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大结局:看似大团圆,但那些伤呢?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再你的生命中。


01

热播剧《以家人之名》终于迎来了大团圆结局——


李爸与贺梅修成了正果,这也代表了李尖尖和贺子秋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一家人,子秋也了解到妈妈当初抛弃他是形势所迫,完成了和妈妈的终极和解……


面对凌霄和李尖尖的爱情,头号奇葩母亲陈婷从各种作妖破坏到最后的“幡然醒悟”,最后选择了退出凌霄的生活,与女儿一起搬回了新加坡。当然,走之前还不忘来了一出自杀的闹剧,也是醉了……


尽管这可能是目前编剧能够想到的最好结局,不过对于从专业家庭咨询与调解的我来说,感觉总缺了点什么。尤其是当凌霄和他爸爸说,他已经很久没有梦到以前死去的妹妹云云了,是不是他欠他妈的他妹妹的都已经还清了?……


而凌爸沉默以对的时候,我知道,凌霄的内心并没有完成真正的和解,他还是认为妹妹的死是他的错,是他需要一辈子来偿还的沉重负担



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那些伤,真的放下了吗?


对于一部总体偏向主旋律的反映原生家庭的热播剧,我不能要求太高。因为现实生活远比戏剧复杂得多,也沉重得多。


但是,剧中没有直面的几个问题,恰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去直面的问题,借着这部热播剧,我就从自己专业咨询的经验来谈谈如何才能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伤。


02

问题一:面对母亲的情绪勒索,凌霄的顺从和逃避能真正解决问题吗? 


剧中陈婷一直在对凌霄进行着各种情绪PUA——


因为自己疏于管理而发生了女儿被核桃噎死的意外事件,她自己承受不了这种愧疚感,就把责任推卸到了凌霄身上,让凌霄一辈子都背着是自己害死妹妹的沉重枷锁生活……



因为PTSD(创伤后应激反应综合症),陈婷情绪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最后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当最终和凌爸离婚后,她选择狠心的单独出走,把凌霄扔给了李尖尖一家……



但是一旦情况稳定,她就跑回来作妖,以凌霄家长的身份故意羞辱照顾凌霄的李爸,还故意让小橙子缠着凌霄,最后摔伤了还让正在备战高考的凌霄陪床……


而当后面出车祸后,让凌霄放弃北大,去新加坡边读书边陪床,还得照顾未成年的妹妹,凌霄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尤其是面对她动不动就自杀的情绪暴力,凌霄更是夜不能寐……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她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凌霄想回家投奔李尖尖,但是她用情绪暴力成功的控制了凌霄,还把他所有的纪念照片全部剪掉,希望彻底剪掉他的温暖记忆……



九年后凌霄还是回来了,本来和李尖尖过上了快乐点的生活,内心也开始阳光起来,但陈婷又开始回来作妖,并且直接赖在家里不走了……

她明确说不同意李尖尖,而凌霄只能是情绪化的对抗,要么就是不说话,却死死的被陈婷的情绪PUA控制着,连小橙子都看出来了,不仅同情起李尖尖说,我妈非常不喜欢你,我哥是斗不过我妈的。


如果不是剧情最后的大反转,真不知道天天板着一张脸折磨自己的凌霄如何才能走出陈婷情绪勒索的阴影?


我介绍过的一本家庭疗愈经典《你当像鸟儿飞往你的山》(疗愈经典《你当像鸟儿飞往那座山》:偏执的父亲,暴力的哥哥,沉默的母亲,洗脑的家教……原生家庭的伤,应如何放下?)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出来我这些年来从事家庭和解工作的心声——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再你的生命中。”


这本书的作者的父亲也是如陈婷一样的奇葩父母,对她有各种情绪勒索行为,但是她最后成功的逃离了炼狱般的家庭,真正开始走向心灵自由和内心和解之路。

我之所以特别欣赏作者的这种态度,是因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正如她在梳理偏执的父亲和暴力的哥哥带给她的伤害时,她尽管并不否定他们对她的爱,但是她还是有非常清醒的观察者角度写道:


