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写给“自私”的人:你不必内疚

干货导读:没有导读,都是干货。


推荐阅读人群:「原生家庭」追求自由但被孝道阻拦的子女,对父母心怀愧疚想补偿但永远做不到的子女,认为只要自己的需求跟父母有冲突就是自己太自私的子女。


你能得到:用高纬的全新的视角看问题,你自然会跳出现有的思维旧坑,你会重新看待父母要求的“孝顺”;重新评估自己是否是“自私”的、不道德的;父母要你孝顺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需求?想通这些你自然之道该怎么做。


真诚邀请你静下心来阅读本篇,在原生家庭的束缚里重生一次。(全文5054字)



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尼采


从一个案例说起。


我有一个朋友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母亲和姥姥姥爷抚养她。


最近她非常苦恼,联想到以前的事,她因为手机坏了就给自己买了个新的,被母亲念叨了好久:“我一辈子都在省钱,就是为了这个家,什么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不像有些人,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啊。”


她听到这话感到非常的内疚,同时也很反感。


她已经在自己赚钱了,为什么不能花自己的钱买东西?为什么只要一花钱,母亲就会念叨自己的辛酸付出?这让她陷入到内疚中很痛苦。


她试图跟母亲好好沟通,但根本不可能,每次沟通都以母亲认定她是“白眼狼”结束,觉得孩子太自私、根本不关心她。


实际上,我这个朋友常给母亲买东西,但每次母亲都怪她买的东西不好,还心疼钱。她经常花钱不落好,这让她很失落很受挫。


她不能选择搬出去独立,因为妈妈身体不好,一来她不放心;二来她只要想到要离开母亲,就自觉有罪,觉得自己太自私了,为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而自责。


有一次母亲跟一个阿姨聊天,开玩笑说她不争气,不能赚很多钱给她买海南的房子,她知道这是玩笑话但依然感到受伤,同时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母亲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她做?


她对母亲的感情比较复杂,她觉得自己的妈妈“有点奇怪”,同时还有内疚,她觉得自己永远亏欠着母亲。


她对自己也感到奇怪,觉得自己不正常,居然内心对妈妈没有一点爱,有的只有内疚和反感,她觉得很讶异,哪有孩子不爱妈妈的呢,为什么她会这样?


她很迷茫,她不确定是不是她做错了?也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


这是她的故事,但绝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我认为这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



每一个不停的提问和关注原生家庭问题的人,我太清楚了,你们知道搬出去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那是你们离开家做自己的开始。


但是你们做不到,因为环境提倡孝顺,有谁胆敢追求“为自己而活”就是不孝,就是自私,会被人指手画脚,更重要的是,你们无法面对父母名为“道德”的那一关。


要开始了,希望你能放空自己,暂且放下习惯性的质疑,先跟随我一起用全新的视角看待生命,这是存在主义作为哲学和心理学的魅力所在——用高维视角解决低维问题。


通过接触存在主义治疗创伤的知识,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不必谈到原生家庭就一定要有壮士断腕的悲烈气愤,这样很不好,这样会把有勇气渲染的更加残酷,更让人退缩。好,开始主题!

01

生命状态

每个人的生命状态可以大致分为3类:“-1”、“0”、“+1”。


解释一下:

“+1”表示人们期待最好;

“0”  表示既不期待最好,也不期待最糟,像是冬眠,休息;


“-1”表示人们害怕最糟。


举个例子,许多人因工作和恋爱破灭,使得他们成为“-1”类,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最希望成为的是“0”类,他们为了成为“0”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摆脱工作和关系的压力,他们不会想要成为“+1”,毕竟他们为了奔向“0”已经耗费了很多力气。


那么,既然人固有一死,你希望死的时候灵魂比出生时更高尚?持平?还是倒退?


如果人的灵魂在将死时没有任何进步,还是跟出生时一样甚至倒退,那么他的一生只是在原地打转而已,没有任何变化及变好,这样的一生在我看来很是浪费,没有意义。


就像被设定给父母养老而出生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是亏欠的,他们欠父母一条命,因为他们的父母需要有人养老,才把他们生出来的。


被赋予“这种”生命意义的孩子,他们的生命能够完成最高的高度,就是成功的给父母养老送终,至于他们自己呢?他们完成不了自己的人生,因为他们一直在给别人让道,没有自己的人生。


他们来世上一遭,活出自己的生命了吗?每个生命在诞生之初都是幸运的,因为不是跑的最快的精子才能补获卵子,而是最幸运的那颗才可以,也就是幸运儿才会被生出来,但他们的人生真的是幸运的吗?


