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见效,这部豆瓣9.1分日剧是今年最好的避孕药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 碗仔
来源:壹心理(ID:xinligongkaike)

前几天,在一次专访中,有记者问张泉灵:“你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

 

一向平和的张泉灵,瞬间“炸毛”:“我要明确告诉你的是,我很讨厌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本身就是偏见”。

同样,马伊琍曾发微博吐槽:“每次采访必会被问:‘作为一名女演员和两个孩子的妈妈,你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特别想知道这个问题是专门为女人设计的吗?下次也请问问男演员们”。

 

这一回应,得到无数女性网友的认可。

 

因为,同样的问题,几乎不会在男性的人生中出现。

 

我们总是认为,当一个人成为母亲,她就必须符合“社会期望”,而这更像是一种“紧箍咒”。

 

01

“别人都可以,为什么就你不行?”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日剧——《坡道上的家》。

 

一个名为安腾水穗的女人,亲手把8个月大的女儿,扔进浴缸,活活溺死,被送上法庭。

 

婆婆说,她爱慕虚荣,喜欢买奢侈品,为了满足她更多的物质需求,儿子累死累活地工作。

丈夫说,她太过逞强,时常拒绝我妈的帮助,甚至有虐待孩子的倾向。

邻居说,她喜欢攀比,得知女儿的成长速度不如别家孩子,就将怨恨发泄在女儿身上。

 

总而言之,所有人都在痛斥她丧失人性,不配做母亲。

 

那么,在他们眼里,“配做母亲”的人,又是什么样的?

 

婆婆觉得,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在孩子出生时有足够的母乳,不然就是你身体太弱;

 

一个合格的母亲,不管遇上什么都要自己加油,“我儿子赚钱已经够不容易了,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工作带孩子?”

 

只要熬过去就轻松很多,什么神经衰弱都是骗人的。

丈夫觉得,“我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你应该减轻我的负担,别再给我添麻烦”,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在丈夫回家时,准备好可口的饭菜、打扫干净的家和懂事不哭闹的孩子。

 

只要听到孩子的哭声,丈夫就很不耐烦:“走开啦,我妈在的话,肯定能马上让她不哭的”。

 

面对妻子的低落与狂躁,丈夫只开导一句:“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肯定也能做到,不要这么悲观,再加把劲吧”。

 

讲真,这些安慰太轻描淡写,毫无作用,如果做不到,甚至被人认为是“软弱”的表现。悲哀的是,这样的母亲,绝不是少数。

02

“你是母亲,要以家庭为重”

 

女主角里沙子,一直生活得“岁月静好”,丈夫赚钱养家,她负责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虽然女儿偶尔调皮任性,但她的耐心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游刃有余,俨然一副“幸福”的模样。

 

然而,自从她被意外选为这个案子的陪审员,生活节奏全被打乱。

 

从法庭出来,已接近傍晚,匆匆跑去接女儿放学,来不及准备新鲜饭菜,只能买熟食回家。

 

丈夫表面说理解,私底下却偷偷打电话给母亲,说自己已经吃腻了熟食。

 

母亲心疼儿子,不时给她暗示:“阳一郎说,他要好久才能吃上饭,你看,他为了你们这么努力的工作,不要让他太担心哦”。

有次,忙完一天的里沙子,接女儿回家后,到超市买好饭菜,手里提着几袋重物赶回家。

 

回家路上,女儿闹起了脾气,说什么都要妈妈抱,否则就坐在地上发脾气。疲惫不堪的里沙子,依旧抱着极大的耐心,给女儿各种好说歹说,偏偏孩子就是不听。

 

深谙孩子脾性的她,假装先离开,实则躲在不远的拐角处,等女儿追上来。

 

可就在这时,丈夫回来了。

 

