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要去死?

文:白诗诗
来源:白诗诗(ID:baishishi100)

01

一切糟糕透了,她说。

这个女孩给我发了很长的文字,她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研,而这种犹豫不决的状态让她无心学习,逼着自己去学习的时候,她又会经常怀疑自己适不适合考研,总结她的状态就是,“一切糟糕透了。”

现在面对这种微信,我常常不敢回复。

这种微信咨询很多,搜索框打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能跳出几十条谈话记录,原来不知不觉中,我有陪伴那么多人探寻过他们的“自我”。

我发现很多人都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苦恼,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纠结这个问题,我在想,如果这些心理能量不这样消耗掉,拿去做一些实在的生产活动,那该能产生多么大的效能。

可惜琢磨不透这些问题,他们就真的很痛苦,甚至有一个男孩发信跟我说,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时候很想去死。

在他们看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真的活不好了吗?

02 

逃避

我们从小是看着伟人设定目标而后成就伟大事业的故事长大的,因而这种“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可以实现成就/人生才有意义/人生才幸福……”的观念有天然的正确性,对这种观念,我们也有着天然的接受度。

没发现那个省略号后面还可以写更多的东西吗?

—-原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承载着“幸福“、“成就”、“意义”等等诸多的重大命题,怪不得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得承受住那么大的沉重感。

我不怀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人生的自我实现有重大意义,但我怀疑,是否在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得承受住那么大的沉重感?

我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最浓烈的一段时间发生在高中,高二高三的很多夜晚,我考虑形而上的问题;还发生在大学一年级,当我对大学生整体现状感到失望的时候。

过了那么多年,终于可以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回去冷眼咀嚼经历,我才发现,那些最深的自我怀疑和迷惘,往往发生在我的现实遇到困难之时(你是不是也这样?)。

我问自己,如果我能平等珍视人生每一刻的时间,为什么不在清闲时考虑人生,反而经常是在遇到困难的那些时刻才频繁重现这些人生的沉重命题?

答案把我吓坏了,它说:那些“沉重”其实是我加诸于己的,我已经把它当作我的救兵。

我想说的是,我其实在逃避。

我也问你一句,当你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我状态很差/过得不开心……”的时候,你在表达什么?

你的潜在逻辑是不是在说:你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能过得好/过得就开心?

显然,你已经把责任推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眼前的事情做不好在你看来就情有可原,你想说这不能怪你,并且你还希望对方也看到你的这种“情有可原”。

这也就是自我逃避的方式。

当我做一件事遇到困难,不知不觉会怀疑自己,拉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哲思,郑重其事拿其挡枪,如果我能在困难之前的哲思之中灵光闪现,真找到了什么神似“哦,原来我喜欢这事”的东西,没准我还真会留下“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一纸文书,然后跑向远方。

而如果我在那种哲思之中一直处于未开解的状态,那么我就可以认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而即便最终结果不如意,我可以自我安慰:这事真的不是我想做的。

倘有不识趣者揭穿这层遮羞布,我也许还会狡辩,把“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升级为“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但这很可笑,只是我们自己没发觉这种可笑而已。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在逃避,甚至从来不考虑这种可能性,我们让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是因为不知道想要什么才没有作为—-只有这样想,我们就可以获得永久安心。

逃避,是在害怕结果的失败,但这还不是真相,真相是,在我们看来,我们以为失败是一种对自我的评价,失败是在宣判我们的无能,我们不想这样。

也许当你追问自己“我想要什么”的时候,你也是出于逃避吧。

逃避,是沉重感之源。

03

不是逃避,

但他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原来可以解决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承载着所有迷茫人士的哲思空间,还有相当多的人,他们不是出于逃避才去纠结,他们是因为“干不好”

—-然而,他们也并不知原来他们的问题是因为“干不好”。

他们说自己不开心,他们说他们在做的事情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但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做不好那些事情,或者没有把心思放到做事精进之上

—-试问,有谁会认为那些做得半吊子的事,就是他们内心想要做的?又有谁会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李笑来说,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儿了:

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反过来,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事儿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如果没有意义,那就直接换一件事情做就完了。谁有能力逼你去做一件你确实不喜欢做的事情呢?如果真的被逼去做了,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会有兴趣了。

做好一件事,是在挖掘深度,深度—广度是一个T字,费曼老师的说法是,当你对一件事的研究朝着深入的方向走,你的乐趣就不会再满足于浮皮潦草。

深入本身自带乐趣,而有部分人可通过做事专精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04

弄不清我们想要做什么是人生常态,接受or?

最后还有一种—-我想说,属于这种情况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他们不是逃避,也不是干不好,他们遇到的是真问题—-或者说,在某一阶段,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真问题,但我敢保证,不是每一次我们想的都是真问题,请不要自作多情。

这时可以引用印度哲人的话了,克里希那穆提,他说:弄清楚我们想做什么是世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时代如此,在我们一生中,这个问题都存在着。

李银河知道吗,就是王小波写“你好哇!李银河”的李银河,她是社会学家,她现在退休六年了,也还是在知乎跟高中生说,她仍没弄清自己想要做什么,只是对社会学做起来还有一些快乐。

我们中的有些人,他们执着于搞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出于这样一种迷思:

冥冥中,他们好像觉得找到自己想做的某件事或者某个行业,就真的可以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把生命尽情投入,然后就可以获得巨大幸福和收获了。

他们找的是那个可以让他们全心投入而又无怨无悔的东西!

