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那些被噩梦惊醒的少年,长大后怎么样了

心 理 0 时 差

壹心理 ◎ 荣誉出品


文:时差少女S
首发 | 心理0时差(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微信 ID:PsyTime)
原标题:看完《少年的你》,她哭了2小时:那些被噩梦惊醒的少年,长大后怎么样了?


一部《少年的你》,让我好几天都有种窒息感。

 

很多年以后,情节我或许会忘掉,但让我脑海里抹不去的,是那一个个少年的眼神:

电影中郑警官说:

 

“你见过野生动物的眼睛吗?他们被抓之前,是没有任何表情的,跟你们这个年纪的人很像。”

 

陈念的回答是:

 

“那是因为他们很害怕。”

 

这个对话似乎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没有属于少年时的那种阳光、灿烂、不羁,而是一种看似与这个年龄无关的僵硬。

 

这些生活在霸凌恐惧中的少年,通常是没有表情的,让人觉得看起来还好。

 

电影中的殴打、拍裸照、剃头等,并不见得是现实中校园暴力最常见的形式,有研究者将校园霸凌分成3类:身体暴力、言语暴力、冷漠排斥。

 

而最常见,对人们影响最深刻的,是第三种,也称为 “孤立”。

 

不用殴打、没有血腥、就足够把人打入地狱,求生不能!

-01-

那些小时候被孤立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你的少年时代,是否有过被孤立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你的现在有什么影响?

 

很多朋友留言,讲了他们的故事。

 

你大概没有想到,这些生活在你身边、平常可能看起来青春美好的人,就是现实版 “陈念”:

 

@零点  英语编辑

 

初二那年,我们班来了个转学生,长得很漂亮,和我是同桌。

 

刚开始我们关系很好,直到有一天她喜欢的一个男孩子加我 QQ,她认定是我主动加那个男生,说我是要跟她抢……然后,班上的人就突然都不跟我玩了。

原本跟我一起吃饭的同学,某一天给我塞了一张小纸条,让我以后别跟她一起去饭堂;

体育课上,没有人想跟我组队,并且常常有各种球砸中我;

某一天,我一个人去打饭,回来时东西竟然不见了;

……

 

这使我无法再忍耐,于是去告诉了老师。

 

没想到老师回了一句:“那个女孩子看起来那么纯,怎么可能会欺负你?

 

这个举动引起了他们更大的报复,放学会有人在校门口堵我。

              

陈念熬了一个多月,而我,熬了整整两年。

 

后来我没上高中,而是选择去了离家远的大城市上职高。

 

长大后的我,凡事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动不动就会抑郁和焦虑,跟这段经历很有关系。那种被孤立的痛苦,可怕得让我不敢去回忆,但又时不时影响我现在的生活。

 

大学时,我再次遭受室友排斥,让我绝望透顶。

 

如今我得抑郁症2年,失眠是生活的常态。

 

当我告诉身边的人我有抑郁症,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因为我看起来好像真的很好。

@西西  教育工作者

 

初中时,我有一群关系不错的女同学,其中有个女孩子,要求我考试帮她作弊,当时我拒绝了。

 

那件事之后,有一次上体育课回来,我的书包被翻了,里面的东西全被倒了出来;这个女生开始跟全班的人说我的坏话,班上每个同学都在窃窃私语,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最可怕的时候,我上厕所时,她会踢开我的门;

 

全班没有人愿意跟我说话……

 

为了融入他们,原本成绩很好的我选择自甘堕落,让成绩变得跟他们一样差。

 

长大的我,慢慢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表面上我挺随和,但其实很害怕自己说错话得罪别人,凡事都小心翼翼,一心想讨好别人,常常不敢说出自己的需要。

 

交友方面也很矛盾,一方面我挺外向的,喜欢交朋友;另一方面,我又从来不敢交心,害怕被伤害。

 

那么多年过去了,想起那段经历,还会躲在被子里大哭……

 

           

@羽  媒体运营

 

高中时我成绩很好,基本没掉过班级前三,但是我不爱说话,不合群——这似乎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被孤立的原因。

 

班上同学开始给我起外号,很严重的那种,比如 “校鸡”,说我有妇科病。

 

高三下学期,家里遭遇了一次很大的变故,邻居煤气泄漏,我父母被发现时已经大小便失禁,而此时班上的同学在背后说:“婊子的父母活该!”

