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丨是否有些人,曾改变了你生命的轨迹?

作者丨小明
来源丨SMU心理健康中心(ID:SMUMentalhealth)

7月26日上映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了朋友圈和各大平台。巧妙的设定、惊艳的视效、流畅的清节和成功的人物塑造,让网友们称赞它为国漫之光。

刻板印象、自证式预言、生命意义、自我意识……心理学人不难在这部电影中看到许多心理学的知识点。

该影片的主题是哪吒从“命中注定”的魔童蜕变为“我命由我”的英雄,而对这一蜕变过程起催化作用的,正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米德提出,意为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警告!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

01

在电影中,由于申公豹从中作梗,哪吒阴差阳错地成为天生的混世魔王。哪吒一出生,就以极具破坏力方式的登场,把百姓们吓得魂飞魄散,跪地请求李靖将他杀死以绝后患;长大后,哪吒被禁足,偷偷溜出府外却受到歧视,终于在生辰宴上受申公豹的挑唆,怒而弑父。

哪吒的命运仿佛在出生的一刻已经注定。但最终,哪吒在一念之间化身英雄,使钱塘关免遭灭顶之灾。

李靖夫妇、太乙真人、敖丙,这些哪吒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共同努力,唤醒了哪吒内心未曾泯灭的善良,帮助他成功打破天命的设定。

李靖以其所珍视的职责和名誉担保,请求百姓赦免妖丸托生的儿子;当哪吒被众人误解时,他细心地发现了哪吒救人的真相;他坚定地维护着哪吒内心留存的正义,以温和的方式;他把“我命由我”的信念深植于哪吒内心;他寻遍保全哪吒生命的方法,最后决心以自己的生命换儿子一命。

母亲面对怀抱中面目狰狞的哪吒,以怜爱温情的目光凝视着他,哪吒逐渐恢复平静,脸上闪耀出孩童的纯真;她理解了哪吒不被认可的孤独,明白他只是用恶作剧来封闭自己;她虽无力改变哪吒注定夭折的命运,却尽力维护着他短暂生命中的快乐

师傅太乙真人包容着哪吒的一切顽劣,倾囊相授地教他法术,送给他最贵重的法器,不惜牺牲几百年的道行救下哪吒的魂魄。

敖丙和哪吒生来本是宿敌,但当两颗孤独的心相遇时,却成为彼此的唯一朋友,敖丙让哪吒第一次体验到被认可,也让他第一次走出孤单。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不言而喻的是,每个人都是带着某些限制降生于世上的哪吒与生俱来的暴戾是命运给他的限制,但他的父母、师傅、朋友却看到了他英雄的一面:正义感和善良,以及对被认可的渴望。他们对他不放弃,给他关爱、理解、肯定和引导,让哪吒与自己英雄的一面同在,主动扼制自己恶魔的一面。

02

当然,重要他人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认知行为流派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信念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例如,从小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容易发展出“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此后他也许会因遇到挫折而陷入抑郁,或者疲于奔命地追逐他人的认可;如果无法与重要他人建立稳定信任的关系,一个人则容易发展出“世界是不可靠的”的核心信念,此后便常处在不安之中。

毕淑敏在《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中,就分享过自己曾经的遭遇:

小学参加歌咏比赛,在合唱练习中,音乐老师指责她唱歌走调,为了照顾队形没有让她离开,但要求她只要对着口型,不许出声。

这件事深刻地铭记在她心里,在那之后的十几年里:

“我不但再也没有唱过歌,就连当众演讲和出席会议做必要的发言,我也是能躲就躲,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搪塞。

当然,并非一个人早年遇到的人才能成为重要他人,重要他人会随着成长而变化。

03

有学者认为,个体从小学到大学主要重要他人的依次变化是父母、老师、朋友和恋人。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类似的体现:

对于哪吒而言,重要他人依次为:李靖夫妇——太乙真人——敖丙

对于敖丙而言,重要他人依次为:龙王——申公豹——哪吒

除了家人、老师、朋友这一类互动性重要他人,还有偶像性重要他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和传媒的影响,传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在个体主体建构的重要他人的结构中有弱化的趋势,偶像性重要他人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例如,2018年 5 月,一条“医学生论文致谢林俊杰”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浙江大学研究生胡江华,发表了一篇SCI,在致谢中,她写道歌手林俊杰“在过去的 10 年里,林俊杰的歌曲给了我强大的精神支持,感谢他给我的鼓励。”

原来,曾经考研落榜的她,情绪一度十分低落,是林俊杰的歌声给了她安慰,让她重新振作,考上了研究生。

尽管未必谋面,但偶像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常常留下深刻的印记而成为重要他人。

可以说,在生命早期,我们几乎无法选择我们的重要他人,而此后却有许多机会主动选择我们的重要他人。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也更有能力选择重要他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首先需要这些影响保持觉察。

你呢,你生命中“重要他人”对你产生过什么重要影响呢?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简介:小明,南方医科大学心理系在读研究生,热爱心理咨询工作,较擅长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取向。SMU心理健康(ID:SMUMentalhealth,介绍心理健康信息,推动心理健康互助,真诚,专业,陪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