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h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ID:aginglab)
写在前面
近期看了不少社会新闻,尤其是和疫情相关的新闻。电视、广播、手机上的各类APP、周围人们的口耳相传……这个世界有无数种渠道把消息源源不断地“塞”给每一个人。
每每看到有关的新热点,总会引起我又一轮的情绪波动;连我都是如此,那老人们岂不是更焦虑、压力更大了?
又一次打电话回老家的时候,我却发现家里老人的状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焦虑。更多时候,他们的平和让我有些意外——莫非这些压力事件也会“看人下菜碟”吗?还是阅历丰富的老年人拥有更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呢?
01
压力事件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屋漏偏逢连夜雨”形容日常生活的状态:着急去赶早八课的学生,出门发现宿舍门口唯一被留下的那辆共享单车是坏的;忙于工作的职员还苦苦挣扎于上一个项目的策划修改,另一个新的紧急任务已经安排上了。
压力事件——那些被我们称为“麻烦事儿”的东西,往往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出现。但每一次从压力事件开始到结束,人们都需要相应的时间:“暴露”在压力事件中需要时间,对压力事件“做出反应”需要时间,从压力事件中“恢复”也需要时间。
因此,当好几重压力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时,人们就需要在应对前一个压力源的同时处理另一个“麻烦”。然而人的精力有限,每个人所能维持的“正能量”也是有限的,面对大量负面输入而失去恢复时间的人们,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02
老年人的压力应对
有研究者调查了在一天的时间内,当人们缺少恢复的间歇时,压力事件的“堆积”是否会影响人们日常的消极情绪(例如,愤怒/悲伤/担忧的情绪有多强烈)。结果发现,“压力堆积”情况确实能够预测个体的情绪状态:压力堆积的情况让人们的消极情绪更强了。但就年龄差异的情况来看,超高龄老人(84-90岁)并没有表现得比那些较年轻的老年人(66-69岁)更容易受到影响,且更年长的老年人往往会让自己更快速地远离压力事件。
那么,老年人能够通过主动应对的方式避免受到小麻烦的困扰,如今疫情的严峻形势之下,老年人作为重点关注的“易感人群”,因群体特殊性产生的对自身的负面看法,是否更容易造成老人们的孤独与痛苦?此时他们的压力依然能够得到良好的调节吗?
03
疫情背景下老年人的压力应对
国外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年龄在18-88岁的共计1310名受访者(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共227人)在疫情封闭、无法正常出门的期间,对患新冠风险、老化自我感知、家庭和个人资源、孤独感以及心理困扰的感受如何。结果发现,许多因素共同解释了人们在这一特殊背景下的心理状态;其中,更年轻、对老化持有消极的自我感知、看更长时间的新冠相关新闻等表现,都与个体更强的心理困扰(如更多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与更强的孤独感相关。例如,实际年龄与受访者自我报告的孤独感和心理困扰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年龄越大的人,反而报告了更低的孤独感和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
另一项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研究者发现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压力水平差异不显著;在老年群体中,担心自己患上新冠的焦虑与压力水平关联更紧密,同时主动应对——在压力事件发生之前就采取行动,通过努力修正或避免压力事件的发生——在老年群体中也表现出与压力水平更强的负相关,说明老年人对自身易感性的焦虑确实增加了他们的压力,但同时他们也更倾向于主动采取措施缓解压力、调节自身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对老化持有积极的自我感知的老年人。
写在最后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走向衰老;但同时,老年人对情绪目标的重视,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并且也更擅长这样做。
另外,虽然更为极端的压力事件尚未在上述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探讨,但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研究者依然发现倾向于积极应对的老年人的压力水平并没有显著更高,同时反而会选择积极应对的方式使得自身状态恢复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