有的孩子出生不被期待,她们从出生时被发现不是男孩,于是她们被赋予了帮助抚养弟弟的使命,同样的,她们在出生时就是亏欠的,她们欠父母一个男孩,所以父母可以光明正大的指使她们帮扶弟弟。


有的孩子被培育内疚,我相信很多小孩在成长的时候,听到不少劝告:“小孩子要体谅大人,大人赚钱不容易,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


这样的小孩会发自内心有种内疚、委屈的感觉:“都是因为我,父母才受这么多委屈,我应该体谅他们,毕竟我才是拖累他们的人,我应该懂事听话。“


案例中的女孩,她经常被母亲拐弯抹角的指责花钱,她的感受就是母亲苛待自己为了这个家,她凭什么花钱花的那么爽,这样的结果就是她不能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她应该忠实于母亲的感受,不然就是对母亲的背叛。她也是欠债的一方,她是亏欠自己母亲的,因为母亲的自苦都是因为她,即使她们现在已经不苦了。


这样的子女他们内心充满了内疚,他们被自己的父母当成了吸血鬼、索要者,他们自责、委屈、内疚,这样的生命能有什么好的状态?


这样的孩子从出生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他们从出生起被赋予的生命状态就是“-1”,他们从起步开始就在负债。这样的孩子活的很累,他们有太多的债要还了,情分债是要还一辈子的,他们要耗尽大半生才能勉强够到“0”的水平,是不是很可悲?


更可悲的是,他什么都没做,这很委屈。一个人没有借钱,却被强制要求,用尽大半生还债是什么感觉?他没有做错什么,却要承担很多。


02

生命该有的样子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认为,人类只有在创造、在、在工作中,才能体验意义的存在。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倡的观点,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他者贡献


在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书《干法》中也提出,生命的意义在于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我非常认同他们的观点,生命应该是充满动力的、有服务意识的、激情的,应该是充满爱与喜悦的。


再怎样生命该有的样子也不应该是时刻的内疚吧,内疚和羞耻是最毁灭生命的情绪。内疚羞耻作祟的时候,再高的生命能量也会瞬间被抽空。


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是投身于更大的事业中,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父母养育孩子的意义不只是养活,而是把自己投身于当父母的更大的福祉中去,孩子是礼物,送给了每一对父母,父母接纳这份礼物才是把自己投身于更伟大的事业和福祉中。这是对于“父母的存在”的意义,接纳礼物,成就福祉。


被当成礼物接纳的孩子是真正的幸运,他们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把他们的到来视为礼物,是成就父母,促使父母收获福祉的人,他们不会把孩子视为索要者,反而会把孩子视为给予者


案例中的女孩为什么觉得自己奇怪,会说自己一点也不爱妈妈?


我想因为她经历了太多被拒绝。她经常给妈妈买礼物,但妈妈每次的态度都是拒绝,嫌弃花钱,嫌弃礼物不好。


孩子给父母买东西,其实是送出了双份的礼物。


第一份礼物是东西本身;第二份礼物是“把自己送出去”就是孩子把自己当做礼物交给父母,看他们的反应。


如果父母开心的接纳了,表明父母接纳了东西的同时接纳了孩子的心意,意味着孩子“把自己送出去”得到了接纳。


被接纳是所有物种的需要。


她没有被接纳,她只有被拒绝。


父母的使命是做好父母,是行有余力的超越,是贡献,是给予,是有创造力的一切,不是从孩子身上索取,做吸血鬼。


每个子女也是一样,使命是做更好的自己,把自己贡献给更大的事业,服务社会做有用的人。


每个人都应如此,为自己负责,贡献自己的价值。


03

何为自私?

原生家庭问题里最难的一环:做人不能太自私了。


我知道你们很容易陷入自责,责怪自己太自私了,不光当事人内心在自责,外人也在给压力,父母也在给压力(可能只是方式不一样)。


觉得搬出去就是自私的人,觉得离开家就会内疚的人,觉得不帮着养兄弟亲戚就是白眼狼的人…...问自己一个问题:自私什么定义呀?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剥削别人成全自己,这叫自私。


这是我对自私的思考,欢迎不同意见的伙伴来讨论。


逃不出原生家庭的人认为,只要动机不是无私的,就是自私的。


比如说,离开家:“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我自己好,并不是为了他们好,我这么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太自私了。”

这样的行为不叫自私,叫自利


认真思考一下,自私和自利有什么区别?


