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口述史》丨重新认识他的 5 个关键词

作者:Emeria 
来源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 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可爱的菲利普·津巴多先生,以及重新认识他的 5 个关键词 | 《津巴多口述史》

菲利普·津巴多,头衔写出来可以和龙妈一较高下的心理学泰斗,其中文版口述史近期出版了。

看完这本书后,学堂君总结了他人生中 5 个很有意思的关键词。接下来,你将看到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津巴多:

凡人

「初中时我的身边就一直全是男生,已经受够了。我不想再待在全是男生的学校。史岱文森高中很棒,学术水平很高,但是后来,我还是转到了詹姆斯·门罗高中,因为那里有很多可爱的女孩子,而且我有些朋友也去了那里」

「另一件事是我从来都不喜欢男生,我一直都很喜欢女孩子。姑娘们美丽、温文尔雅又体贴。我会从男生那里偷偷溜走,然后和一群女生去滑旱冰。

是的,这些都是《津巴多口述史》里的原文,津巴多也曾经是个大方的,想和女孩子一起玩的男孩子。

这些生活细节在书里还蛮多的,比如说你能想象津巴多曾经是位时尚先锋吗?

「我穿着蓝色小山羊皮皮鞋吊带裤,还有比利·艾克斯汀同款的大翻领、细细的领带,以及一件小山羊皮的夹克,真是超级酷炫。」

比利·艾克斯汀,爵士乐手

或者是想象那位教授当过摆摊男孩

「曼哈顿的每一家百老汇剧院里都有一个特许经营的摊位,观众已进入剧院,就会有人迎上来问:『您需要寄存礼貌和大衣吗?您需要节目单吗?』,我得到了这份工作。」

这种小细节就像《西行漫记》里的虱子一样有趣,它们告诉读者,取得显赫成就的人,同样有生活化的、有血有肉的一面,这种细节无碍它们的伟大,反而使他们的伟大显得更加真实



超凡


在凡人的一面之外,从口述史中我们也能看出津巴多的超凡之处。

虽然对他本人来说,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不一样,因为成为耶鲁大学的研究生后,他觉得:

我不够聪明,对心理学理论也所知不多···事实上,我曾经考虑过在年中退学,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不够聪明···你相信一个不够聪明的人,会在研究生期间就和同学一起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吗?他还是第一作者


「我不够聪明」和「研究生发《Science》」这两段在原文里是连着的,看完之后,我只想说:

津教授啊,别说中国了,美国也没见着几个能在研究生发《Science》的人啊,这不够聪明那其他人还要不要搞科研了啊···


成就


与大家熟知的不同,津巴多在研究生刚毕业时找到的教职并不是在斯坦福,而是在纽约大学,他作为助理教授,在那里做了什么呢?

· 他教了 4 门课,在课上专门给高分学生写信,鼓励他们与他交流;

· 延续着研究生期间的工作,发表论文;

· 哈姆莱区开办暑期项目,组织黑人荣耀计划,还把马尔科姆·X 邀请到课堂上发表演讲;

· 积极参与反越战活动,在大学为越战推手罗伯特授予荣誉学位的毕业典礼上,组织了集体离场抗议活动···


马尔科姆·X,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不务正业的他因此没有收到纽约大学的续约信,系主任对他说:「有些人认为你需要时间变得更加成熟。」

看上去似乎全世界的爹味官僚上位者都一个样?

但金子不会被埋没,离开纽约大学后,津巴多来到了更适合他的舞台,斯坦福

在那里,他组织了监狱实验,与他人合作撰写了《心理学与生活》,录制了在 PBS(类似于 CCTV-10)上播放的《探索心理学》,作为伊拉克虐囚事件的专家证人出席听证会,还在至少 40 本期刊上发表了心理学论文···

这经历可以说是丰富到有些恐怖了,随便一项拿出来作为某一个人的成就,都足以列入心理学名人堂,可津巴多先生把它们占全了。

足够的聪明,怪物级别的精力,旺盛的好奇心,以及惊人的开创性,正是奇迹般地聚合了这么多的优秀品质,津巴多才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

社心史


一部津巴多,半部社心史,这句话毫不过分,从这本书里,我们能够窥见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发展变迁。

比如说实验伦理:在上世纪 60 年代,大学没有伦理委员会,实验没有知情同意的环节,研究者也完全没有向被试做事后解说的概念。


做实验应该有的东西

你能想象吗?这已经是二战后的文明世界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已经兴起,在实验心理学中却还没有人想到被试的不伤害原则。

米尔格拉姆的电击服从实验,谢里夫的罗伯斯山洞实验,以及津巴多本人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都是在那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前无古人,后也不大可能有来者的经典实验。

还有课程设置:在津巴多本科时选修的研究方法课程中,他提到:

「每周我们都会重复一个经典实验,收集数据,管理 10-20 名被试,还要提交一份报告:原始研究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么做的,进行了哪些修改,数据和结果是什么,是支持还是反对了原始研究。」

这种重复前人研究的项目其实和中学物理的实验课很相似。

完成那些打点计时、凹凸透镜,还有串联并变的实验后,看到自己得出的结果和前人预测一致的那一刻,我能够确定自己掌握的是这个世间颠扑不破的规律,这种时候很能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联想到近年来心理学科的可重复危机,其实这种课程环节的设置其实还蛮有意思也蛮有意义的,不知道如今本科的实验心理学课有没有设置的必要呢?

心理学有着一段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的名言每个心理学爱好者都能背出来,但在这段短暂的历史中,心理学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只有亲身去翻阅历史,我们才能窥见全貌。

越来越拥挤的世界


面对当代社会,津巴多说:

「这些年来,我觉得学生们变得更加保守了。早先,如果从斯坦福毕业,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即使不是最好的,也不会差。随着学生变得保守,他们不再相信有斯坦福的学位就够了,好像还要与整个世界竞争

学生们开始担心起找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变得更为保守了,不再愿意在生活中进行各种尝试,我觉得问题就出在这里。

对我来说,当我来到斯坦福的时候,我在尝试生活,学生们也一样。你可以自愿成为一名反战积极分子,同时依然是全职的教员或者学生。那时的我们相信,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并且都能成功。」

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积极昂扬的理想主义气息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了。

但是,从津巴多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绝不是简单的内卷或者躺平,而是一种跳脱出固有的,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结婚生子,鸡娃等等人生轨迹的一个视角:

我们至少可以想象出,一个与社会规定的轨迹完全不同的人生。

不被不合理的事情束缚,这也是津巴多「英雄想象」项目的内核。


这个项目起源于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既给津巴多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诅咒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津巴多不希望他的墓碑上写着「他是那座斯坦福监狱的监狱主管」,而是希望写着「他把人们从心灵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他把人们从害羞的牢笼、无知的牢笼、自我膨胀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他做得兴致勃勃,同时也激励年轻人去成为『日常英雄』。」

希望读完这本书后,你也能重新认识津巴多。


专栏:


  •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 与欧文·亚隆的《成为我自己》一样,《津巴多口述史》不仅记录心理学家的生平,还记录了很多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心理学的思考。

  • 对读者而言,这些穿越时空,与心理学导师直接对话的书籍对于理解当下的生活很有帮助,书中有意思的小细节也很多,希望你能喜欢~

作者:Emeria 。来源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 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郭锅锅锅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