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道森的遗书:请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

一个25岁的男孩,写下一封遗书之后,结束了他的生命。

这个年轻的男孩就是鹿道森,他是一位摄影师,也曾是留守儿童,校园霸凌的对象。

我像很多人一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他的遗书,看完后内心有一种感觉,他的遗书就像是在给父母们上了一堂课。

只不过,这堂课是以极其痛苦和令人唏嘘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也许,只有这样,他的声音才能真正被听见。

从他的信中可以看出的是,这是一个有着严重心理创伤的男孩。

他的创伤来自:

留守儿童的经历;

来自母亲的控制;

来自被霸凌者的经验;

来自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

人人都有创伤,创伤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重大且复合叠加的创伤,却有可能成为人一生无法抹去的伤痛。


而所有的创伤,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一个点上,那就是缺爱。


没有爱,人就无法好好存活。

或许你觉得这句话很偏激,但这是事实。

鹿道森的遗书,字字句句都在呼唤爱,尤其是家庭(父母)之爱。可惜,他没有呼唤到,其他人对他的那点爱,也只是杯水车薪,虽然增加了他生命中的光亮,却无法治愈他年年月月累积的伤痛。

他在遗书上说:

请你此刻爱你的孩子,

孩子应该在爱中长大,而不是争吵,

家不是战场,而是表达爱的地方,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爱而不是伤害,

我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世界上爱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我也渴望光,渴望爱,渴望一个幸福的家,

我也只是想要一个温暖的家,想要被爱,可为什么就这么艰难呢?

他有多缺爱,就有多受伤。

鹿道森的遗书,与其说是自我表达,不如说是在他身上代表了很多现象,看完他的遗书,我想到了我的很多来访者们,他们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曾被校园霸凌,有的是在父母的控制中长大,有的是父母的婚姻不幸。

只是,鹿道森把这些都经历了一遍,然后满身伤痛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01

留守儿童爱的缺失

鹿道森的背景里,有一个是留守儿童。他对爱的呼吁,代表着广大留守儿童的心声。

其实留守儿童真正缺的不是爱,而是父母之爱。


对于孩子而言,只有父母的肉身在场,他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否则,父母就只是一个称呼。

我有一个来访者就是留守儿童,他说小时候他对于父母的印象是非常模糊的,因为父母常常不在,印象稍微清晰一些的是分离的时刻,自己在哭,父母还是要走,那个时候他的内心会浮现出很多的声音:如果你真的爱我,为什么还要离开我?是不是我不值得被爱?


人本能的就会把得不到父母的爱归结于自己不值得被爱。


记得一个朋友分享过这样一个经历:

他要出去打工了,说要挣更多的钱,给孩子买更多的东西。

女儿的回应则是:我不要东西,我就要你陪在我身边。


为什么有了爷爷奶奶的照顾,孩子依然还会渴望父母之爱呢?

其实,这是生命的本能使然。

爷爷奶奶再好,你也知道他们不是你的父母。

并且,爷爷奶奶年龄也大了,家庭中最强壮的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当中坚力量不在场时,孩子是缺少底气和支撑的。

重要时刻父母不在场,缺爱,缺支撑,就会造成孩子的自卑,软弱,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少年的你》就是一部讲述校园霸凌的电影,男女主人公都是父母缺位的,可以说父母缺位对于孩子来讲不仅缺的是爱,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支持和保护。

02

控制的爱,不是爱

鹿道森在遗书中也写到了母亲的控制,这就涉及到另一种创伤,也是缺爱带来的创伤,只是它是以控制的面貌呈现出来的。

控制带来的创伤,会让孩子深陷于“我很脆弱”“我不行”“我很愧疚”“我是个累赘、废物”

的痛苦之中。

更重要的是,他们认同了父母传递过来的信息:你要听我的,我都是为了你好。


对于在控制之下长大的孩子而言,他什么都要听父母的:报考什么学校、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和对象、什么时候结婚都要父母说了算。

如果没有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他们就会心怀愧疚,觉得对不起父母的含辛茹苦。

最近一个月,我接触了几个活在控制之中的来访者,他们表达的痛苦不亚于鹿道森。

对于常人而言,可以不听父母的话,但是对于活在控制之中的人而言,如果自己不听父母的话,就活不下去了,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存能力有着深深的恐惧和担忧。

当一个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又无法摆脱控制,痛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的物质生活有可能是丰富的,但是精神世界却是日渐枯萎的。


其实,控制的根本不是爱。

控制更多的是父母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在作祟。


就像一个孩子告诉我的,他说:我的爸爸常常向我传达一种感觉,我们一家快活不下去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妈妈虽然也会唠叨,但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孩子是非常敏锐的,他能够分辨出真爱和假爱。

真爱是:你对我很重要,我更在意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价值。

假爱是:我是焦虑的,你要照顾我的焦虑和不安。

孩子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以爱之名的控制。

03

父母婚姻不幸的责任,不该由孩子承担

鹿道森在遗书中这样写道:复杂的家庭关系,打着为了孩子好,两个人互相煎熬不离婚,他们的各种脾气行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听过很多来访者讲述他们受伤的经历,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深深地伤害一个人。那句话就如同一支箭一样直击心脏,比如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


你知道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吗?

孩子会觉得父母的婚姻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更可悲的是他根本无法改变这一点,他如何才能让父母的婚姻幸福呢,根本就做不到呀!


因此,孩子是无力的。实际上,也是无辜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做错什么。

有些人即便成年了,父母的那句话依然会在自己耳边闪回,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罪人,根本不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并且,他们还不敢结婚,不敢生小孩,因为看见了父母婚姻的痛苦,因为感觉自己没有爱,害怕把伤害继续传递给下一代。

他们多想把父母不幸的婚姻,自己不幸的童年记忆都抹去,可是那些东西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生命中,等待着被治愈。

在成年人的咨询中,有很多人的困扰依然是和父母的关系,是纠缠与憎恨,控制与依赖的话题。

他们一遍一遍地向我表达:我好痛苦啊!

在听他们向我诉说时,我能够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以至于我的头脑中也会出现一些疑问:

父母可以不爱孩子吗?

孩子可以逃离父母吗?

没有爱的人该如何活下去?

而我也知道,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因为存在本身就是复杂的。

只是,我和鹿道森一样,希望身为父母的人,从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

因为,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是人在成长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养料! 


文:从朋朋(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感万事屋特邀咨询师,一个走向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擅长情绪问题咨询、婚姻关系咨询、个人成长咨询。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