处20周监禁, 10 年内不得饲养宠物。

2018 年 3 月,美国一只小狗Moose被主人关在脏房子整整一周,不提供水和食物,法官以牙还牙,判其在最臭最脏的垃圾场,义务捡 8 小时垃圾,亲身经历小狗被虐的痛苦。

……

让我感到最悲哀的是,虽然我国近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持续提案,建议推进我国的反虐待动物法。但到现在,还是一片空白。怎么样才算虐待动物,虐待动物到什么程度才受到刑事处罚,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圣雄甘地曾说:一个国家道德进步与伟大程度,可用他们对待动物的方式衡量。在这点上,我们落后太多。

所以文章开头的中国留学生虐猫者,才会轻飘飘地说出那句 “我回国就安全了” 。他们的眼神里,只有对生命漠视的冰冷,没有丝毫悔意。这样的人,在国内就算被抓去,拘留个十几天,道个歉,又可以继续祸害人间。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一个孩子会伤害动物并侥幸逃脱责任。”

再者,全民加强人道教育,鼓励童年期更积极,更富有同理心的与动物互动。

教育的本质,是深切的生命关怀。只有一个被平等与尊重对待过的人,才会平等与尊重地对待其他生命。才能理解一只猫的痛苦,一只狗的哀鸣,一只兔子的无助。

如生态伦理学创始人之一施韦兹所言:“人应当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所有拥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只有当一个人把植物、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们的同胞的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最后。

我实名反对,一切形式的虐待动物。动物不会发声,但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虽然,我们的声音可能很微弱。但,多一份动物保护立法的呼声,世界上就可能少一个动物虐待的惨叫声,少一个在虐待中恐惧生存的妇女和孩子。

我们,能救一个,是一个。

世界和我爱着你。


PS:非常感谢壹心理的小伙伴白雪、扣子、Unwritten对本文心理学内容的支持。

 参考资料:
[1]那拉·阿门荣根.动物虐待和人类暴力相关性的心理学探讨.新浪博客.2016(8)
[2]Calo.日常施虐狂:你比你想的更残忍.果壳网.2013(0)
[3]Stepanie Marsh.为什么我们要把虐待动物像其他重罪一样记录在案.果壳网.2018(5)
[4]大将军郭.虐待动物的人是不是心理变态.2016(8)
[5]胡慎之.因为是家人,我才好虐待你啊.2016(8)
[6]甘浩 程磊.虐杀动物视频调查:定制、贩卖成产业链.新京报.2018(11)

作者简介:笛子,让文字的力量,抵达你的心上。壹心理主笔团,一群和弗洛伊德抬杠的年轻人。微信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责任编辑:Spencer 沐风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