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父母》:这种痛只有孩子最清楚 | 深度书评

前段时间网络上一个很有趣的调查问卷,它是说:“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什么?”,其中网民支持率最高的一项选项,竟然不是常规的职业,没错,它的答案就是“父母”。

虽然是一项不靠谱的调查活动,但是足以说明,在大多数国内网民认知中,“为人父母”某种程度上是大家公认的最困难的一件事。

既然,做父母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头疼的事情,于是就有网友提出更深入的探讨:

为人父母是否需要参加考试?

是否建议父母持“合格证”上岗?

老规矩,作为一名辩论爱好者,我们首先解剖一下辩题,当今社会应不应该要求父母持证上岗。

我们先看正方观点:应该。

做父母是我们一个人一生之中必要走的路,必须经历的事情,我们为了延续种族的传宗接代的优良传统,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件事情。既然“做父母”是我们人生中一门必修科目,那么必须要有一套行文规范,帮助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给1岁的宝宝冲泡奶粉,多少毫升的水、多少摄氏度的水、多少克的奶粉……

是最适合1岁的宝宝食用的,这一连串的科学养育问题可能触及大部分人的知识盲区。出台合格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伪科学育儿”的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长大成人。

我们再看一看反方观点:不应该。

我们都是经历着应试教育洗礼的人,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理论与实践。应试教育当下的社会,高理论低能力的人比比皆是,而这种合格证制度,只能保证大批父母是一名优秀地的“理论家”。

但是,我们要知道,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是一门实打实的“技术活儿”,实践的重要性远远要高于理论的重要性,这时问题又来了,谁会愿意将自己孩子的人生交给你“实践”呢?谁又在乎用孩子的人生换“实践结果”呢?除非可以重生……

看到这里,你或许孩子考虑父母到底需不需要参加考试?

我的答案是:需要。

其实,我们身边真的有一批这样的父母,没有成熟的独立人格和人际交往模式,也没有正确的价值体系和稳定的情绪机制,倘若这样的父母培养的孩子,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扭曲,从而整个家族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旋涡。


那么应当如何解决当今社会显著地“不成熟父母”的问题呢?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你推荐的一本书,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琳赛·吉布森笔下的《不成熟的父母》,她将通过20年职业生涯案例研究,为我们精准的定义什么是“不成熟的父母”,帮助那些童年时期受伤的成年人认清自己生活痛苦的源头,发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重建自己的性格、关系和生活。


同时也帮助为人父母者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成为更加成熟的家长,为孩子提供更有保障的生活空间。


01

你是不成熟的父母吗?


什么是“不成熟的父母”?

不成熟的父母,就是没有成熟的独立人格和人际交往模式,没有树立清晰地价值观体系,不能够完美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简单的说,就是心理年龄偏小、生理年龄偏大的年轻人。

对于这一类人群,心理学中称之为“情感不成熟”。

有必要解释一下,“情感成熟”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客观地进行思考并与他人保持深层的情感联系,他们能够完美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那么,“情感不成熟”则是这批人弱化了人们应对压力和与他人建立亲密情感的能力,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忽视了感知他人需求与感受他人情绪变化的能力。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不适应与他人的建立亲密关系,其直接影响就是无法给孩子所需的情感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孩子可以说是情感上的“孤儿”。

长期处于这种情感缺失的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他们自信心会受到严重的缺失,久而久之,变得性格敏感且内向、缺乏自信心、经常因为自卑心理来抑制自己的欲望、习惯性的自我封闭,甚至还会变得暴躁、易怒,伴随着反社会的暴力倾向。

显而可见,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一生危害十分恐怖的。

所以,此时此刻正在读这篇文章的父母或即将做父母的年轻人们,请不要让自己孩子沦为情感上的“孤儿”。

02

他们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心理学家将不成熟的父母分为四大类:情绪性父母、驱动型父母、消极型父母和拒绝型父母。


即使他们对情绪的敏感程度不尽相同,但都会趋向于一个相同的结果,那就是让孩子缺乏所谓安全感。


(1)治愈型幻想综合征


这些孩子,常常会幻想着自己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能够满足自己情感需求。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长期处于情感缺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内心这种期盼是强烈的。他们内心坚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成年以后一定能够寻找和建立最亲密的关系,帮助自己让童年期间的这种治愈型幻想成真。

