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看到摄影师鹿道森自杀的标题,我划了过去,没有打开看具体内容。
因为我知道,走上这条路的人,虽然各有各的不幸,但大抵都逃不脱一个悲惨的童年和糟糕的原生家庭。
直到写这篇文章前,我才去搜索了有关鹿道森自杀的报道,看到了他写下的遗书。
遗书洋洋万言,道尽了他的辛酸。
鹿道森从自己的童年,说到校园霸凌,提到现实的窘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种种迹象表明,他的去意早已萌发,只不过一直在挣扎,在等待一线转机。
转机没有到来,他的身心已完全超负荷,等不起了。
于是,他作出了最终的抉择。
但凡一个人自绝于世,都会被人评论,是什么事让他那么想不开,要走上这条路呢?
我们来看看。
01
压垮鹿道森的沙粒,到底有哪些
我们先从他的遗书里,提炼一些关键点:
一、校园霸凌经历,不幸童年开启
鹿道森在遗书里提到:
从那一脚开始,我就决定要回家,9岁的我能做的也只有这样了。
那个时候的鹿道森,可能被寄养在某个地方,是寄宿学校吗?
不能完成跨级的功课,就挨了这么一脚?
成为不了神童,又因为是留守儿童,所以被殴打,被辱骂,被欺负,被排挤,被威胁,让下跪?
漫长的校园霸凌,受到肢体和心理的伤害,那些委屈和痛苦,该向谁诉说呢?
二、寄人篱下生活,没有家的归属
鹿道森说,2019年时,他曾在南京捡到一只流浪猫,身上只有几百块钱,给猫看病就花了不少,最后猫还是没能救回来,要是当时自己多点钱,可能猫就不会死了。
医生却说,可能是猫妈妈看小猫病怏怏地养不活才丢弃了它。
鹿道森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寄人篱下的生活,感到自己也跟猫一样,被爸爸妈妈遗弃了。
这样的留守经历,对幼年的孩子来说,如漂浮的浮萍,使其一辈子都感觉没有根,无法立身。
三、回归原生家庭,遭遇更多伤害
也许在鹿道森被寄养期间,在遭遇校园霸凌的时候,曾无数次呼唤父母回到身边,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得到父母的万千宠爱。
然而,当父母回来时,鹿道森说,他收获的是更多伤害。
家里充满争吵,因为贫穷,为了钱,他成为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人,被控制着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鹿道森的姑姑在采访中谈到,他的父亲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父母是爱他的,心疼他的,在学校被霸凌的事,家里人都不知情。
是啊,我们从心里相信,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只是有的人,爱的方式出了问题,比如,把豆腐心,变成了刀子嘴,句句戳向儿女的心。
这个刀子嘴,我们叫做语言暴力。
在学校被霸凌,家里人不知情。
父母都不在家,怎么会知情?
四、现实生活压力,感到孤苦无依
鹿道森大学毕业四年,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什么也没做成。
被家里人逼婚,逼着要钱,逼着事业要成功,没有私人空间,感到很窒息,压力很大。
他一直熬夜,身体发胖,头发掉落,焦虑失眠,已经无法集中精力工作。
好像崩溃,是他唯一的出路。
四、梦想未来遥远,没有动力企及
压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 是无数的沙粒,我每走一步,都像是背着大山走。
一个人背着大山,只要敢说一声放下来,停下来,他大概不会让大山活活把自己压死。
没有爱,没有钱,没有生活的动力,没有未来。
在他的心中,过去,现在,未来,好像都不存在。
前无坦途,后无退路,还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想,家庭带给他的压力,才是让他绝望的根源吧。
看起来,压垮鹿道森的是多颗沙粒,但,最沉重的那一颗,一定是家里的那一颗。
有人认为,是校园暴力导致他伤痕累累,殊不知,家庭暴力,才是让他生无可恋的最根本原因。
02
遭遇校园暴力,应如何处理?
校园暴力,依然是家长关注的重点。
孩子在校园受了欺负,并不一定会向家长诉说,有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到底过得怎样,经历了什么。
就像鹿道森的姑姑所说,对于他被霸凌的事,并不知情。
所以,校园霸凌事件,有很多的隐蔽性,只有当孩子告诉家长和老师,或者事件闹得很大,出了严重的伤亡事故,才被他人知晓。
这也是家长最担忧的地方。
孩子为什么选择不说?
并不是他们不想说,也不是他们承受得住。
可能他们受到了威胁,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
也许他们不敢说,害怕冲突,把事情闹大,自己没有胜算,以后日子更难过。
可能他们觉得说了也没用,家长和老师不但帮不了他们,还会在他们身上找原因,批评他们。
当孩子不说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就束手无策呢?
不是,我们可以细心一点,观察孩子的情绪,有没有与以前不一样。
比如,以前脾气很好,最近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平时爱说爱笑,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当发现孩子情绪有异样,就要告诉孩子,无论他遇到了什么困难,爸爸妈妈永远会站在他那一边。
如果被同学欺负了,一定要说出来,爸爸妈妈会与他一起面对。
如果孩子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可能会说出真相。
这时候,再共情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讨论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他自己能做到哪些,需要父母如何援手。
03
孩子身心健康,要怎样关注
在鹿道森的遗书里,花了很大篇幅说到没有人爱他,没有人关心他,爸爸妈妈爱的是钱,而他赚不了很多钱,也就没有回去的理由。
有人问他,为啥总感觉你不够自信?
鹿道森的回答是:
从小生活在责备的环境里,我很自卑。我也只是想要一个温暖的家, 想要被爱,可为什么就这么艰难呢?
是啊,他只是想要被爱,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咋就得不到呢?
看到了吗?孩子要的其实很简单,只要感到被爱,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孩子的身心就会更健康!
有了爱,他就会更自信,在外面可能就不会受人欺负,因为自信的人自带光彩,自带力量,没人敢欺负他。
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孩子受到任何委屈,都可以回家求助。
也因为有了家这颗大树,别人不敢轻易撼动。
你可以给孩子少一些赞扬,但不可以给孩子许多否定指责;
你可以给孩子少一些金钱,但不可以对孩子没有精神支持;
你可以给孩子少一些陪伴,但不可以对孩子一直冷漠忽视。
孩子需要的,你不能满足,他不需要的,尽量少强制。
要让他在家里有话语权,能够放心地呆在家里。
这就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好关注!
04
写在最后
鹿道森的遗书,我看了好几遍。
虽然他说:“很多事情,文字的表述都显得苍白无力,即使你亲身体会,恐怕也未必知道我是怎样的感受。”
但我依然能体会他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述的痛,哽咽在心中。
文章写到一半时,有点不想写下去了,但又觉得有些话想说。
相信很多为人父母者,做人子女者,看完他的遗书,都会不是滋味。
不知道鹿道森的父母,在儿子的句句血泪前,作何感想?
相信他们也可能会老泪纵横,因为天下应该没有不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吧?
只是失去了,才知道,以前那种爱,是错误的,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
可惜,太迟了。
但对于其他父母,这依然是有意义的。
愿又一个生命的失去,能够警醒一部分父母。
也愿那些受过伤,流着泪的孩子,寻找各种渠道,走出泥潭,总会得救的,要相信!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