“当我们试图以爱的名义控制和改变他人,这种爱就变味了。这并非爱的真谛,你爱别人,就无条件地爱,交还给你所爱的人自我选择的权利。


如果你说,我一定要改变我爱的人,这样我就能永远占有他们了,那这根本就不是爱,也不是爱的价值和力量。


所以我想对我的家人说,我现在仍然很爱他们。尽管一半家人已和我断绝往来,虽然我必须接受现实——他们必须改变才能重新回到我的生命中。至于他们是否会改变,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而凌霄恰恰还是在骨子里渴望母亲的改变来完成自己的救赎,他还是没有用自己的不断探索和自我关怀来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错!你完全有资格有能力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挺身而出!你应该捍卫你生活的边界,而不是等待对方大发慈悲手下留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凌霄的心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他只是找到了李尖尖这个避风港,渴望李尖尖能够像太阳一样温暖他。而他能回报的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家庭,用心去照顾李尖尖。

但是,当一个男人已经完全放弃了向外探索的梦想,对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也不再好奇,其实是一种能量的自我阉割,他通过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去成为一个暖男,甚至完全为了对方而活。但是,这种选择和陈婷又有什么本质不同呢?这恰恰是这部剧埋下的最大隐忧。


03

问题二:凌霄把李尖尖当成能够拯救他的太阳,但在现实中,李尖尖真的救得了凌霄吗?


我估计这个问题是很多吃瓜群众都想问的,尽管从剧中来看,用了很多的俗语来美好这段关系,比如“肥水不留外人田“,“两小无猜”,“知根知底,熟悉多好”,但是似乎很难让人觉得李尖尖从此就能奔向幸福。


是的,凌霄是把李尖尖当成了能够照亮和拯救他的太阳,他在深渊里待得太久,他需要李尖尖的那只牵住他的手,把他从无尽的深渊中拉出来。



而李尖尖看似也有这种能力,活泼开朗,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积极向上……面对凌霄,我相信李尖尖是不介意去做那个“拯救者”的。正如她在面对凌霄的情绪崩溃时的心理独白:


“我一直以为他就在光芒中央,发现了他的不对劲之后,才意识到他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被打碎过,在深夜里痛过。我不清楚他是怎样一片一片把自己找回来,拼成完整耀眼的样子。我现在走近了,终于看到了他满身的伤痕。”


面对一个满身伤痕的恋人,你是选择走近还是远离呢?


这个话题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电视剧当然可以拍成李尖尖这样的选择,充满了简爱式的浪漫悲剧色彩,让所有现实的考量都显得无足轻重。


但生活毕竟需要面对现实,如果我是李尖尖的咨询师,我至少会奉劝她要慎重。毕竟,好的亲密关系需要两个独立完整的人格才能互相滋养,而不是通过拯救与被拯救的“卡普曼戏剧三角”(你们究竟在“吵”什么?——十个案例带你看透夫妻“吵架”的真正原因(三))来演一出苦情戏。



这也是为什么喜欢作妖的伊能静会被钢铁直男秦昊治的恰到好处,因为秦昊很直接的告诉喜欢琼瑶式表达的伊能静,“你有病,得治!我是你的老公,不是你的心理医生!”伊能静兴风作浪被群嘲,为什么有深度的秦昊会看上爱“作”的伊能静?


所以,李尖尖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边界不清,没有区分伴侣和拯救者之间的区别,当然,能够成为对方的“心药”倒也不是坏事。但关键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的评估。


就像凌霄不能应对母亲的情绪勒索的问题,只是通过自己的讨好去缓和关系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李尖尖表明态度,为他们的亲密关系树立一道安全屏障,面对陈婷的挑衅,用温柔坚持的方式表明界限反而是更有效的方式,当然,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凌霄的态度,需要凌霄明确边界,勇敢的对母亲的PUA行为说“不”。


面对一个不能理性而坚决说“不”的伴侣,如果涉及到走进婚姻,我奉劝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朋友还是要三思。



04

问题三:陈婷一改变,似乎所有矛盾都迎刃而解,但在现实中,真的是陈婷一个人拖累所有人吗?


