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社交?你的社交念头被谁剥夺了?

上一篇文章《手机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孩子宅家背后的心理需求》中提到孩子宅在家中,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其实背后有三大心理需求。分别是社交需求、逃避现实需求和娱乐需求。

今天咱们来仔细聊聊孩子的社交需求为什么通过手机才能满足,如何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社交支持,满足社交需求。

面对现实社交与网络社交,孩子往往具有“两幅面孔”,对现实社交表现出极度厌恶,不断寻找逃避机会,家长往往会感觉孩子在现实社交中很少有表情与互动,心不在焉,想要逃离;而面对网络社交,孩子就放飞自我,语言与互动变多了,一旦开始就难以停止。

这样分裂的社交行为其实蕴含玄机。孩子为什么有逃离现实社交,沉迷网络社交的强烈动机呢?事实上,孩子的正常社交被剥夺了。

01

我的社交被剥夺了


(图源:unsplash)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相对剥夺感”。当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感受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就会体验到焦虑、愤怒、无能为力等负性情绪,个体往往会选择逃离这样的社会比较场景来缓解这样的情绪。相对剥夺感的核心过程是社会比较,而社会比较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身患抑郁症的孩子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容易感受到落差,从而产生“我怎么这样糟糕”、“我比不上别人,我好差劲”、“大家都能成功为什么我总是失败”……这样的负性思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孩子不愿意总是待在别人的阴影之下,所以会主动避免接触到这些场景。

社会比较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容易降低孩子的自尊心;低自尊状态下的孩子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容易导致孩子在社交活动中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所以难以与他人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进而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甚至对社交产生负面的情绪,长此以往,这种消极、负面情绪的累积容易损害孩子的人际关系,很可能导致会导致社交回避。

02

谁剥夺了孩子社交的念头


(1)父母的社会比较

你以往会对孩子说出以下的话吗?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你就不能?”

◇“别人比你困难的多”

◇“你太自私了,看看别人”

◇“这么大的人来怎么就吃不得一点苦?”

◇“我们对你没有要求”

◇“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就这样吧,我对你也没什么期望”

你会带孩子参加这样的社交活动吗?

亲戚朋友间的聚会上比较各自孩子的发展

带着孩子参加其不愿意参加的商业应酬

孩子同龄人较少的旅游聚会

如果有,那很不幸的告诉你,你所说的这些话正在剥夺孩子社交的念头。孩子很容易产生:既然比不上那我就不比了的念头;参加这些聚会总是充满挫折,那孩子为什么还要去自讨苦吃呢?

(2)以往社交受到的挫折

孩子以往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以下的挫折。这些挫折经历会让孩子产生社交回避的倾向,无法融入群体或越被群体排斥在外而产生痛苦体验,个体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安全感,更容易导致手机成瘾。

现实生活中安全感较低的个体会将注意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中,倾向于利用网络寻求愉悦体验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缺失,在网络中寻求社会支持和同伴关系,导致个体沉迷网络。

拒绝:

别人不愿意和我呆在一起或共事;

别人会有意无意在空间上拉开与我的距离;

对于我的要求别人总心存抵触;

即便我已经努力改善关系 ,也总得不到积极的回应;

别人会回避与我的眼神接触;

即便很小很方便的请求,也常遭到推脱;

我的主动攀谈难以得到热情的回应;

常常无缘无故的接收到非善意的眼神;

有人公开表示跟我合不来,或不喜欢我;

忽视:

聊天时,不论我说什么 ,别人都不怎么接话;

即便彼此认识, 也很少有人主动同我打招呼;

别人说话做事从不顾及我的感受和处境;

我和别人的约定时常遭到拖延或遗忘;

我的发言或提议总被漫不经心的对待;

别人常常对我的来电或留言视而不见;

别人对于我的询问或请求满不耐烦 ,态度敷衍;

过生日或有开心事时几乎没人祝福我 , 或一同庆祝;

(图源:unsplash)

孤立:

我始终很难融入别的人际小圈子;

日常生活各种小事上 ,别人总与我处处为难;

如果我退出某个团体或活动 ,没有人会挽留;

我可能出丑或差错时 ,别人只会等着看笑话;

大家一起聊天时 ,我一加入进去就冷场;

我失落时 ,很少获得别人的劝解或安慰;

大家相互调侃或打闹时会有意无意避开我;

集体活动时很容易被排除在外;

大家基本不会与我分享心情或经验;

否定:

 大家对于我的组织或领导很不配合;

我的观点或方案常被鸡蛋里挑骨头;

我的付出和存在的价值总是被贬低;

别人常对我做出质疑的评价 ,如:我就觉得他 /她不是什么好人;

别人会嘲笑我的短处,刺痛我我在竞选或评测时很少得到支持;

我的失误常遭起哄或毫不客气的批评;

别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影响其他人对我的看法;

别人总对我大呼小叫 ,不尊重我;

我常成为被人恶意捉弄的对象;


03

如何将社交念头还给孩子

(1)放下社会比较,还给孩子自由的社交空间

如果您的孩子现在已经开始回避现实社交,那么您一定要注意您的言语中不要出现社会比较的思维。

人处于社会之中,总是难免产生和他人比较的念头,家长可能对这样的比较习以为常,言语中暗含比较而不自知,孩子却能敏感的察觉到家长的比较心理。

孩子从小到大接收到的社会比较已经烙印在脑海里,家长想要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好的做法是,在与孩子交流时首先想一想,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是出于自己与他人比较的自尊心还是真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有一项社交活动孩子选择拒绝参与时,家长可以从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这项社交活动孩子以前会参与吗?

以前参与时孩子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呢?

孩子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中能够自由发言并完全放松吗?

从这三个问题入手,找到孩子拒绝的内在原因,理解孩子拒绝参与的选择,给孩子自由的社交空间。

图源:unsplash

(2)以往痛苦经历需要心理治疗来解决

如果您的孩子以往在社交中受到巨大创伤例如校园欺凌等情况,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通过心理治疗疏导孩子的情绪,疗愈孩子的创伤。让孩子能够整理心情,有勇气迈出现实社交的第一步。

(3)加入温暖新团体,逐步融入社会

加入温暖的新团体,如社团组织、兴趣小组、团体辅导活动等,通过营造良好且温馨的人际环境和交流氛围,使孩子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接纳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学习沟通和交往技巧。

同时,由于孩子在游戏中放松自己,互相帮助和协作,使孩子有归属感,原意倾诉和倾听,感受人际间的信任与愉悦,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积极正面的人际关系。

文:渡过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