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危机,思维认知惹的祸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准备放弃15年的销售管理工作,问其原因,她说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从而选择微商事业,说实话她的工资在当地底薪8000元,加提成等,不算低工资。

很多时候,我们不解,为什么选择放弃,其实人往往就是这样,你觉得好的,未必别人觉得合适,你在工作中觉得好的意见,未必领导觉得满意。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不讲道理的职场》这本书告诉我们,工作是现实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在职场中,需要的不仅是蛮干,还需要思考、认知、决策,一个人想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必须要有与企业有共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能存活下去。

这本书的作者永田稔,曾经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科,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MBA,任职过松下电器等商业模式、企业模式、人才管理模式等系统化的咨询近20年。

从多年的经验中,他发现了很多职场是没有道理可言,之前他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被接受的原因是对方没有理解,而现在醒悟,是自己过去面对组织和人的时候过于无知。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作者为了寻找不讲道理职场的原因,并为其找到解决方法,他结合心理学,脑科学,行为经济学等,对其进行研究,发现人的需求、认知、价值观不同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思考方式。或多或少影响着组织和人的偏差,从而出现不讲道理的职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本书中了解下。

01

什么是不讲道理的职场?

不讲道理的职场,其实就是在职场中,你觉得有道理的,合乎情理的事情,不一定在公司老板心里合理或者有用。

如下情况:


1. 对待一件事情,你有一个好想法,可惜公司领导不认可;

2. 公司政策一公布,不管你觉得合不合理,都要执行;

3. 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而你却觉得一般般没前途;

4. 公司举行活动,让积极参与,而你却觉得没意思;

5. 你觉得自己干的很辛苦,公司迟迟不给你加薪升职;

6. 你觉得你把这件事情做的很好了,可是老板并没有奖赏和表扬。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总之,你的疑问一直在脑海里盘旋,以至于最后被公司打压,甚至你在公司不开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领导不够欣赏自己等等,最终选择离开。以规避问题而解决这一切,是大多数人现在公司与个人的一种处事方式。

这种现象在企业里不断地生根发芽,以至于最后成为独裁制,员工觉得拗不过企业,建议不被采纳,最终选择离场。

就如古代的皇帝,独裁专制是好,但容易失民心,那种所谓的好皇帝,一定是广纳贤才,听取谏言的,才能流芳百世。

02

这种不讲道理的职场

是怎么出现的呢?


1. 思考结构不同


每个人的大脑都存储着不同信息知识,对待一个事物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如我们在工作中,都喜欢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从而觉得别人的出的建议不符合自己的逻辑。

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那条路是最好的,那有谁真正可以放下心中芥蒂,和别人去交流意见,取长补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把问题想的更全面周到。

作者在书中说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天空、雨、伞。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这个概念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天空、雨、伞跟解决问题什么关系呢?

观察天空,表示了解情况;


判断是否会下雨,表示思考这一状况背后的含义;

决定是否带雨伞,表示决定采取何种行动策略。

为什么很多人提出方案不被认可,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直接从天空跨越到伞(就是从掌握状况直接到解决策略)没有仔细看天就带着伞出门(不顾现状就采取行动)

这样出的方案或建议会漏洞百出,效果上容易出问题,并且容易被领导或企业在实践中检验出方案漏洞,对个人会有很大影响。

如下面这张图,两个人同样是爬山,在思考登山路径时,站在远处的人想到的方法比处于登山途中的人办法要多。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因为站的远视野开拓,如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只在问题上说事,我们要回归问题本质,从源头在思考解决,这样,方法会更多,更全面。

如我们今天要去见一个人,我们除了考虑天空会不会下雨,要不要带雨伞,我们还要考虑见这个人目的,还能通过什么方式?