他看见女儿独自坐在路边,大声哭泣,即使里沙子不断解释原因,他还是一口咬定妻子在“虐待儿童”,甚至找借口把里沙子骗到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看见里沙子依然为审判工作奔波,言语间屡次嘲讽:“你参加庭审有什么辛苦的,别说得好像你在执行什么重大任务一样。”

 

后来甚至勃然大怒:“你就只能当个主妇,陪审员辞了吧,别勉强”。那一刻,她才知道,当初丈夫看似贴心叮嘱的“别勉强”,实则看不起自己。

 

在丈夫心里,她只能是个母亲,根本无法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

 

无论你曾经的事业有多辉煌,只要你成为了母亲,所有人第一时间只关心:“你有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你有没有兼顾好家庭与事业?”

如果有,你是成功的,否则,你就是个失败的母亲。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孩子,其他都不足以为谈。

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要适当牺牲工作,以家庭为主,工作家庭都兼顾得很好才算合格。

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做的决定、考虑都以孩子为先,而不是考虑自己。

 

然而,却从不会有人关心,作为一个母亲的我们,到底在承受些什么?

        

03

“一般”期待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有人说,只要你成为母亲,就不得不承担这个社会对我们的“一般期望”,就像剧中所说:

 

“母亲苦于育儿,把她们逼到无路可走的,正是‘一般’这个概念,是这个社会所追求的‘一般’,自己认定的‘一般’,以及亲生母亲所渴望的‘一般’。”

除了苛刻要求母亲“必须以家庭为重”“必须照顾好孩子”“必须做到别人所能做到的100分”之外,还有“诈尸式育儿”的丈夫。

 

最典型的是,只要丈夫“帮忙”做家务,就已经是莫大的赞赏。

 

安藤的丈夫理直气壮地说,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让母亲到家里来帮忙,可妻子偏“不领情”。曾发现妻子的疲惫,主动向“朋友取经”,这个朋友居然是大学时的前女友。

 

“我牺牲自己的时间帮忙了啊”,而他带孩子的时间,仅仅只是周末。作为妈妈的安藤呢?是24*7的无限循环啊。

 

审理安藤案件的女审判官,即使是一名高级公务员,也难以逃脱丈夫的责难:“我已经在帮你了,你有什么不满意的?”“你还要我怎样?

结果呢?平时不参与育儿的日常,一到关键时刻就站出来充当“好爸爸”,甚至指责妻子“怎么连孩子都照顾不好”。

在这种“诈尸式育儿”的残酷现实下,很多人没有达到社会期望,接连受挫。

 

正如安藤的婆婆,看到孩子生下来两天,安藤都不抱抱孩子,说她没有母爱;

听到育儿师说孩子没有喂养母乳长得慢,就抱怨孙女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发育好,指责她“还不是妈妈奶水少,又不会带”;

孩子哭泣,安藤手足无措,她在一旁冷嘲热讽“孩子哭,你就逗逗她啊,怎么连一个孩子都照顾不好”。

               

我们的社会下,始终把“母亲当做孩子的首要照料者”、“母亲要把孩子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前”“做个100分妈妈”作为常识。

 

一旦出现母亲为了自己把孩子摆在第二位、照顾孩子出了错的事,无数人都在谴责“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你是个不合格的母亲”。

 

然而,他们看不见的是:

 

下新手妈妈安藤独自面对彻夜哭闹的孩子;

每隔两三小时就要给孩子喂奶,不分昼夜;孩子生病了,又要奔波在去医院的路上。

下班后赶去接孩子,回家还得面对丈夫“我饿了”“今天吃什么呀”的吆喝。

说好轮流休育儿假,丈夫却在孩子降生后拒绝履行约定,转头又宣布家人催促快生二胎。

 

长期睡眠不足、无休止劳累、育儿困境,会给一个母亲带来多少“痛苦”,甚至抑郁。

 

成为母亲,是一件需要独自承担的事,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的感觉。

 

可是,为什么父亲带孩子只是一种“帮助”?为什么只有母亲需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时间?为什么只有母亲才需要平衡家庭与事业?