这一切都要拜文化的熏陶,比如电视电影里无数主角的案例,无不是诠释着:是因为那些人找到了他们热爱的事业,才可以如此的尽情投入。

他们并不是羡慕那些拼命的牛人有多投入,而是羡慕他们有一份可以投入的事业;他们不认为自己不成功是出于付出不够,而是因为没有那份可以让他们全心投入的事业。

那什么是他们想要全心投入的事业呢?

他们回答不上来,最后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切又回到原点,「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原罪,众矢之的。

05

不再回去循环了,

让我们跳出来。

那些还在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痛苦的人,那就来吧!

你有多痛苦,我们就来一次多大的努力。

别娘娘腔腔,坐直,脖子挺起来,胸挺起来,笔拿出来,把“我想要什么”当作专对自己负责的学术研究,你写一份格式可以不严谨,但态度须得100%严谨的学术报告—-向自己报告!

去找!去阅读这些公众号的“文献”,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出来无数条。

去狂阅读,一篇篇读下去,审判他们的建议,把你认为合适的抄出来、抄出来、抄出来。

别说没用——有那么一两句有用就行,捡到一条就去践行一条,不满意就接着读下去,读到想吐。

这事做完,无论结果如何,往后我们都得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往肚子里咽,再动不动提咱就矫情了。

因为这事的两个结果指向都不容我们再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动不动挂嘴边:

  1. 找到了你所谓的想要什么,当然你就活升仙了。

  2. 一无所获。但你知道要找到那个答案是他妈的多么的难,升仙无望。

经历这种“难”,这个时候再来看看克老师的话,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

一无所获的结果也许是上天给你的“礼物”,确定的告诉你:你不能,你当下还不能。

这结果也告诉你,既然他妈我当下花了那么多努力都没找到,那这事就先滚他妈的给我先靠边站,先干正事,可以保持探索着,但这些哲思问题王后只能让它占据你的一方小小天空。

再也别让它成为你整个心灵世界的阴霾,别动不动做着事呢,就一句我不知道想要什么我想要探索人生就把事情撂了。

我们做事该成熟一点,不然对谁都不负责。

06

我们用「不想要」确立努力的底线

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想—-想要自己知道想要什么经常是艰难的,但弄清自己不想要什么却很简单,比如:

  • 不想考研失败

  • 不想被裁员

  • 不想交房租时捉襟见肘

……(请继续列举)

你不想要怎样的生活?请你把这个清单列下去,芒格老哥说:我想知道我会死在何处,然后我永远不去那里。

我说:知道自己讨厌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我们就永远不去过那种生活,但在之前我们要问问自己,你凭什么可以不去过那种讨厌的生活?

你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避免去过那样的生活?

损失厌恶:人们憎恶失去属于自己的东西,大体上来说,失去某件东西使我们难受的程度比我们得到这个东西使我们快乐的程度大两倍。

为了不过上不想要的生活,我们用「不想要」确立底线,也就确立了不触碰底线所需要的努力和方向。

07

我们要去过好公共秩序的生活,但也仰望星空

上一段的底线列举中,也许你列有几十条,应该可以发现,其实这些底线归纳综合起来,就是公共秩序中大方向所共同追求的那些东西:金钱、名利、关系、智慧(精神)。

追求「我想要什么」是建立内心秩序,但在没有确定内心秩序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以公众秩序为基准的生活过好。

为了不触碰底线,我们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公共秩序的追求之中,就是追求钱,追求名,追去关系,这没什么不好!

  1. 追求钱、名,去做事,去把事情做好。

  2. 追求关系,阿德勒说,一个人的意义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实在不知道怎么建立关系吗,就去帮助别人吧。

  3. 追求智慧,去看书,去思考。

当然,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却内心,我们依然探寻,只是不再让它们遮蔽我们全部生命的天空,因为这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但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可以选择不着急。

完。

最后PS.一直有人问写作课的情况,我汇报一下:还在备课中,预计愚人节之前能和大家见面~)

全文总结:

  1. 当你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在困难时期想到的吗,是出于恐惧,害怕困难吗,害怕失败?是出于逃避吗?

  2. 半吊子的状态让人怀疑人生,很多事情,你只有能干好才能找到意义,你是否放弃了这条解决之道?

  3. 你是有真问题,真的苦恼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你有过绝大的努力去探寻吗?你若十分苦恼,请给自己写一份报告吧。

  4. 接受人生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思考怎样过好生活—-毕竟,这么多年我们都过来了;我们更应该去把生活过得更好。

  5. 弄清人生想要什么很难,但弄清人生不想要什么很简单,就请列出我们的不想要清单,一次确立生活底线,也就确立了所必须的努力—-这种动力也可以让我们的生命过得不蹉跎。

  6. 追寻想要什么是在确立个人秩序,然而一直找不到的话,我们可以先把公共秩序的生活过好,我们去追求钱,追去名,追求关系,追求影响力,这没什么不好。

  7. 追求公共成就大概率可以让我们远离底线,但我们内心依然给内在自我留有空间,依然不忘探索生命的星辰和大海。

  8. 这一条最重要:我给你写文章,你给我点“好看”,我让你变好,你见得我好。

作者简介:白诗诗,第一部图书作品为《高效学习之道》,所谓天赋,不过是快人一步找到正确的路。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白诗诗(ID:baishishi100)。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