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高官先后自杀,折射了公职人员的哪些心理潜规则?

最近,两名中年男性的相继自杀身亡登上热榜。

一位是原成都大学前党委书记毛洪涛,10月15日投河自尽时50岁。

(原成都大学前党委书记毛洪涛,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位是湖北省高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忠斌,10月19日下午在其办公室自缢身亡。

毛洪涛自杀前曾在朋友圈发绝笔信,控诉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中饱私囊,独断专行;

而在张忠斌自杀当天,上午有湖北省相关领导找他谈话,下午工作人员就发现张忠斌在办公室自杀身亡。

(湖北省高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忠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人自杀时间相差不到一周,而且都身居要职,突然采取极端的方式离世,总不免令人觉得个中有隐情。而且,国家培养一名领导干部实在不易,突然说没了就没了,不禁令人痛心和惋惜,这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目前,两起事件都引发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的离世到底是否会引发一连串打击贪污腐败、舞弊营私事件?期盼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从精神心理学角度,这两件事还折射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群体表面看似风光,但他们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

01

领导干部

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


很多人一听领导干部有精神心理问题就不以为然,认为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钱有权,哪会有什么精神心理问题?

其实,政府官员、国企领导一直都是精神心理问题的高风险人群,他们因心理问题导致的非正常死亡并不鲜见。

而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被各级官方认定为自杀的官员有112人。其中,省部级官员有8人,厅级官员22人,处级官员30人,处级以下官员52人。

他们为什么选择自杀?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官场本身的压力不小,包括工作压力、晋级压力一直存在,而多数官员一辈子只在体制内发展,缺少退出的机制和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是这几年党政系统内的纪律检查也愈加严格、反腐一直保持高压状态,容易导致“心里有鬼”的官员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三是官场人际关系复杂,为了人事斗争而精疲力竭;

四是民间舆论中存在着仇官、贬官情绪,虽不主流,但也不可忽视。

以上多个方面的压力叠加在一起,便让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剧烈的心理冲突和不安,走上了不归路。

02

自杀不一定

就是抑郁症

现在网络上还流行着一些错误的认知,一有官员自杀身亡,就认为他们是罹患了抑郁症。

就像10月19日自缢身亡的湖北高等法院副院长张忠斌,媒体称他“身患疾病,长期服药”。目前没有报道披露他到底得了什么病,但几乎所有网友都认为就是抑郁症。当然,从目前来看,这个可能性确实很大。

但原成都大学前党委书记毛洪涛,他罹患的就明显不是抑郁症。他并没有相关病史和服药史。而从他的绝笔信里明显看出,导致他心理问题和自杀的原因非常清晰,那就是他与校长持续了8个月至一年多的矛盾和冲突。

无论孰是孰非,他肯定在这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很可能是罹患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使出现了抑郁症状,那也不一定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又或者属于继发性的抑郁症。

所以说,抑郁症虽然是导致自杀的最大元凶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元凶。领导干部们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不小,但也有可能是在工作生活中遭到了重大打击,属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而自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两者的鉴别如此重要?因为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抑郁症是症状学诊断,病因不明,主流精神医学认为其与遗传、大脑功能异常等生物学层面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普遍认为与生物学层面的因素有更大关联。

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典型的病因学诊断,病因就是遭遇了重大创伤事件,从而导致心身症状。

打个比方,如果毛洪涛生前去看病,医生诊断是抑郁症,然后自杀。那么医生可能会认为他的自杀是因为重度抑郁发作,是疾病本身导致的,与成都大学校长的关系不太大。就算有关系,也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导火索,而不是主要因素。

但如果诊断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那么再结合他的绝笔信,他的自杀明显就是其与成都大学校长的矛盾所致。两者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不仅是时间先后的关系。

所以,在临床中,精神科医生对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患者患病背后涉及相关利益和案件时。

当然,领导干部的身份很特殊,不排除他们就医时因各种原因未向医生透露真相,只说了情绪症状,但并未提及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如果是这样,医生确实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往往就会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症状学诊断。

还有,很多人有一种习惯性的追问:为什么又是领导干部罹患抑郁症,背后有没有潜规则,是不是有严重的腐败问题?

