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幸福感干预提升主观(而非客观)健康

文: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来源: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

-01-

太长不看版

2020年6月24日发表在权威期刊《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线还是面对面的心理干预(专门设计用来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策略)都会对个体自我报告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不过,该项研究并未发现幸福感干预会对个体的客观健康(如血压和BMI)产生影响。

 

乔治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论文的作者之一科斯塔丁·库什列夫(Kostadin Kushlev)表示:“尽管已有的相关性,纵向和实验证据都支持幸福与健康相联,幸福的人比不快乐的人具有更好的心血管健康和免疫系统反应,然而,我们的研究却是最早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之一,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普通的健康成年人也可以通过提高心理幸福感,增进身体健康。”

-02-

研究过程与结果


库什列夫和他来自弗吉尼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者在六个月的时间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如何改善未住院或接受过医疗的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被试与研究过程


155名年龄在25至75岁之间的成年人被随机分配到等待名单控制组(78人)或干预组(77人),干预组被试接受为期12周的积极心理干预措施(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PPI)。参加者在治疗前(测试前),治疗过程中(每周),治疗后3个月(后测)和治疗后6个月(随访)完成了主观幸福感和身体健康的测量。

 

研究者采用了一个为期12周的综合PPI:持久幸福和持续自我增强(Enduring Happiness and Continued Self-Enhancement,ENHANCE),训练一共包含10周的模块化训练,每周涉及一个幸福原则。该训练可以在由受过训练的临床医生主持的面对面小组中进行,也可以通过定制开发的Web平台让参与者进行自我管理。

ENHANCE是一个综合的PPI,包括与高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各种活动和技能,例如自我肯定,正念,感恩,积极的社交互动和亲社会行为。每周模块的特色有三个:

(a)一小时课程,要求参与者完成在线或在团体中完成一小时的课程,其中包含有关幸福目标原理的信息和练习;

(b)一份作业,要求参与者完成每周的作业(例如,保留一份感谢日记,写出自己的价值观);

(c)一个积极的行为,要求参与者将该原则整合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引导正念冥想,发送感谢信)。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建立和扩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该计划的第一部分,“核心自我”(core self,模块1-3),针对自我发现和未来计划,包括围绕价值确认,目标追求和性格优势的活动。第二部分,“体验自我”(experiential self, 模块4–6),探讨了参与者体验外部世界及其内在感受的方式,包括正念,自我同情和品味。最后,第三部分,“社会自我”(social self, 第7-10单元)涉及建立和维持健康的社会生活,包括促进与牢固和较弱的社会纽带的积极互动以及参与亲社会行为。这些模块都没有侧重于促进身体健康或健康行为,例如睡眠,运动或饮食。

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小时的课程,其中包含信息和练习。每周的写作作业,例如日记;以及积极的行为成分,例如引导式冥想。库什列夫指出:“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基于证据的工具,可以增加主观幸福感。”计划结束时,将为参与者提供个人评估和建议,从长远来看,哪些模块最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幸福感。试验结束三个月后,研究人员跟进了参与者,以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


在该计划的整个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参与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所提高。在治疗过程中,主观幸福感的每周变化依次预测了参与者报告的患病天数的后续变化。此外,从基线到治疗结束后3个月,PPI参与者报告的感到不适或健康干扰正常活动的天数减少。这些发现表明,增加主观幸福感可以使人们感觉更健康。

幸福感干预能影响人们的客观健康吗?

 

除了主观报告以外,研究者还测量了参与者的客观健康指标(血压和BMI)。并采用具有高斯分布的混合增长模型检验幸福感干预与客观健康间的关系,结果研究者并没有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感干预会对客观健康指标有任何治疗效果。

 

最后,研究者分析导致干预与客观健康间关系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有两个:(1)当前研究选用的反映客观健康的指标(血压和BMI)与幸福感间的关系不够紧密,因此,在未来的干预中,可以选择之前已被揭示的与幸福感相关的生理指标,如免疫功能,内分泌反应,炎症或伤口愈合。或者其他的一些客观指标,例如就诊信息和死亡年龄等。(2)由于身体健康的变化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发展,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将生理健康指标的评估从数月延长至数年。这样的纵向研究也将有助于回答关于身心之间联系的长期理论问题。

-03-

本研究的启示


1.完善自我(核心自我,体验自我和社会自我)是主观幸福感和主观健康的核心;

2.为什么一部分结果不显著却还会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这么权威的期刊上?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三,总结四个字就是“厚德载物”:

(1)预注册制度保驾护航,本研究在开展之前就在NIH网站上面进行了注册,并且严格按照预注册的流程招募被试,收集与分析数据,这一点为本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提供保障;

(2)实验方法为研究意义增光添彩,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探测了一个非常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幸福是否会影响健康?;

(3)资源共享造福学术科研共同体,研究者在网站上公开了自己全部的干预方案(https://osf.io/qcvr6),无私地将多年努力的成果贡献给科研同仁,非常有助于结果的推广。

-END-

参考文献
Kostadin Kushlev, Samantha J. Heintzelman, Lesley D. Lutes, Derrick Wirtz, Jacqueline M. Kanippayoor, Damian Leitner, Ed Diener. Does Happiness Improve Health?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20; 31 (7): 807 DOI: 10.1177/0956797620919673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20, July 22). Health and happiness depend on each other. ScienceDaily. Retrieved July 22, 2020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7/200722170142.htm 
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授权转载,北京师范大学“自我研究组”公号,关注人格,社会与神经视角下的“心灵与自我”研究。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