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魅力:让好习惯引领自己更上一层楼吧

今天怎么这么热,昨天怎么那么冷?为什么就我们小区被封了,你给我拍的照片也太矮了吧……这菜太咸,西红柿没有削皮”,有数据表明,大部分人每天都至少会有一句抱怨的语句说出来,这些抱怨是在哭诉自己当下的不舒服,也是在表明自己对当下生活的不满意。

思考在特定情况下会给我们实施一些特定行为,面对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认知思考下也会做出不同的评论,著名的『晴天卖帽子,雨天卖伞』的例子就非常经典,晴天老太太担心大女儿没办法卖伞,而雨天老太太却又担心小女儿没办法卖帽子。

长此以往,老太太忧郁成疾,老态龙钟奄奄一息,然而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思考认知的决定导向,如果老太太可以告别抱怨,能够通过积极的角度来思考,或许她的心结也会打开。

就是不论晴天还是雨天,她的两个女儿总有一个可以有好生意,不论晴天雨天都会有生意,都有流水进账岂不是好事,那么她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这也是一种思维层面的习惯,那些习惯抱怨的人或许在其他生活层面也容易出现一些状况,让别人烦不胜烦,也让自己的心理内耗严重,浪费宝贵时间。

在心理层面上,我们可以将习惯与行为两者联系起来,也可以创造新的习惯,习惯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长期坚持下来的意图,能够与一种行为情况联系起来,并且在长时间可以帮助人们记住这个意图从而达成行为结果。

高度责任感的人通常非常擅长于维持自己的一些好习惯,因为行为不仅仅是单纯依靠动机或意志力来做出长期的行为改变,有些人即使是自己非常想要去拥有好生活,或者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就是坚持不下去。

意志力薄弱吗?好像也说得过去,但是碰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在某某游戏硬刚对手也能够凌晨都不睡觉,比如在某某K歌的斗歌定段赛中不断上星,就是想成为本城市的第一名……难道是有时候我们想要得到的目标并不现实或者并不有趣?

如果真的是非常想要获得一个目标,就算这个过程有些枯燥,或许也是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乐趣,从而形成变优秀的习惯,有心理学家说过:“习惯是由在特定情境中重复执行特定行为的重复经验造成的一种心理现象。”

然而,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之前没有使一些特定行为变成习惯化的经验之时,这期间的具体运作,大脑的整体联系究竟是怎样的仍然值得思索,在大脑的认知情绪意志中建立刺激-反应的固定联系,然后考虑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需求,我们不太可能长时间以这种方式保持专注。

当你想多运动一点时,可以多运动,当你觉得今天上班太累了之后然后反复对自己说:『要不我今天还是算了』『我今天不想努力了』『我今天不想减肥了,下次再说』。

结果一个礼拜后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很大了,此时此刻自己的运动习惯已经崩塌,之前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可惜地付诸东流。其实呢我们普通人每天说话的口头禅、在学校或者公司吃外卖、晚睡晚起、每天早上慢跑、紧张时抖腿跺脚、摸鱼看视频都是习惯的例子。

这些习惯有的好有的坏,好坏之分或许可以通过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否被影响而决定,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个独立判断,健康的习惯通常是人们在追求一个目标时,获得目标的过程中同时也让自己非常健康,在身体和心理层面都得到很好的陶冶。

比如说早睡早起,吃饭细嚼慢咽,不抱怨,凡事三思而后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比较健康的习惯,而要养成健康的习惯,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去尝试设定一个目标,当你在追求曾经设定的目标时,追求的行为会逐渐成为习惯。

有的人想要让自己获得平静的心理状态,他就会尝试去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帮助自己,冥想可以帮助自己达到目标,那么我们去使用一些冥想小程序可能在今后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让自己持续使用它坚持它帮助自己保持这种冥想习惯,就算曾经你有过的那种极度恐慌和焦虑的情绪不再存在时,冥想习惯也会有可能伴随自己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好习惯,已经刻印在自己的肌肉记忆之中。

