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好好打字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文:Diana
来源:果壳(ID:Guokr42)
原文标题:“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彳亍口巴,不会好好打字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已经不好好说话了:

本来只作为标点符号而依附于文字的句号和问号,被我们拎出来单独成句

图 | 作者和闺蜜的聊天记录

本来只作为连接号出现的波纹号“~” [9]被我们用来放在句尾


 图 | 作者和闺蜜的聊天记录

好好的一个“行”字,非要把它拉长了写成“彳亍”。


图 | 作者的聊天记录


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误)?欢迎阅读今天的文章……


都是因为想省事

早在1962年,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马丁内(André Martinet)就提出了言语交际中存在一种“经济原则”: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佳的交际效果[4]。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 Grice)又在他的演讲中扩充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了语用学中著名的“合作原则”:恰当、真实、相关、清晰[2]

 

而当我们步入信息时代,整个社会都在高速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一切,于是我们的交流就变得十分注重效率。只要不妨碍沟通,我们在键盘上的操作就可以尽可能地简化,这就是为什么连标点符号都被我们赋予了特定内涵的原因[5]

 

“网络聊天”这个词从命名上看就能体现出它的最大特征——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言状态[5]。正常成人说话的速度大约为每分钟210字左右[7],而普通人的打字速度只有每分钟50-80字 [8]。在网上聊天时,我们追求的是同现实中说话一样顺畅的交流,可我们的每句话都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手敲出来。要想传递同样多的信息,除了提高打字速度之外,们就只好让尽可能少的字符(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表示尽可能多的意思了。

打字快的好处(误)

于是,当我们仅仅在一句话后面打一个(误)时,我们就表达了“我也知道这么说可能听起来有点过分但我只是在开玩笑”——这么一长串的意思;当我们只敲了一下键盘打出一个“。”时,我们就可以表达出“哦、已阅、我也真是无语了”等等复杂的语义;而当我们缓缓打出一个“?”时:


面子还是要有

然而,在实际的聊天中,我们似乎会有意地去违背这种“尽可能少打字”的原则。例如,其实前面的例子中我们明明只把要说的话打出来就可以了,却非要在句尾加上一个(误)——这似乎违背了前面提到的“合作原则”。

 

在实际交际中,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我们有可能会放下这种“偷懒少打几个字”的想法。英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在1983年就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为此,他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要求说话人在交际中尽量为他人考虑、多夸奖他人,为了对方的面子可以不惜贬低自己。该原则又细分为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共情六条子规则。

 

利奇认为,礼貌原则“拯救”了合作原则,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3]。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出于礼貌的需要而拐弯抹角地说话。这当然与合作原则“恰当、清晰”的要求不符,但礼貌原则可以很好地对此进行解释

 

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原因也同遵循合作原则一样,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同的是,合作原则是通过提高交际效率而直接给说话人带来节省时间精力的好处,而礼貌原则是通过“给对方留面子-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这样一个间接的过程给自己带来好处[6]

 

于是,在日常交际中,合作原则常常让位于礼貌原则。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我们会在某句语气强烈的玩笑后面加一个(误),让对方不至于产生误解;在和刚刚加到微信的朋友打招呼时,在“你好”后面多加一个波纹号,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活泼友好~

 

不过,利奇这项三十多年前的研究显然没有考虑到(也没有办法考虑到)今天的沙雕网友之间聊天的情况。我们打出满屏的“哈哈哈”,显然不是为了礼貌。


当你拥有一个和你同样沙雕的朋友,你就会收获满屏的“哈” | 作者聊天截图

……那是为了什么?

就在今年五月底,一群(大概是同样沙雕的)阿根廷语言学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发表了一篇名为Hahahahaha, Duuuuude, Yeeessss!的论文[1]。文章提出,这种把一个词(音节)重复很多遍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强调。这种行为在正式的书面语言和词典中非常少见,但在社交媒体中却被普遍应用。


这个题目一看就感觉好沙雕啊 | 论文截图

这篇文章甚至给出了一个可以用来统计单词伸长程度的分类评判量表:


论文截图

虽然这篇文章分析的是英语单词,但这种“重复即强调”的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中文。当只发一个“哈哈哈”不足以表达我们热烈的情感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多发几个:


随着问号的增多,我们表达的疑惑也在加深


图 | 作者的聊天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表达情感的强烈需求占了上风。为了强调自己的不满,我们可以放弃敲一个x就能打出来的“行”,转而多敲五下打出chichu“彳亍”;为了强调自己的震惊,我们可以一连敲一串感叹号“!!!!!!”;为了强调我们真的觉得某件事物很好玩,真的有在笑,我们可以不惜把h键敲烂。

 

这种把一个词拉长、甚至重复这么多遍的行为,仍然没有违背言语交际最基本的“经济原则”——

 

毕竟,在键盘上敲出满屏的“哈哈哈”,也比打出“哇真的好好玩我真的有在笑并且快笑背过气了”省事多了。

作者介绍:Diana,转发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不得二次转载,如果需要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责任编辑:小鲸鱼 烊箜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