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还在为辅导孩子作业焦虑吗?

如果你是一年级新生的家长,经常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而焦虑,那么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五点,那么焦虑会减轻很多哦。


1 一定要给孩子留出放松的时间。


我们的孩子,现在才刚刚上一年级,真的不需要把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小学很累,读书很辛苦,从而影响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要营造一种环境,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有趣的,自己是有能力学习的,让他们在内心,生发出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动机才会持久而稳定。


于我们大脑的运转机制,是需要在紧张之后放松的,是需要张弛有度的。


如果我们的孩子,一天当中,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完成一个个目标和任务中度过的话,那他就一直没有机会放松,这就会导致孩子不受控制地去找机会放松,比如写作业的时候,玩橡皮、磨蹭、捣乱等等,或者刷牙的时候玩水什么的,他是在用这种方式缓解他的紧张神经。


那我们不如把这个放松的时间主动留出来,让孩子做到这样的放松,再把需要集中注意的时间专注起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效率更高,而在孩子集中放松的时候,你也可以去放松自己。


因此我们每天需要给孩子留出一定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在这段时间,他们可以去做他们喜欢的任何事情。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孩子,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的自主时间。


2 看到孩子的优点,

多鼓励,多进行积极的暗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三四岁到十三四岁,是孩子“社会我”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周围人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他特别信任的父母和老师。


所以,为什么现在都在强调要鼓励孩子呢?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社会我”的形成阶段,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自信阳光的信念。


因此,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说他的问题,你怎么那么磨蹭,怎么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这么懒……


那他就会逐渐形成这样的自我概念:我就是这样的,我注意力不集中,我学习没兴趣,我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那如果你进行积极地引导,说妈妈看到你真的很努力,你努力地在完成这件事,而且你真的做到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可以告诉妈妈吗?这样,进行肯定和鼓励,你会发现,孩子就会增加很大的自信,他就会逐步的在这个领域上发展得更好,因此,我们要及时去思考自己跟孩子的相处方式。


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去找到孩子的优点,而且要细致地描述,一定不能是“你很棒”这种很笼统的赞扬,一定要细致描述他做了什么,让你很高兴,或者是你感觉他哪里进步了,并发自内心地去肯定孩子,去看到他的进步的这个细节和他做得好的细节。


比如,他今天写字的笔画都写对了,或者他画的圆圈更圆了,画出来的图形特别整齐等等。我们要明白,我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我就要去找到他在这个方面做得好的地方,然后不断地用细致的细节语言去描述,去提升他内在的积极能量如此,孩子就会往好的方面去努力。


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消极情绪其实比积极情绪更容易产生,所以孩子真的非常需要我们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我们才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在试错中,不断让他的错误递减。


3 学习是一个渐进地尝试错误的过程,

相信孩子是具有潜能的。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试验,心理学家把饿猫放到一个箱子里,一开始,猫只会漫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撞上脚踏板,猫打开了箱子,跑了出去,得到了鱼。 


接着,心理学家再次把饿猫关到箱子中,如此经过很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箱子就能打开箱门。这个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说明学习是一种渐进地尝试错误的过程。


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也需要在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去提高和成长。比如,在写字的时候,他不可能一开始就写得很好,我们要看到他有哪里需要改进,当他有了小小的进步就鼓励他,让他对写字产生兴趣,并知道怎么改进。


再比如,这次做错了5道题,下次如果能做到只错4道,也要及时提出表扬,不要一开始就要求那么高,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慢慢上升的过程,错误是慢慢递减的过程。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啊,总是在不断地试错的过程中成长,当我们不断地发现错误,不断地提高,我们就不断地成长。

另外,要对孩子有耐心,更要有信心,要看到他的潜能,他现在做得不好,不代表他以后做不好,给他时间去发展去修正,并且和他站在一起,而不是他的对立面。


遇到问题,不是一开始就开始责骂他,这时候的责骂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因为孩子犯了错之后,内心肯定是瑟瑟发抖的,你的责骂只会将他推到你的对立面。


这时候,应该和他一起分析,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他具体怎么去做,这时候,他才会听你的话,这样,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和谐。


4 如何处理我们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陪着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控制不住自己


会在特别生气的时候,对着孩子说出很多不是自己内心的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去让自己的心态调整一下。

虽然我是心理咨询师,但我也是妈妈,我们其实都有自己的情绪,我们也都有自己的压力。


成年人现在的压力,真的越来越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同的责任和压力,我们要承担着很多角色。我们在不发脾气的时候,对孩子来说特别好,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而有情绪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那咱们来谈谈情绪这个话题。


情绪,为什么会产生?因为,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拿给孩子辅导作业这个事情来说,你要觉察,你的需求是什么?你带着什么样的期待来辅导的?