如:电话,网聊,视频等,把问题也可以解决,我们就不必出去了。


2. 认知结构不同


什么是认知结构,其实从脑科学和心理学家研究,认知就是对待事物的看法理解,它在实际应用中比想象中的还“靠不住”,因为它容易受环境、经验、情感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形成的知识网络也各不相同,知识网络在心理学早就出现,而我们把知识网络又叫“图式”。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每个人会靠着自己的“图式”去“推断”事物,然后形成认知。

所以在工作中,认知不同会形成偏差,甚至局限性,从而造就个人在工作中,意见与企业不统一,甚至意见受阻现象。

3. 决策方式不同


决策代表着一个人对事情处理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结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决策者的思路、能力。

很多企业在做一件事情时候,总是问题百出,可见决策者把问题考虑的还欠缺;

思维结构不同,就会造成决策方案不一样;认知有偏差,就会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决策在一个公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决策有些受着企业文化的影响,即集体的压力,决策有些受着情感的影响,即个人面子尊严。

总之决策最终分为两种,即 顺从型叛逆型。


顺从企业的人,有时候被集体势力打压,失去活性,只会照章办事。

而叛逆型的决策,往往是推陈出新的建议,让领导会觉得与以往大不相同,容易被否定,因为新而不被认可。

总之,公司的不讲道理,不仅来源于个人方面思维、认知方面,还来源于公司方面氛围影响。要脱颖而出,与企业共存,必须磨合找到切合点。

03

怎样解决在职场上

遇到的各种困惑呢?

首先,认识问题并接纳。


了解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员工出的方案,总是不被认可,员工心里受挫,想要离职,作为企业决策者应该怎么办?

是直接放任自由,还是愿意把人才留下来。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不仅要从自身考量自己建议的合理性,认知自己,而且要学会接纳别人的建议,给出合理性意见。

我相信大多数领导的都是惜才的,但怎么留住,让为其所用,这时就要组织决策者,找出问题的本质,出一个合理方案,而不是任意员工想走就走。

其次,针对找出来的问题,思考合理性。


到底是员工的不合理,还是决策者考虑有偏差,这时候需要集合三个以上主要成员。


古时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是这个意思,三人共同探讨,才能路走得更远。

分析各种建议方案合理性,全面去考量,给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一个合理建议,而不是一杆子拍死,说不行,你重新去做。

这样直接回绝的形式,一般员工心理都会有落差,有想法。

所以及时找出问题,有效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最后,通过沟通与谈判,意见统一后,通过激励措施,执行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因为执行方案前,都有会利弊端分析,容纳了多人建议,结合了现实的状况等,不是一个人的认知结果,而是群体的认知力量,所以方案才能更有效的去执行。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然后对提出建议者,要有一定的奖赏与激励措施,激励要满足员工的需求,而不是你觉得他什么都应该接受。


如有些公司激励员工,员工喜欢现金,他硬是发奖品,也不一定让员工欣喜。有些喜欢名,有些喜欢利,投其所好,才能激起执行力度。

这样能让更多的员工,为企业出谋划策,对于企业来说,保持活性,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阻,人员不给力,其实就是作为老板的觉得自己什么都对,别人什么都错,最终导致职场没有道理可言,企业活力荡然无存,只有死气沉沉的景象。

04

员工与企业共存,

要有共同的思想支撑

企业要“讲道理”,要有开明的思想,要有容纳他人意见的胸怀,要有不断创新与学习的精神,


不要用过往的你所谓的成功,来套在现有的年轻人身上,因为时代不同,步伐不同,过去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现在拍板的依据。


《不讲道理的职场》透露出企业缺人背后的端倪,是思维认知惹的祸

用欣赏的眼光看下属,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惊喜,每个人都有它的缺点或者不合你心意的地方,一定要懂得“用人所长,避人所短”。

有一句话说得好:真正的优秀管理者不会让员工觉得他在管人。”

你怎么看企业中的“不讲道理”呢?





文:小麦琳琳  (两个孩子的宝妈,一名心理咨询师,家庭指导师,希望用爱传递生活,愿身边每一位朋友都能开心每一天,用心感知世界,体验生活的乐趣)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