这种推断并不客观,虽然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是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之一,但也不是唯一因素。另外的原因还包括婚姻、家庭、孩子的教育难题,家族里的矛盾等等。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

03

如何重视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


既然领导干部是精神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那么国家以及领导干部本人到底该如何应对?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重视和筛查。公务员、领导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群体之一,这个群体心身健康对于公共事业、社会发展负有特殊的责任。重视其心理问题就是重视公共利益,势在必行。


据报道,为了严肃党纪、政纪,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展对公职人员进行吸毒检测筛查的工作,此举值得肯定。

但这还远远不够。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称将心理体检加入高中及大学生健康体检内容;鉴于领导干部自杀事件频发,心理体验也应成为公职人员健康体检中的常规内容。

而作为领导干部本人,有可能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心理筛查。因为显而易见,如果筛查出了问题,很可能会影响仕途,也很可能他们本来就对精神心理障碍有偏见,有病耻感。而心理筛查主要靠量表为主,如果懂得一些门道,完全可以靠撒谎、隐瞒蒙混过关。

所以,第二个建议是如果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觉察自己有心理问题,一定要勇敢面对,不要讳疾忌医。


如果担心隐私泄露,影响声誉,可以选择高端的、个性化的医疗机构。目前,社会上由体制内专家创立的民营医疗平台越来越多,医疗质量有保证之余,服务也更人性化、私密化。

如果是出于病耻感,那一定要对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有理性的认知。以最常见的抑郁症为例,主流精神医学偏向于认为该病与生物学层面的因素有关,病因不明,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所以很多老百姓容易理解为“是脑子出了问题”。

但根据我们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发现,抑郁症的根源其实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而且,根据早已被证实的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可高效化缓解抑郁症状。

就算不能接受高效化的心理干预,通过系统化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运动疗法等,抑郁症也完全可以逐步康复。

而且,通过历年来这么多起的领导干部自杀事件可以看出,不是位高权重的人,其逆商就一定很高。

就像原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明明在师生中很有口碑,才德兼备,绝对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干部。但为什么遭受了一连串打击后竟决定自杀?为什么不能如前面几任那样采取离任?

即使如一些网友所言“死谏”,实际上,他也可以通过更有智慧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他在别人的人生中还担当了重要角色,比如丈夫、儿子、父亲等。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在外界的频繁打击下,他可能出现了灾难化思维。

所以,如果确实精神心理问题,无论是有多大权力和地位的人都一定要勇于面对,寻求康复,并懂得积极转化,将坏事变好事,提高自己的逆商。

第三,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考虑自杀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家人,要想到自己采取极端行为对他们造成的沉重打击。


媒体没有报道毛洪涛和张忠斌的家庭情况,如果他们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妻儿,那他们的离世绝对是对家人的巨大伤害。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可能一辈子都难以从这个阴影里走出。

在临床中我们还遇到另一种情况,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是高官,或者是成功的企业家、高校的知识分子等有头有面的人物,孩子本来很优秀,而且受到学校老师、同学众星捧月般的对待。

但后来,父母遭遇事业上的重大打击,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便忍不住将怒气和委屈发泄在孩子身上。

而孩子本来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父母出事后他也遭受了明显的排斥和冷落,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指责,孩子也逐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所以,此时如果父母能积极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但能令家人免受伤害,对家人来说是一种保护,也能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很多领导干部以为对孩子好,就是趁自己还有权有势的时候为孩子铺好路,积累好资本,供孩子一辈子衣食无忧。

但其实真正能对孩子起到保驾护航、令其受用一生的财富不是这些,而是心身健康,尤其是高逆商。希望所有父母都要以身作则。

第四,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一定要洁身自好,如果其身不正,那么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就是自己种下的恶果。


众所周知,虽然中央大力反腐,但不少公职领域仍存在权钱交易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不健康的官场文化里,还有公职人员信奉“水至清则无鱼”的扭曲观念。面对种种诱惑,这很容易导致公职人员心态失衡,造成各种沉重压力。

第五,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学习一些精神心理技巧,尤其是反PUA的知识,遇到别人的打击时,要懂得积极应对的技巧。

还是以毛洪涛的事件为例,虽然众多网友认为他是“死谏”,目前也还不能作为事件的真相,他和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的恩恩怨怨仍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旁观者仍不能下定论。

但在利益关系和人事复杂的官场,并不排除有居心不正的官员对他实施精神上不断打击、甚至是摧残,令其最终心身崩溃。

第六,如果在体制内发展不顺利,处处受阻,有能力的公职人员和领导干部们可以跳出传统思维,到体制外谋求发展。


很多官员凭借个人能力,离开体制后反而有更广阔的的空间,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活得比体制内更好。

比如曾任山东市济宁市市长梅永红,在很多人眼中他本来仕途明朗,却在2015年挂印而去,担任华大农业集团,现在已经是碧桂园集团副总裁。

相反,为什么有些官员明明仕途受阻,或者明知官场不合适自己,但不敢跳出去?这除了可能因能力不足之外,还可能出于传统、保守的价值取向。这值得公职人员反思。

所以,希望公职人员、领导干部们一定要重视精神心理健康,有意识地觉察自身是否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隐患,要纠正对于精神心理障碍的错误看法。保持自身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以身作则地向社会倡导更加积极、理性的精神心理观念,也是公职人员的职责之一!

文:何日辉  (公众号:晴日心身医疗)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