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来临,应对焦虑的三副“解药”

还有几天就高考了,遥想当年的心情是兴奋,激动而略带紧张的,当时似乎还不曾意识到焦虑这个词,甚至不能够意识到什么叫情绪,感受,再看现在的孩子们,竞争压力巨大,如何应对焦虑情绪呢?

 

我有时候和周围朋友,同事聊他们孩子的高考情况,发现一个规律,爸爸妈妈越是不管控的孩子,反而自己中考,高考一路顺利,越是管控过度,孩子越是焦虑紧张,即便勉强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入了大学后,却似乎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患上空心病。

01

你是“成功定向者“吗?

我们的生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肉体的,是生理的,我们用食物,饮水,温度和阳光等营养去喂养Ta长大,而另一部分是精神生命,也需要我们去照顾,而不是去打扰,去控制,甚至去拔苗助长。


一个人,如果真正地按照Ta内在的精神胚胎的规律去成长,Ta一定像追光的向日葵,总是愿意去做新的事情,接受新的挑战-其实,一颗无分别的不焦虑的心,也无所谓是否“挑战”,只是自然地再迈进一个台阶而已。

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成就目标理论,理论揭示给我们,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想成功的,只是由于各自心理结构的不同,心理动力的不同让他们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简单地说,有两大类:

1. 渴望成功,但是怕自己不成功,别人笑话自己笨,就不干或者偷偷摸摸地干(学)。

2. 渴望成功,但不怕别人笑话自己笨,从而按部就班地干(学),失败了也不怕,再学再来。


我们之所以焦虑怕考不好,其实大概率是怕考不上好大学,别人会说自己好笨,这个别人通常是老师,同学,还有父母对自己的所谓期望。


我们真正担心的其实根本不是真考不上好大学怎样,而是担心让自己显得比别人笨。这通常是由于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都没有有意地引导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所谓“成长型思维”是认为人是可以学习的,成长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的。


持有这种思维的开明的老师,家长不会在意孩子的成绩,而是会在意,鼓励孩子的努力:你用心了,这几道题做得对,错的地方看看怎样做对就可以了。 


相反的概念是“固定型思维”,即认为孩子天生能力,智商如何如何,不可能再进步了。所以就出现了教育中的一个悖论,孩子没考好,家长或者老师说“你真笨”。

既然天生就笨,那还学什么?孩子自己也被这样的并且长期的负面评价所影响,真的内化,认为自己是笨的,那么既然我笨,为了不显出我笨,我就别学了吧。

或者,哪怕孩子考得好,却夸“孩子真聪明”,搞不好还给个苹果手机当奖励—得,这下孩子为了下次依然够聪明,也许会回避选择挑战高难度的学习目标了。或者就是非常焦虑,怕自己考不好,打破了聪明的标签。


看,明明家长老师希望孩子继续努力,却不会鼓励孩子的努力这个过程,而是贴形容词(聪明还是笨)这样的标签。更不是外部的物质刺激。

焦虑往往就是产生在被进行“聪明还是笨”的标签化过程中,孩子产生的对自己的不确定结果的恐慌,归根结底,是孩子有个瑕疵信念认为,“只有我聪明,我才能被人接受,我才值得在这个世界上笑着活”。

02

解药一 :

接纳自己可以就是“笨”的

那么解这个心结的解药之一就是—承认,接纳自己就是笨。


股神巴菲特只投资他熟悉的行业,不投互联网行业,没有投亚马逊,后来访谈中他说了:错过亚马逊是因为我太蠢。


人家那么大的牛人,神人都说自己很蠢,咱们还怕接受自己笨吗?其实能够乐于接受自己笨,接受自己无能是最勇敢的事,也是轻装上阵的大前提。

顶级的篮球运动员,同时有多位教练360度训练指导,运动员问的最多的是“看我哪里做的不对,我还有哪里需要调整?”

越是卓越,越勇于承认自己不行。


一旦内心真的承认自己:哎,我就是笨,怎么学也不行,智商不到80 (老布什小布什爷俩智商都是90出头,人家也当总统,可见未来和智商没什么关系),再说,智商又不是靠高考成绩评定的,好多书都是这么写的,且有科学的实验和数据,孩子们高考完了,时间空下来可以买点这方面的书看看。


承认自己可以笨后,就不会把注意力浪费在“证明自己聪明”上,而注意力可被认为等同于时间,心就不慌了。学一分钟是一分钟,笃定,而且那时你会觉得很诡异时间好像倒过得很慢。

03

解药二:

你焦虑,其他同学也是一样焦虑的

我女儿上初中,每次考试也是焦虑,考完也焦虑说自己考的像粑粑(不知道为啥00后孩子们都爱这么说),我发现这句话最能安慰她:你这么棒都考不好,别的同学更甭提,这次考不好,也给其他同学点机会,老是前几名也怪累的,咱们后撤歇歇~

高考成绩如何,很大一方面在于平日积累,另一方面是考场发挥—而发挥的意思不是被上帝开光了脑袋,而是心态平和,不起波澜,就仿佛高中数学学的函数,不是有波这个概念吗?平和,就是不起大的心波,抛开一切烦恼,特别是不能想考不好会怎样。

如果考试时发现题很难,脑袋一嗡,你就想,我嗡,其他同学一样会嗡,这样就容易平和下来了。谁比谁多一个脑袋呢,是不?

再者说,换位思考一下,你平常24小时里,有几秒几分钟是去想着笑话某个学习差的同学的呢?没有吧?正常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哪里有多余精力关心其他人怎么样。我们担心被奚落,被嘲笑,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妄念把它扩大了。

04

解药三:

和父母沟通你的担忧和焦虑

我当年高中时,我妈妈对我说,你就随便考有个大学上就行,所以我基本对什么重点还是非重点大学没什么概念,也对未来什么好工作没概念,换句话说就是傻。一傻反而就专注于学习反倒考得很好。

《西游记》里有个故事,是妖魔有个葫芦,那个妖魔拿着葫芦,一喊谁的名字,只要被喊的人应了,也就是相当于这个人被识别出来了,他就被吸进葫芦里了。

“焦虑”也是这个道理,它不是现实的什么,只是一种情绪,一种对未来的担忧,它在你的心中涌动,你把它识别出来,告诉自己:这叫做焦虑,这不是我自己。也和父母聊聊自己的这个情绪,让他们了解到你的焦虑感受,具体担心的是什么?是考不好给他们丢面子,还是考不上好大学担心没有好未来?一切的一切,和自己最亲的人说出来焦虑这件事的本身就能驱散焦虑。

 

05

其他几点嘱咐

提前踩点,早点出发,准备好准考证的一切物品,不做与平日生活习惯太大差异的变动,高考几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优质蛋白:鸡蛋,小鱼虾。少吃难以消化的油腻肉类—能量 用在消化胃里的东西,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用来思考,吃太饱血液涌到肠胃系统更多,脑袋容易困,懵就是这个道理。注意喝温热的水,不要喝凉的刺激心脏和肠胃。

就算退一万步,什么都没考上,即使复读,也没有什么的。高考是个有限的游戏,人生是个无限的游戏,我身边一大堆精英,不少复读的,一点也不耽误前程,事业发展的好坏主要是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里面90%是靠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情商。生命还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去认识自己,认识未来。


战术上重视高考,战略上藐视高考,人生幸福不在于高考成绩,也不在于上不上大学,在于是否具有生存的智慧,智慧不等于智商。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

文:Wendy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