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专题】从社会心理学讲,为何暴乱有传染性?

我们是一群扎根心理学一线的咨询师,也许没有亮眼的头衔和闪光的背景,但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播心理学知识,用温暖、专业和诚信滋养每一个心灵。

本期主笔:杨文思

25日,弗洛伊德上了热搜,作为心理学死忠粉,我以为心理学终于要火了,点进去却是一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被白人警察单膝压迫10多分钟,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此视频在美国疯狂,引发民愤,压抑在众人心中的“种族歧视”再次爆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的游行活动在美国各地爆发并且越演越烈,截至6月1日,短短5天时间,已有30多个城市举行示威活动,砸警局、打警察、扔国旗等事件不断上演。

而今,暴乱事件不仅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出现了,暴乱的升级,其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01

从社会心理学讲,群体性的骚乱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们由于自我归类的动机,产生群体偏差导致不和,这就使得各方有了产生冲突的可能;

第二阶段,人们因为归因偏差,错误的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引发冲突;

第三阶段,群体中的人们由于受“去个体化”的影响,更多的卷入到群体暴力中,使得冲突全面升级。

冷战史中讲到,在冲突关系中,“每方都把自己看作是上帝,最诚实、最道德,并在维护和推进人类最高尚的价值观;对方是魔鬼,是破坏者和侵略者。”由此可见,虽然是群体暴乱,但是个人的动力也是值得关注的。

我们就来谈谈去个性化。

02

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自我觉知和评估的忧虑会降低,这种缺少注意的个体状态会导致个体的冲动或越轨行为产生。

通过实验发现,在去个性化中匿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像雪莉事件,键盘侠的影响力有目共睹,每个人都是正义的化身,是道德的最高者,事件发生后,又演变成了慈悲者。

难道不就是因为在键盘背后没有人知道是谁,没有了社会的评价和舆论的导向,便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背后推手。

另外在心理学家津巴多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中,也发现,一群正常的大学生,也会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变得暴虐,向犯人施虐。

故,在去个性化下,个体对自身的觉知和评价、担心和焦虑都没有那么重要了,攻击性慢慢出来。

暴乱的发生有其现实和历史的根源,被压力的不满被道德和规制捆绑,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一旦爆发,并会产生连锁反应。

在暴乱中如何修炼第三只眼,让自己有觉知,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

文:渡仁心理咨询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