 

这种社会常识,被每一对父母牢牢维护着,内化成为折磨自己的枷锁,间接默认为“父亲可以缺席,母亲无所不能”的不合理要求。

 

04

“在你认为我是母亲前,

请允许我先做个人”

 

剧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里沙子与安藤相遇,坐在沙滩的长凳上,安藤问:“你有过想要打宝宝一顿的冲动吗?” 里沙子说:“当然有啊,那太难受了”“她一天到晚哭个不停,我就大喊,别哭了!”。

 

里沙子的女儿,仗着爸爸与婆婆的溺爱,不断挑战她的底线,耍赖要玩具、把食物随便扔在地上,她越想越气,怒火中烧,甚至想过大声吼住女儿“闭嘴”!

但除了忍无可忍的其中一次,大多数时候,她只是停留在幻想层面。

 

因为,大家的潜意识里,合格的母亲,应该是温柔的,无时无刻爱孩子的。

 

就像安藤溺死女儿,众人的第一反应是:“无论有什么烦心事,都不能成为虐待孩子的理由”。

             

耶鲁大学精神分析师 Barbara Almond 说过,母亲和孩子会无意识地进入社会期待,因此很多人都在正面与负面的情感中挣扎,如愤怒、嫉妒、孤独……

 

但大多数人认为,那些糟糕的情绪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出现,或不应该被表达。

 

因为,他们都忽略了,我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母亲。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所有正常的母亲,都会恨她的婴儿。

因为,他会对母亲的个人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婴儿会让母亲觉得自己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被使用感。

 

所谓“100分妈妈”,都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愤怒、委屈,试图说服自己符合社会期望,为了符合“母亲”的身份,折叠了自己。

 

我们的文化,一直歌颂母亲的自我牺牲,只要一个母亲不遗余力地牺牲自己去爱孩子,便会被贴上伟大的标签。

 

可是,母亲不是万能的,我也有各种正面与负面的情绪,我也需要被爱、被关怀,也需要被允许犯错。

毕竟,做母亲不是“天生就会”的技能,不能一直要求我一直都是“100分”。

 

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做到100分,60分就刚刚好,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爱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给予自己足够的爱。

 

只有首先能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才能更好倾听孩子的感受。

 

所以,请停止塑造“完美”母亲的形象吧,那只会让人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却无人真正谈论过我们真实的困境。

           

05

“我希望社会能摒除性别偏见

 

在这部剧里,无论是弑女的安藤,还是家庭主妇的里沙子,亦或是女审判官,他们都在上演每个人婚姻生活的日常:

 

安藤婚后其实不打算生孩子,但丈夫在爸妈的压力下,说服妻子通过医疗手段怀孕;

里沙子婚前想生完孩子后上班,但丈夫觉得“母亲就应该在家里”;

女审判官与丈夫婚前说好的一起轮流带孩子,孩子降生后,丈夫却拒绝履行约定。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心理学家迈克尔·兰姆认为,丈夫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其小孩会存在更多内在的问题,例如,自卑、焦虑……

 

在我看来,丈夫的参与,能够给予妻子更大的权利与空间。

 

因为,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这个社会不再将照顾孩子视作单是母亲的责任。

我们需要将男女同等视为照顾孩子和赚钱养家的人,家庭事业确实需要平衡,但这一定不只是母亲要纠结的选择,父亲也应当承担育儿责任。

 

当然,我并不是一味地归罪,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参与到家庭中来,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够逐渐摒除对于女性的偏见,不再单一要求母亲。

 

我期待着,当我成为母亲的时候,不必一味满足别人期待、被限制在“母亲”的身份里。

 

当我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当母亲,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需要帮助,需要被关心。

 

但愿,那一刻,我还是我。

      

– The End –

作者简介:壹心理主笔团,一群与弗洛伊德抬杠的年轻人。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xinligongkaike)。

排版:小鲸鱼 JXLF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