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 我们为何如此怕“输”

如果要评选最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文案,我认为应该是这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这句话原本是80年代一家奶粉公司的广告词,从此扎根中国父母心。80年代看广告的孩子,如今已成为父母,这句话依然有效。有数据显示,2020年,投入教培市场的资金超过500亿元人民币。2021年,教育部颁布“双减”令。夸张一点说,这句话带来一个社会现象,几百亿的资金,和政策的改变。


这一切都在引发我的好奇,为什么这句话能如此有“效力”?我认为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怕输”的心理。而为什么我们如此“怕输”呢?

 

01

输的背后,藏着惧与辱


远古时期,一头野兽出现在原始人面前,逃跑开始了。跑得快的活了下来,跑得慢的被野兽吞了。这是最原始的,有关生死的恐惧。


现代社会,没有野兽追着我们跑了,人类把逃跑变成了比赛。跑得快的被誉为赢得一方,跑得慢得是输的一方。虽然输的一方不会有生命危险了,但是潜意识还是将输与生死联系起来了。输的背后,是一种原始的恐惧。

有人说,人类是由猴子变的,实际上,我们都是从孩子变的。对一个孩子,构成TA成长的主要环境如何看待输赢,这个孩子就如何看待输赢。这两个环境,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


学校不用说了,分分分,就是学生的命根。单一的应试教育让成绩的比拼成为一场原始的竞赛。高分代表赢,低分代表输。考试分数高的孩子,象征着赢的一方;考试分数低的孩子,象征输的一方。虽然考试成绩低,不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生存,但是学校强调分数线的划分,强化着单一的输赢观。孩子在学校里,依然将输与恐惧,羞耻等负面情绪联系起来。


在家里,很少有父母能抛开成绩,成绩同样被赋予了输赢。家长在低成绩的孩子面前如果表现出的恐惧与焦虑,也让孩子更一步确认,“输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如果家长贬低低成绩的孩子,孩子还会更加认为,“输了,是一种屈辱”。家长在高成绩的孩子面前表现出的欢喜,也让孩子确认,“赢了,我才能获得爱”。所以无论TA成绩是好还是不好,TA都怕输。


家庭和学校都在强化输赢,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TA一定认为“输”是不好的。其实,输是个太常见的事,每个人都会输。输只是一种试错,是赢之前的一种状态,输与生死,羞耻原本没有关系,许多人却给他们建立了关系,由此而不敢输,输不起。


怕输,是因为我们将“输”与羞耻,恐惧关联得太紧。怕输,实际怕的是恐惧,羞耻。


02

怕输是有思维盲区


怕输,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有盲区。

 

有这样的故事,一群牛,如果头牛没看清路,奔跑着栽下了悬崖,后面的牛也会跟着奔跑着栽下悬崖。因为牛的眼睛长在两边,用来看自己左边,和右边的牛在做什么,很少看到前方的牛做了什么。前方是牛的盲点,它看不清前方,并且根据自己左边和右边牛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有盲点,又从众,就会错。

 

人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个体,参与竞争的只是TA的其中一面,别人能看到的也只是TA其中的一面。我们思维的盲区,就是习惯于把这其中一面,当成了全部。如果我们能将“人”,理解为多面的,复杂丰富的个体,我们就能理解,参与竞争的只是其中一个面,输赢,也只是在这一个层面。除了这个层面,还有许多层面。可能这个层面,是输,其他层面,是赢。那么,综合起来,这边输了,我还有那边赢。如果能看到全局,输赢对我们的影响就没有那么”绝对“了。

 

一个考试刚刚及格的孩子,也许TA在考试这个层面是个竞争的输家,但是TA一定有其他方面是赢家。也许,TA情商高,善待朋友,受人欢迎,喜欢阅读……;即便是考试这一项,也有很多次,也许TA这一次输了,考场还有下一次。即便是所有考试都输了,人生还有许多选项,TA的赛道很宽。在自己的赛道上,这里输几场,那里赢几场,一路输输赢赢,生命常青。


所有人,不都是这样吗?我们以为的“人生赢家”,只是“人生某一个方面的赢家”。若将所有数据综合起来评价,也许不存在什么“人生赢家”,或者“人生输家”。

 

比尔.盖茨的前半生,妥妥的人生赢家,是别人看得到的,别人看不到的婚姻破裂,让他成为经营亲密关系里的“人生输家”。输赢只是一方面,综合起来,也许每个人都差不多。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数据,以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输赢,我们就会放下对输赢的执念。我们也就从输赢中解脱,将精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上。

 

03

怕输是缺少爱的环境


特别怕“输”的人,是因为在TA的以往经历中,“输”是不被允许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早期,父母经常以输赢的思维来评判孩子的行为,孩子容易形成以输赢论一切的思维。


哪种思维是输赢的思维呢?就是父母特别关注孩子不好的一面。孩子有一方面做得不好,就会引发母亲的焦虑,亦或指责。父母如果反复这样焦虑,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固定思维,特别害怕暴露自己的“不好”,在输赢层面,就是不能“输”,不能“错”,不能“不好”。


特别怕“输”的人,也是因为在TA的过往经历中,暴露“输”,“弱”,“错”的时候,没有得到过安慰和理解,如果再经历过羞耻的话,TA就更加不敢输。学校的应试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研究怎样允许和接纳孩子的输,弱,错。父母如果也没有学会如何允许和接纳孩子的输,弱,错,那这个孩子大概率就是怕输的。


一个不能让自己“输”的环境,就是缺爱的环境。只要家长将输赢与爱挂钩,那这个孩子就会怕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输”,允许和接纳孩子的“输”,应该和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一样,是每个孩子的必需品。


我们许多人的生长环境,或多或少都缺一点爱,我们都或多或少都怕输。所以,那则因为“怕输”的广告词,才会引发一个社会现象。

 

最后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广告词被奶粉公司用来宣传,不要让孩子输在健康的起跑线,又被教培行业用来宣传,不要让孩子输在成绩的起跑线。其实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提供的一个被允许,被接纳,被理解的爱的环境。人生是一场长跑,敢输又输得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希望若干年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父母的反思与升级,最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文案,会改写为“你的孩子还怕输吗?”

期待。


戳链接,与我一起,加入父母学习行列,从2000+内容中升级自己,为孩子赢得起跑线。

http://book.ikudp15.top/platform/522/1216FBFDEF349EA923DDD93D66275B52/yxl

参考资料:
1.“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搜狗百科
2.“2020年教培行业融资报告“ 教培行业观察
3. 鲸选会员学习计划-不惧压力学习清单之“我不能输|一个人强势背后的心理原因“
文:水石头的小屋  (心理学爱好者一枚,用写作来整理自己。微信公众号:水石头的小屋。转载请随壹心理注明作者)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