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

来看一个小场景:

 

小凡在某政府部门预约了10:00-11:00办理业务,为避免过号,顶着风雨早早来到现场,来不及拧拧滴水的裤管,就赶紧跑去滴卡取号,却被告知无预约记录。白跑一趟办不了事,还得抽时间再来,本来工作就已经够忙的了,又要在这里浪费时间,真是倒霉透顶!气呼呼的小凡看看门外一帘的暴雨,望望门内焦躁的人群,那一肚子的闷气,着实感觉憋屈。

 

类似这样的情形,想必很多人在生活中有遇到过,这个时候你知道自己到底在生谁的气吗?是看个病要等半天的医院、高冷的政府部门,还是总不让我们顺意的老天、喜欢给太多工作量的老板,亦或是做事毛毛躁躁不够细心的自己……?

 

这个细细追问慢慢罗列的过程,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归因”—— 即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内心体验与行为表现,如果把没能办完业务做外归因(这制度太不合理,我没约到我愿意等都不行吗,凭什么不给我办),可能会不满、愤怒,咒骂两句,再跟朋友抱怨下,多数人也就该干嘛干嘛,让它随风消散了。

 

如果做内归因(都是我的错,粗心大意,这点事都干不好,今后还怎么活),就容易感到内疚、自责,一天闷闷不乐不说,严重的还会泛化到生活的更多方面,感到绝望无助。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喔,这个时候人格特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归因为不合理的制度让人感到无法被满足、产生愤怒的时候,一位成熟而又执着的程序猿童鞋,说不定会选择开发一套更有效的预约系统来作为应对,而不是跟现场的工作人员打起来;一个觉得自己因粗心大意而犯了不该犯的错的女汉子,下次做事的时候没准真的就能关注到更多细节,避免失误。

 

所以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当处于具体的情景中,真实而又强烈的感觉,远非通过知识学习习得的“知道“二字所能抹杀的。及时的觉察和向内看,能够帮助我们结合自身性格特征做出积极应对,即便是产生了被当今社会唾弃的“负能量”,也能临危不乱,想办法应对。

 

我想这才是心理学对我们普通人的帮助,既不是让你消除七情六欲成为圣人,也不是让你随心所欲不用顾忌他人。而是在遇到问题时,让你能试着觉察当下的情绪,并区分这个情绪多少是自己的,多少是别人传递来的,自己是有权利选择怎么样去应对的,仅此而已。

 
作者:李会会
微信原文标题:《每天学点心理学——你在生谁的气?》
—————————————–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