正是这种强烈的愿景。

诱使他们做出了最坏的打算的,总是试图把自己的幻想强加给别人。


作者在书中列举简单案例:


一个小女孩始终坚信,只要能够让因提前下岗失业而长期颓废、沮丧的父亲高兴、快乐起来,那样的话她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做她想做的事了,为自己更好的安排自己的人生。

我们不可否认,女孩的出发点是积极阳光的,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即使她的父亲一直处于痛苦之中,她也可以自由的生活,父亲的失落在某种程度并不能决定我们人生。

换句话说,我们的人生走向从来不由他人决定。

(2)偏离真实自我的状态

我们知道“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最大表现状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那么,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他们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往往是偏弱的,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独立个体。当正常孩子长期以“真实自我”状态不被他人重视、看待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获取家庭中的一席之地。

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孩子在家中会习惯性的戴上“面具”,以此满足自己存在的需求。

长期戴上“面具”的成长过程,再正常的人,也会逐渐地走向偏离“真实自我”状态的那条路上去。我们每个人无法无时无刻戴上一辈子的“面具”,“面具”也不能完全掩盖我们内心的真实愿望,也就是说,当人生某一阶段,我们的真实需求还是会暴露出来的。

所以,我想对这些孩子说:


学会摘下面具,做真实的自我,这样会比较轻松愉快。

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取悦“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而隐藏最真实的自我状态、压抑自己的童真,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生活负责,面具所掩盖的只是眼前的一瞬间,并不能改变我们的一生以及父母的幸福生活。

03

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


情感不成熟”群体对自己的过去缺乏认知,并拒绝为过去的行为或未来的后果负责。

通俗的说就是,这类父母一定程度上缺乏同理心,想要跟他们进行真正的沟通是天方夜谭的鬼故事。他们的内心世界只专注于别人是否让自己舒服,从来不会顾虑周围人的感受,甚至自己最亲密的血缘亲属。

对他们而言,消除内心的焦虑远比与他人、包括他们的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重要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长大成人,内心积压的更多是人生的挫败感和无力感。那么,假设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走出自卑的阴霾,做回真正的自我呢?

你想要的答案,都在这本书中。

(1)愤怒是一种个性的表达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是得不到“真实自我”展现的机会,因为每每当孩子选择展现自己真实的需求时,所带来必然是批评、指责和羞辱。

所以他们往往选择让“真实的自己”保持沉默,默默地听取“面具”下的自己指导,扮演父母喜欢的角色来讨好父母、宽恕父母,赢得父母手中的爱,追寻家庭中那难得的存在感。

此时此刻,想对这些孩子说:


请适度的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你在千方百计迎合父母的爱时候,你们的内心必然是积压了很多愤怒的、压抑的情绪,而愤怒恰恰是我们人类表达负面情绪、缓解负面情绪带来压迫感最好的表达方式。

每一次接受自己的内心的愤怒,就是更进一步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治愈性幻想,也就是离做回真实自我的又进了一大步。

(2)得不到他人的关心,那就先关爱自己

当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关心时候,那就先关爱自己。

我们不要一味地去取悦“情感不成熟”的人,而忽视了自己对自己的关怀。

还是那句话,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是需要我们自己走下去的,我们才是生活的掌控者,谁也没办法改变我们人生路径,所以,请不要亏待自己的身体而枉费前途。

(3)学会接纳自我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内心往往是自卑的,其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太懂的欣赏自己的优点,无法接纳自我。

学会接纳自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及过人之处,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满足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认识。

对任何人来说,原生家庭固然重要。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幸运的降落到成熟的原生家庭之中。

面对不成熟的原生家庭,我们更多的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其次接纳自己。与其选择逃避或者抱怨,不如拿出成人的状态,勇敢地去面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和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借用作者的文末的那句话:

“生命是流动的,阻碍生命流动的从来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你的选择。”


原生家庭不是我们甘愿当咸鱼的理由。


如果此时此刻的你就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那么,“变得成熟”就是你人生需要面对的最大且最难攻克的课题;


如果你已经成为一名父母,或即将成为一名父母,我想这本书会给你启迪,帮助你成为一名有责任心、成熟的优秀父母,加油!

参考书籍:《不成熟的父母》琳赛·吉布森著;
原创:萌洋洋同学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