已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平时生活中其实大部分都是那种需要较少努力的行为,吃饭睡觉呼吸插科打诨看起来都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而真正的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行为或许就是需要一定程度精准努力的行为。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的习惯是通过重复的发生而习得的,重复对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重复能够提高精进技能,并且减少今后起步发动的工作量。假如现在的你正在尝试努力减肥和保持健康饮食,那么就要尝试重复性去坚持一份营养食谱与健身计划。

有的人会选择在健身房锻炼身体,也有的人会选择居家在软件上面看课程,而如果你家里没有新鲜的水果或蔬菜,那么就要考虑去楼下生鲜店购买食材了,自己做的食物通常更加让人安心,这里也会让自己活成一个餐厅的规模。

一个人就是一个餐厅,采购员,洗菜工,后厨切菜学徒,厨师,传菜员,顾客,洗碗工,这一套流程下来也是技能满满,这套行为也是在日积月累的重复下才能够真正成为习惯,并且达成自己所需要的那种减肥与健康的目标。

另外我们需要意识到有很多坏习惯很难改掉,部分原因是习惯是自动形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成瘾性』,比如我的爷爷已经是五十年老烟民,大家都让他戒烟,让他养成不抽烟不喝酒的好习惯,但是他做不到啊。

不是因为抽烟有多么爽快,而是不抽烟可能会让他非常非常难受,一些消极的自动思维和思维习惯例如自我厌恶,自我嘲讽也是会成瘾的,长期厌恶自己,而当自己想要接纳自己的时候就会很别扭,毕竟『我怎么可以接纳这么糟糕的自己呢』。

曾经的嘲讽有多么顺畅,今后的改变就会有多么凌乱。如果你曾经经常认为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有帮助的或有激励作用的,那么长此以往是否觉得自己很自信呢,是否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去愿意尝试而不是逃避呢,这也是值得思索的。

如果我们增加一些好行为,比如说自我鼓励,自我情绪同情接纳,那么事情或许会有一些好转,在上台演讲时,告诉自己,我现在很紧张,没错我的确很紧张,但是没关系吧,这样也是可以的,我在乎自然就会很紧张,不再抱怨外界,不再讽刺自己,就会有太多的改善。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是身体习惯,也有很多是思维习惯,根据认知行为流派观点,强化和奖励可以强化某些正面的积极行为,从而促进一些好习惯的形成,无论是口头表扬、奖励零食,或者手机游戏,都可能会有用,但是也要注意一个度。

如果大量奖励太多物质就容易出现物质层面的成瘾,小孩子容易对糖果产生瘾,就容易导致蛀牙,而太多非物质奖励又容易形成非物质成瘾,比如说游戏成瘾之类的,因为改变习惯需要时间,习惯形成的原则与时间有关。

形成新习惯改变旧习惯也是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这取决于人、行为的复杂性以及各种习惯实际可操作性,好习惯和坏习惯都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想要让好习惯变成长久的习惯,那么就要尝试去关注重要的事情,尽量不要做不重要的事情。

试着让习惯变得简单,这样你就能更容易地做到,把自己的渴望得到的一些好习惯分解一下,把这个习惯变小,更加细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各种感官收集数据,看看是否有什么方面需要做出调整。同时你还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什么有助于或者不利于你坚持好习惯:


  • 谁让你更易/更难养成好习惯?

  • 谁让你更易/更难改掉坏习惯?

  • 什么情况使你更易/更难养成好习惯?

  • 什么情况使你更容易/更难改掉坏习惯?

  • 什么性格特点使你更易/更难养成好习惯吗?

  • 什么性格特点使你更易/更难改掉坏习惯吗?


如果知道了自己的习惯形成的特点,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不那么抱怨,并且看清楚自己能够在生活中做出的改变或者坚守,帮助自己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不管你当时是否真的想要养成一个习惯,你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习惯,这里面所蕴含的奇妙值得今后好好探究呀。



文:ZHUQIANG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