 

这使我彻底崩溃,我一把抓住其中一个弱小的女生,把她按地上就是一顿揍,直到我的羽绒服上全都是血……

 

后来的事,我都忘记了,记忆和意识都很模糊。我只知道,在那之后再也没有人霸凌我。

 

那件事让我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我很怂,从来不敢说出自己的感受;但是在之后,我活得很真实,有任何不爽就会勇敢表达出来。

 

现在的我,无论何时都要站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只有自己能保护自己。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以暴制暴是错误的,我不否认,但是攻击性确实在当时令我觉醒,回想过去,我只想感谢那个不认输的自己。

              

@华凌  科研工作者

 

小学一到四年级,我都是班长。但是四年级下学期,我因为学习不好,被老师从班长上换下来了。

 

从那之后,班上的同学对我的态度开始改变,这可能还没什么,但令我震惊的是,玩得最好的几个同学也逐渐疏远我,把我孤立了。

 

一夜之间,没有朋友。

 

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对我最大的影响大概就是不信任别人,比如搞科研,我宁愿自己突破也很少请教别人;永远不欠人情,出去吃饭总是我请客;很难对别人说 “不”,有点像讨好型人格。

 

同时,我发现这种讨好还带着自私。比如对于 “我的” 东西,我的界限化得很清楚,即使现在结婚了,我跟太太也会划清界限。

 

她想用我的 iPhone11,用几天,再还给我。此时我只有两个选择,1. 不借,这是我的;2. 你拿去,送你了,我再买一个。

-02-

为什么伤害会蔓延那么久?

上面的四个故事,不是电影,而是现实。

 

四个主人公的 “现在”, 其实跟目前已有的心理学研究结果是非常匹配的。

 

全世界许多个国家的调查几乎都证实,少年时期经历过孤立、排斥的人,长大后更容易出现抑郁、低自尊、不信任等心理和情绪障碍,同时也会出现社交困难、讨好行为

电影中陈念妈妈和警官都认为“很多事情,长大了就会忘了”。

“陈念”们一直在期待长大,渴望长大后就没有伤害了。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可笑的谎言。

多少年过去,这些伤痕似乎还追着你跑,为什么呢?

1. “我真的很差”

 

被孤立时,人们的情绪反应除了愤怒,更多的是羞耻和自卑

 

就好像每天有一万个声音在说:“我是一个很差劲的人,没有人喜欢我。”

 

每天去上学,都很想找个洞自己躲起来;尤其是不能被家长和老师理解时,这种羞耻和自卑会更加强烈,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导致别人不喜欢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 到 20 岁是的关键发展命题是自我同一性,也就是寻找关于 “我是谁”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的答案;如果青少年时期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会影响一个人漫长的一生。

 

被孤立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认识是混乱是,一方面内心憧憬拥有光明的未来,一方面又觉得现实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头。

 

这种同一性的混乱,会弥漫到成年,导致在长大后更难以融入社会。

             

2. “噩运会追着我跑”

 

很多刚开始被霸凌的人,会觉得自己是不幸被选中的人;但久而久之,就可怕地觉得,噩运似乎追着自己跑。

 

小学时被欺负,总以为上了中学就好了;

上了中学又被霸凌,以为上了大学逃离家乡就好了;

大学还是逃不掉……

 

就像前面@鱼的故事,逃离了家乡,来到另一座城市,却再次被孤立,导致更严重的失眠和抑郁。

 

