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分享自己的方法,害怕别人超过我,是不是太自私?

当你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成功时,就会有人忍不住想来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告诉他,自己心意难平。

不告诉他,又会受到他人的非议,你也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是否真的太在意自己的利益太自私了。

从小到大,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你都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或者也总是听说:

“我去问他是怎么学的,他就说认真听课,下课之后放松放松,回家把作业写了就行。没什么特别的。可我知道他……   真是的,不想告诉就说不想告诉嘛”

但真的不告诉他,他又会怎么样呢?

“呵呵”——这人真自私,然后疏远你,可能还造谣生事,添油加醋的说你不告诉他方法的事

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慨:我太难了!!

就因为自己的努力取得小小的进步成功,不想分享自己的秘密让别人轻易的享受我的劳动成果,轻松超越我。我就要面对人际关系的危机和道德品质的质疑。那么是否我是应该告诉别人,不应该如此自私呢?

不想分享自己的方法,害怕别人超过我,是不是太自私?

回答:并不是

当这个疑问出来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个声音说,不分享是自私的行为,害怕他人超越自己是自私的想法。

你对这种观点有些质疑,有些困惑,因为你下意识的感觉到这些想法可能也没有什么错。

谁希望别人超越自己呢?排名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在竞争。高阶职位就是稀少要去竞争。难道有人希望别人超越自己嘛?真的有人可以这样无私么?我的想法做法是不对的嘛?

你期待有一种不分享但是不会被称作自私的理由,期待听到不同的声音。

现在这个不同的声音来了,实际上这问题的背后,是利己与利他的冲突,竞争与合作的冲突

利己是没问题的,如果人类没有利己之心是很难存活下来。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一个度的问题,超越了什么度,是不良的利己?

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坏他人的利益就是不良的利己,而不分享这件事显然不是不良的利己。

疫情期间,我为了自己健康所以我更长时间待在家,出门戴口罩。但是我没有去倡导身边人也这么做,我只是一直践行着,做到自己分内的事情。

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我为了自己的工作更好自己的成绩更好,为了晋升为了排名,我尝试不同的方法,勤奋刻苦。我没有把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分享给别人,我只是一直在努力的做好工作,努力的完成学业,做到自己分内的事情

并且,《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提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取得一次小小的成功你,并不能算作是“达”。实际上你还是“穷”的。这个时候,你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修行好自己就是不错的表现了。你还没有心力去兼济他人。

而如果让你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帮一个孩子系鞋带,你自然乐得去做。因为这些事情,你已经非常肯定自己能够做好并且你有余力帮助他们做这些事。

那么我们为什么倡导分享和利他呢?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整体的生存,人是群体动物,我们需要依靠群体而生活下去

整体的持续稳定和能力提升能够保障每个人的生存。

你不想分享,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你并没有把你的同学或同事和你看做是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而是两个群体的人。你们之间是资源的竞争者,而并不是彼此协作互相分享共同提升的关系。

如果,你有一个喜欢的人,你们特别希望能够考上同一所学校,发展你们的恋情;

或者你有一个同事,你们特别希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让整体的工作效率提升,你们都好按时按点下班;

那我相信,不需要想什么,你都想和他去分享你的方法,让他用。所以这并不是你自私的问题,而是你并没有把他们看做是和你一个群体的人。或者可能你们真的就不是一个群体的人。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合作与竞争的矛盾:

你不认为你们是一个群体的人,你不认为你分享方法给他能够让你们两个都受益,而是他自己受益。你没有得到任何收益,而且你和被分享的人没有共同的目标。所以这无法构成合作关系。

而如果你和被分享的人有共同的目标,一起提升,他在其他方面能补足你,你的方法能够帮到他,那你们就有了合作的基础。或者像前面所说,一起考上想去的学校,一起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共同目标。

但现在,在这个问题当中,你和被分享的人在争夺同一个目标,就是你现在的这个名次或者一个职位。

而我们想要的并不是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竞争也是被鼓励的。竞争可以促进你们努力提高自己。在竞争中,你们的关系就是胜利者和失败者,你不可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赢了就代表你肯定会输。

站在这个立场上,你的不分享和自私沾不上半点边。而你不希望别人超越自己,这也是非常正当的想法。

所以在做是否分享的决定前,不要思考自己是否很自私,而是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 我现在有没有这个能力和余力去帮助其他人?无私的分享我的方法是我现在能够做到的嘛?

  2. 我和他/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目标,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是合作者还是竞争者?

原创:Firmiana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