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丨驾驭两套思维操作系统

文:吴伯凡
来源:伯凡时间IDbofanstime
原文标题:驾驭两套操作系统

 

1

体内的两套操作系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在畅销书《思考,快与慢》当中提出每个人都是被两套操作系统同时支配的,他将这两套系统分别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

 

  • 系统1:快思考,热启动

 

系统1的操作特点是不经运算,不假思索,反应迅速,可随时启动。它更多地依赖于人的直觉,甚至有各种偏见,具有典型的“快思考”的特点,其中包含着很多人类天生就自带的本能反应。


例如,当我们踩在景区的高空玻璃栈道上,俯视脚下的万丈深渊,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双腿发抖,无法前进。虽然我们知道高强度的钢化玻璃能够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但是恐惧作为人类在千百万年进化过程中遗留下的生存装备,仍然直接跳过了理性思考。

 

系统1采用的是一种“热启动”反应模式——长期待命,一旦进入到某个特定场景,不需要经过大脑自检,瞬间被激活,直接加载数据自动运行,这套系统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的特点。

 

  • 系统2:慢思考,冷启动

 

系统2工作时需要大脑集中注意力,通过分析与推理的介入推演出结论。虽然运行慢、能耗高,但结果精准可靠,这就是“慢思考”的特点。

 

系统2采用了“冷启动”模式——为了运行一套未知的新程序,必须先搜集事实、数据,而后将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既有的认知形成判断,最后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整个过程都在理性的操控下有序进行。

 

既然每个人的体内同时存在两套系统,那么是否意味着它们会在需要的时候适当地切换呢?答案是否定的。卡尼曼认为,虽然在我们清醒时,两套系统都处于待机状态,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系统1自主运行,而系统2只是部分参与,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由于系统1跳过了理性的环节,诸多本能式的反应只有等到出现问题以后,系统2才被激活;如果问题不严重,甚至我们从头到尾都毫无意识——这也正是我们在认知上出现偏差,行为出现错误的根源。

 

2

别让“快思考”成为“熟练的无能”

 

我们常常对自己熟知的事物深信不疑,却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面对复杂的世界,人类高估了自己的认知,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无法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因此直觉往往会成为错觉,情理之中常常变成意料之外。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当中,周围熟悉的场景其实每天都在以微小的变化切换着生活的底色。但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生存在自己最熟悉的安全地带,频繁地调用高效、低能耗的系统1,而很少触碰耗时费力的理性思考,那么很可能已经陷入到低维度的生存空间当中,“快思考”已然成为“熟练的无能”。

 

一旦熟悉的场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只会用早已定型的心智和行为模式来“熟练应对”——你以为的驾轻就熟,其实是雾里看花;你以为的信手拈来,其实是不知所为。正是由于进入系统1的单循环当中,才会深陷“钉锤式认知”的狭窄空间——认知的工具箱中只有钉锤,不管世界呈现出什么样子,惟一的办法就是本能地拿起锤子不停地砸向世界……

 

 

3

在反思中切换正确的应对系统

 

假如你正乘坐在一架平稳飞行的航班上,你认为这架班机有多长时间是严格地行驶在预定的航线上?

 

  • 90%

  • 80%

  • 70%


答案是:从没有!

 

航班的自动驾驶系统会以每秒钟数千次的频率计算飞机实际航线和预设航线之间的偏差,然后将校正的指令传导到副翼,不断做出动态调整。

 

生活的运转方式如同航班,尽管我们更希望它可预见,可规划,无干扰,然而却从未如此——生活可以被规划,但绝不会无干扰,就像天气捉摸不定,航班总要不断地经受气流的冲击。如果用一成不变的起飞姿态本能地迎接气流,那么一定不会有在空中的平稳飞行,更不会有准点到达、安全着陆。


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用目标来驱动能量,用理性的回归来调整动态的平衡。正如《论语》中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只有在每天多次的反省当中才能真正驾驭体内的两套系统,用系统2指挥系统1,用“冷启动”触发“热启动”,用“慢思考”调整“快思考”,让身体自带的本能反应成为高效且有效的生存工具。

作者简介:吴伯凡。文章已获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ID:bofanstime)授权转载,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排版:小鲸鱼  Bobby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