自利就是简单的为自己好,自私在为自己好的基础上剥削别人。有没有剥削别人这是我认为的区别。


如果按照道德癖的看法“只要不是无私的,那必定是自私的”,如果你认为只要自己得了好处,那就是自私的,那世上没有无私,全部都是自私。


投身公益算是无私吧?不,哪怕你在做好事,你也得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你自己也有获益,那你就是自私的。


这样还让不让人活了?这就是道德癖的二元思想的体现。


不要那么二元对立,二分法浇灌出来的都是“罪人”。


人类会得以生存,会发展,会创造文明,都是因为自利,如果没有自利人类不会发展。最早人类利用火,是为了把食物烤熟,自利。


人类发明了蒸汽车蒸汽船,是为了运输更方便,自利。人类发现并利用抗生素是为了更好的健康,自利。


自利没有错,自利带来文明带来进步。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好好的照顾自己,为自己好,没有人会喜欢吸别人的血,因为没必要。


为自己好,就是单纯的为自己负责而已,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你不能因为自己想过的更好而指责自己,毕竟你没有剥削别人,对吗?


我猜,你会想说,你是成全自己了,可代价是你不顾父母的需要,这就是一种自私。


会这样想的同学很正常,我们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倡导家族,倡导效忠群体,舍弃小我舍弃个性,成全这个家。我想说,通过牺牲自己才能成全的这个家,到底成全的谁?


04

内心的小把戏

举个例子,案例里的女孩,她的母亲常说她自私,说她不关心妈妈。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理论,投射。任何人对别人的评价都是一种投射,都是通过了解自己,把自己的内心活动投射出去,从而猜测别人的“想法”。


有人说你自私,那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内心看到了自私,投射出去,认为你自私。说到底骂你自私的人,其实是想达成自己的愿望而已,让你听话为自己服务点什么。


这是每个人内心都会有的小把戏,没什么新鲜的,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是什么心理场合下会说别人自私呢(也许嘴上不说但心里认为)?是不是你有什么愿望想让别人实现,但别人拒绝的时候,你会骂这个人可真自私呀。


通过骂别人自私达成自己的愿望,这就是最大的自私。


我不想抨击任何人,毕竟用道德来制裁人是最简单也最残暴的手段,没有人能幸免。


我的目的不是当愤青,我的目的是请你看清楚背后的含义


母亲说孩子自私,其实是自己有需求非要让孩子帮自己实现。


母亲说孩子不关心自己,其实是自己也没那么关心孩子,她在内心看到了自己的不关心,但不好攻击自己的缺点,投射让我们放心的攻击自己的缺点,因为是指向别人嘛,毕竟骂别人是轻松的,骂自己是沉重的。


这是每个人都会玩的小把戏,不代表什么。当你的父母再用“自私”这个词绑架你的时候,你要知道,你不必背负这么重的道德审判,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需要而已,他们能捍卫自己的需要,你也可以。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父母毕竟给了自己生命,把子女养大,对他们不管不顾怎么可能呢?


05

孝顺带来亏欠,

爱带来感恩

不接受道德绑架不意味着遗弃父母。如果拒绝道德绑架就是自私的话,你可以审视一下绑架你的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国人喜欢说孝顺父母,外国人喜欢说爱父母。


孝顺包含了权利的意味,传统的孝顺讲求的是无条件的顺从,甘愿的被控制,是低位对高位的臣服。


爱,意味着平等,意味着成全对方。


《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斯派克提出对爱的解释,他认为不懈的帮助对方走向独立,促使对方心智成熟才是爱。


人们对于小猫小狗的爱不是真正的爱,人们对于别人的控制也不是爱,亲密关系中让对方心智退行的做法也不是爱,真正的爱是帮助他实现人格的独立,心智的不断成熟。


所以,真正爱自己的做法是促使自己独立,以及心智的成熟;真正爱父母的做法是帮助他们独立,以及心智的不断成熟。


帮助父母实现他们的价值,实现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对更伟大事业的福祉的创造,才是真正的爱父母。


父母爱孩子会懂得成全,孩子爱父母会懂得感恩。


不必背负自私的道德审判,要求你放弃自己成全别人的人,才自私。


私以为,孝顺是最残忍的遮羞布。



参考书籍及讲课:
1.「贯穿你一生的创伤、内疚与羞耻——Peter Shabad」
2.《干法》
3.《少有人走的路》
4.《被讨厌的勇气》

 

文:米长空  (树洞君聊愈师,一个对原生家庭问题感兴趣的人,毫无保留的知识搬运工,希望能帮助更多人治愈自己。倾诉咨询微信374734585)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