大结局的另一个问题是,好人坏人的标签化特点太明显,比如,陈婷这个角色,基本上把所有主角身上被压抑的阴暗面全部集齐了,让我们觉得主角们都挺可怜,可恶的是这个自私的妈!


这就是心理学上典型的“二元对立”的投射游戏。正如我在《小丑》的解读中说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丑’,那个可能随时出来作恶并且不会有丝毫愧疚的‘魔鬼’。从心理学的角度,这部分人格叫做我们的阴影人格部分,而我们能否活得真实有力量,取决于我们与内心的‘阴影人格部分’和解的程度。”



很显然,这部剧缺少对几个主角阴影人格部分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试想,为什么陈婷可以如此任性?


为什么她每次需要通过作妖或者歇斯底里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


从家庭咨询的角度,所有的人格特点都是在关系中呈现的,而不是一个固定的面具。比如,一个歇斯底里的伴侣有可能在工作中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员工,一个看起来很乖的孩子有可能是像朱朝阳那样心中藏满了暗能量……那么哪个才是真实的ta呢?


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人格特质里其实既有天使的部分也有魔鬼的部分,我们决定释放哪个部分取决于我们对于一段关系的定义和看重程度。


就像在我这里有些参与咨询的叛逆孩子却表现出非常创造性的一面,针对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能够尽心尽力的完成,并且还经常给我惊喜。家长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并且认为孩子其实是表演。


不过我经常会问这些家长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愿意在我面前表演?而在你面前演都懒得演呢?”



这些家长往往无言以对。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孩子在我这边得到了信任与赞赏,并且这样的反馈是基于相对客观中立的评价之上,他们能够接受。


他们也希望进步,但苦于找不到方法,我毫不留情的指出了他们的问题,但也给了他们信心,告诉他们改变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能够及时正反馈。看到了希望,他们为什么不表现的更好呢?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两句话:


“在关系中,别人怎么对待你,其实是你允许的。”


“你希望对方成为怎样的人,那你首先问问自己是否相信对方真的能够做到。”


所以,回到陈婷的问题上,其实她之所以变成破罐子破摔的“巨婴”,恰恰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把这样的形象不断投射到她的身上。


凌爸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公和好父亲,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其实是回避了需要直面的家庭问题和矛盾,而孩子去世后,他更是用逃避的方式选择忽视了家人身上的创伤,有无知的成分,也有性格的弱点。

凌霄尽管照顾了他妈妈,但是他的脸上也写满了委屈,身上带着浓浓的“受害者情绪”。


而面对他妈妈的无理取闹,他更多是用冷暴力来回应,陈婷需要变本加厉才能看到他的反应,其实凌霄身上有很多的“隐性攻击”,甚至不惜以自毁的方式来达成,这些都是这部剧没有正面探讨的部分。



而至于李尖尖,至少在陈婷面前,她始终是压抑的,看似讨好,但其实内心的距离还是很明显的。


她越忍让,越能赢得凌霄的保护和心疼,这确实是陈婷最看不下去的地方,她可能恨不得对方能够痛痛快快和自己吵一架,而不是高高的占据道德制高点。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给陈婷正名。从情感角度,我也不喜欢她这样的“巨婴型”人格。


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我能理解她,因为她在这些关系中的呈现确实不是她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她只是通过歇斯底里才能真正引起他人的注意,而她也完全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这既是她最可恨的地方,但也是最可怜的地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更深的理解人性,不是为了做无原则的滥好人,而恰恰是为了跳脱投射认同的游戏,明确自己的边界,告别受害者的戏码。


因为所有外部的关系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只有完成内心的和解,活出真正的力量感,我们才能过上真正自由自在的人生,并且在每一段关系中都能舒服自在,享受当下。


愿你也能有这份智慧与幸运!


文:陈历杰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