如果,你是希望孩子很乖地很懂事地自己就把作业全写对了,全写好了,那么,多半孩子是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的。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还在形成当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引导,这也是为什么学校这么强调学习习惯的培养。


情绪,并没有好情绪和坏情绪之分,比如“麻烦”也是我们人生的伙伴,很多负性情绪的产生,都是为了来提醒你,你的一些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可以去思考,你情绪产生的原因,如果把原因找到了,其实很多问题就解决了。但是,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做心理咨询,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到他的原因,从而解决他的困扰。


那今天就简单讲讲,如何处理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产生的情绪。如果你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发觉自己要生气了,这时就要对孩子说:“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妈妈要出去一下啊,妈妈需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一下。”然后,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空间去释放我们的情绪。


一般小一点的的情绪,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调整,比如深呼吸三次(可以采用盒子呼吸法,见附件),如果深呼吸三次也放松不了,那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马上离开。离开这个房间,离开孩子身边,然后自己到其他的一个房间内,去发泄一下,你可以捶捶枕头,或者到洗手间放一些很大声的水流, 然后洗把脸,让自己平静一下,然后你再回来。


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释放掉,并不是让你们憋在心里,而是要把这个情绪释放掉。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任由自己的这种情绪爆发,因为这个时候真的是不理智的,没有办法理智的去表达的。回来后,再和孩子说:“妈妈刚才的确是有一些情绪,现在情绪平复了,然后妈妈也希望我们还是可以继续来做这个作业。”


你就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让自己平复和释放。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去改变,与孩子的这种催促的相处方式了,那么孩子的这种习惯建立也会越来越好,因为你们产生了良性的沟通。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晚上留出一到两小时的时间来专心陪伴孩子完成作业,这段时间,你们俩什么都不做,就专心做作业。一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完成每天的作业了,完成作业之后,你们再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会轻松很多。


5 不要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听多了别人家的事情,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于是在有意无意的比较中,焦虑就产生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拿孩子比来比去,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打击和否定。


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幸福。


他们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但却一点儿也不差,有的运动细胞发达,有的很会画画,有的很会表达……


每一个生命发展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速度,大可不必苛求每个孩子走同样的路,能同样的优秀。


努力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给孩子做好的榜样,给他一个爱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生长。


我们放下焦虑,能看见孩子,看见我们自己。


共勉!


附:盒子呼吸法


这个呼吸法能帮你减慢呼吸频率,加强你的注意力。它教你如何通过专注于深呼吸来处理紧张的情况。当你做盒子呼吸时,哪怕只有5分钟,也会给你带来一个镇静的身体和警觉、专注的大脑。


【方法】

把所有的空气从胸腔排出,屏住呼吸(数5下)。

用鼻子吸气(数5下)。

屏住呼吸(数5下)。

用鼻子呼气(数5下)。

这就是一个套路。因为有四个部分,如同盒子的四边,因此叫“盒子呼吸”。

为达到最佳效果,这个套路最好重复做至少5分钟,建议每天做一次10~20分钟的练习。


【原理】

当你的身体受到压力时,你的脉率和呼吸率会上升,血管会变窄,血压升高。呼吸和冥想能影响你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减慢你的心跳和呼吸,改善血液流动和消化。呼吸和冥想也影响大脑,帮助改善你的心情,你的注意力和你执行日常任务的能力。


【贴士】

练习时确保你处于一个舒适的位置,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留意你的身体有没有任何紧张的迹象。当你呼吸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肩膀放松。增加积极的、肯定的想法,或者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头脑里的一个物体或图像,会有助于在紧张的环境中练习。

 

原创:湘遇成欢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