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搬家,啊,这比北京冬天还冷的孤独 |走出孤独

文 | Kate Chang
来源 | 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可能你也看过网上流传的孤独等级排行榜,并对照着估量了一下自己的孤独等级。在都市中生活的我们,各种忙碌,却不禁发现,自己也经历过好几条孤独排行榜中的孤独日常。


超模“大表姐”刘雯在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和其它嘉宾聊到“你最糟糕的约会经历”这个话题,她觉得自己没发言权,因为她没男友没约会过,“工作就是我的男友”。


节目导演却不接招,直言这样的状态很古怪,因为除了与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人还是需要其他亲密关系的。把工作当男友,是一种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的替代,而不是说不需要这样的亲密关系对象。


刘雯这时替自己辩驳,说自己的工作很快乐。导演则直接拆招说“所以你是选择性记忆”,率性坦诚的“大表姐”说“是的”,随后带起帽子遮住自己,用手抹起了眼泪。

可能你会说“孤独是一种享受,我很喜欢这样”。这当然没问题,孤独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家观念在进步,但我们却仍然容易介意别人看到自己孤身一人。


被别人发现自己孤身一人,这会容易让人感到难过、自卑,甚至会有羞耻感,好像自己是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失败者一般,好像无论自己多优秀也弥补不了自己犯下的这个简单却最招忌讳的错误,这就过了。孤独感不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感觉,但也不要污名化它,感到孤独不是罪。



但同时,那些鼓吹孤独,认为每个人就是一个独岛,甚至认为他人即地狱的人,会被他们所刻意追求的孤独弄得越走越偏,这类孤独并不是一种好的孤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选择避世的人,看起来他们不会危害社会或者是伤害到他人,但其实有些人的身上可能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敌对和好战情绪。


这种与他人和社会隔离的状态不仅可能出现在个人的身上,也会出现在某个社会组织中,比如现在世界上活跃的一些极端恐怖组织,在精神分析的观点看来,表面上这类人具有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其背后隐藏着却是孤独、怯懦,焦虑、愤怒、恐惧的消极情绪。


而孤独与隔绝只会让消极状况越来越糟糕,他们封闭了对外界的交流与接触也势必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导致其他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难以消解。


什么才是好的孤独?


能“走出”的孤独,便是一种好的孤独。


感到孤独,想合群、想找到聊得来的亲密关系,想逃离孤独感,都是很正常且健康的。这样的孤独感是一种良好的孤独,虽然它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那么舒服。


这样的孤独感在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关爱着我们,提醒我们注意到自己人际关系中失衡的地方,就像一个妈妈在提醒自己年幼的孩子“快回来,别跑太远了”。


感到孤独却因为各种原因让自己长期处于孤独感中,进而美化讴歌孤独,甚至主动做出破坏性行为来维持或增强自己的孤独,这便可能是“困于”孤独了。


没有人真的是一座孤岛


该如何走出孤独呢?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答案在与他人的关系里。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成长的人,才能真正的超越自卑,走出孤独。


阿德勒认为人之所以会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都会有深沉的自卑感。人类的大多数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问题,而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理解我们的人性,并合理应对:人人生而自卑,因而我们要先学会接纳自己,并尊重他人;人人都希望得到信赖,所以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值得信赖并尝试信赖他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关系中肯定他人,并做出贡献。这样创造出的良好人际关系能让我们得到滋养,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人类是一个个柔弱的个体,所以我们会自卑,会需要群居生活,需要群体的力量来增强自身的力量。


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阿德勒将这种需要视为一种社会感,具体指人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希望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社会感情。这被认为是我们的一种生存本能。


在寻找关爱的早期过程中,孩子就会展现了与生俱来的社会感。孩子会寻求与成年人接近的机会,儿童的爱总是指向他人,而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指向孩子自己。


社会感将伴随人的一生,有时它会被改变,掩盖或压制,有时它会得到增强和扩大,直到它不仅影响自己的家庭,而且影响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民族,最后影响到全人类。如果感到孤独让你觉得有些难过,恰恰说明你具有阿德勒所说的社会感。这种本能的社会感让你想要寻求与他人的联结,期盼感受到温情与爱,督促你走出自己的孤独。


刘雯在真人秀节目中被戳中了自己想掩饰的孤独感后,没有死撑着表现乐观,最后留下了难过的眼泪,展现了自己的孤独。这不是内心脆弱,更不是她犯了什么错,而是她内心真实而强大的表现。相信她会在孤独感的提醒下,走出自己的孤独,拥抱一段段亲密关系。你也可以。


作者简介: Kate Chang。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Esther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