可怕的就是,被孤立往往会恶性循环。

 

一方面,有很多被孤立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的;他们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之后,会不敢轻易交朋友,显得不合群,因此又容易被新的群体孤立;

 

另一方面,一些孩子会选择 “以暴制暴”,结合新的群体排斥别人,以此来保护自己。

 

就像小北说的:“ 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没本事被欺负的人,一种是有本事的坏人。

 

而这种自我保护,很可能导致他们被贴上 “坏学生”、“可怕” 等标签,从而陷入另一种被孤立的危险当中。

-03-

长大以后的你,可以做些什么?

基本上讲完故事的人,都会问我,可以怎么办?

 

改变不了过去,但是我们可以努力不被过去定义。

 

结合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少女为大家总结了几条建议:

 

1. 把这些经历告诉身边信任的人

当我发出这个调查时,我发现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告诉别人这段经历。

 

少年时期的被霸凌者很多都选择了沉默,甚至很多年后,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这些事。

 

这些经历实际上没有因为沉默就被抹去,其实很多人一生都在等待一种被理解、接纳的感觉,此时,主动找那些你信任的家人、朋友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这些分享会让你得到外界的社会支持,曾经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安慰。

 

而很多研究都表示,他人的社会支持是治疗霸凌创伤最有效的方式。

 

2. 换一种方式,寻找正义的判断

很多校园霸凌事件,老师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往往会把事情压下来。

 

比如说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老师私底下教育 “霸凌者”,或者通过家长背后解决。

 

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受害者不知情时的解决,对于受害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加重伤害。很多年过去,你可能还是不知道 “是我的错吗?”

 

你希望时光倒流,为自己讨个说法,但是已经不可能;甚至那些同学已经多年不联系了。

 

这时候,你可以通过一些替代的方式来寻求公义,比如说匿名写下自己的经历,听听大众的声音;像方法1那样告诉家人朋友,甚至当年的老师,让别人来判断。

 

从其他人的反馈当中,或许你会找到一种替代公平感,认识到不是你的错。

              

3. 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停止自责

被孤立的人,几乎都有一种对自己感觉的麻木。

 

曾经你会告诉大人,说同学都不跟你玩。

 

然后爸妈可能会说:“好好学习,别想太多。”

 

老师可能会说:“同学都没恶意,别乱猜。”

 

久而久之,你很难清楚知道自己的感受,似乎只有羞耻和自责;甚至为了讨好别人,总是掩饰自己的感受。

 

但心理学家告诉你,你的每一种感受,比如孤独、悲伤、愤怒、不安等,都没有错误。真实地体会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是走向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同时,停止对曾经的自责,无论你当时是懦弱,还是暴力还击,成功走过那段黑暗的你,值得最好的感谢和拥抱。

 

4.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如果这些方式对你帮助不大,甚至你换了很多个新的环境,还是无法走出阴影。那么我们建议你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壹心理咨询平台,帮你匹配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他们会理解你,陪伴你,帮助你:正视过去的经历,扩展对自我的觉察, 纠正消极的自我对话,用不同角度解读经历与人生。

 

让改变发生在你的心理和身体上。

 

期待每一个陈念,都能够早日见到阳光,笑得灿烂。

 

世界和我爱着你。


-END-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 Carlisle, N. , &  Rofes, E. . (2007). School bullying: do adult survivors perceive long-term effects?. Traumatology, 13(1), 16-26.
[2] Erickson. E.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3] Twenge, J. M., Baumeister, R. F., DeWall, C. N., Ciarocco, N. J., & Bartels, J. M. (2007). Social exclusion decreases prosocial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2(1), 56.
[4] Vaillancourt, T., Hymel, S., & McDougall, P. (2003). Bullying is powe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 19(2), 157-176.
[5] 宋月萍, & 张婧文. (2018). 初三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对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v.11;No.117 (06), 66-71.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