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读文章前,我想邀请你做个小测试。
在学东西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形中的任何一种?
1、求知若渴,但对浩瀚的知识感到迷茫。
2、虽然读书,但读后即忘,记不住,也记不牢。
3、想让学习更有成效,却找不到重点。
4、拥有大量的知识,却不成体系。
不知在这4条中,你中了几条?
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高手的方法是:压缩和解压缩。
如果你要在电脑上传送一个很大的文档,你会怎么办?
你肯定首先会在电脑上对这个文档进行压缩,然后等需要使用时,再对它进行解压缩。
同理,当面对浩瀚无边的知识时,高手的方法是先通过压缩,对知识进行存储,然后再通过解压缩进行运用。
具体来说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它们由多变少,由繁变简,这个过程就是知识压缩的过程,其产物就是知识压缩包。然后,当需要运用时,再把知识压缩包通过解压技术,还原成压缩前的样子。
压缩,能让你对学到的知识记得更多、更牢、更清晰,同时也能让杂乱繁芜的知识渐渐形成体系。
解压,能让你用已经形成的知识压缩包去解决更多具体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02
那么,如何对知识进行压缩和解压呢?
今天,我会跟大家分享一种被我称为“公式法”的知识压缩方法。
为了帮你理解这个过程,先让我们做个小游戏。
给你15秒时间,看你能不能记住以下这段数字,并默写出来。
这段数字是:1、4、9、16、25、36、49、64、81、100。
现在,请你默写这段数字。
这个默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工作记忆的容量是5-9条信息,而这段数字共有18个,已经超出了工作记忆的容量,所以你记不住。
现在,我告诉你这段数字其实是:1²-10²的答案。
这时,如果再让你把那18个数字默写出来,是不是一下子变得容易很多?
为什么变容易了?
这就是对于知识的压缩。
当我们把这18个数字以某种方式进行压缩后,这18个数字就会变成一个压缩包,即1²-10²。
只要你知道如何对这个压缩包进行解压缩,也就是知道如何计算1²-10²的答案,那么你就能轻而易举写出这18个数字。
这就是公式法,把信息和知识通过公式形式进行压缩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个现实中压缩与解压缩的例子。
我在阅读心理学书籍,以及翻看心理案例集后发现,一个人已有的心理倾向,在其所处具体环境的作用下,最终会以他的独特行为方式呈现出来。
如果把我学习到的这些知识用一个简洁的公式表达,就是:心理倾向+所处环境=外显行为。
这个公式,就是对之前所学知识以及案例思考内容的压缩。
这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与此相关的问题时,我就会调用这个知识压缩包,也就是这个公式去进行理解。
比如:
我的一位学员Ella,她的工作业绩很好,但为人处世却很糟糕,所以一直无法升职。
沟通后,她意识到自己有一个特别强烈的心理倾向,那就是“极度关注问题”。当这个心理倾向与不同外在环境碰撞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外显行为”,并带来相应结果。
Ella极度关注问题(这是她的心理倾向),当她在工作中完成具体项目时(这是她所处的具体环境),很容易看出其中问题,并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是她的外显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工作业绩。
可是,当Ella与其他人一起共事时(这是她的另一个所处环境),由于很容易看到同事在工作上的问题,也就是犯的错,于是就会不断指出同事犯的错误(这是她的外显行为),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糟。
最终导致了虽然工作业绩突出,但却总是获得很低的评分,从而无法升职的结果。
你看,通过对这个“心理倾向+所处环境=外显行为”公式进行解压缩,我可以帮助他人看透问题本质,从而解决问题。
当然,我也能通过研究自己的心理倾向,推演出在不同场合和情境下,自己可能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并最终进行有效的管理,获得想要的结果。
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压缩与解压缩。
03
那么,如何才能得出这么一个或一套公式呢?
第一步,找出或归纳出都有哪些关键因素。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在看心理学书籍和心理案例后发现,这些人的行为表现都与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外在具体环境息息相关。
这时,我就找到了三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即外显行为,心理倾向,以及外在环境。
第二步,厘清关键要素间的关系。
在找到了三个关键因素,并经思考确定了没有其他关键因素后,我便开始推敲它们三者间的关系。
最后我发现,它们间的关系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倾向,在与外在具体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会带来相应的行为方式。
第三步,使用公式表达。
对发现的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抽象,就会得到一个简洁的公式,即心理倾向+所处环境=外显行为。
第四步,验证。
得出公式后,还需要在大量实践中进行持续验证。
只有在经过了足够多的验证后,才能说明公式的正确性,否则只能废弃不用,或重头再做推敲和压缩。
通过这样四个步骤,我就得到了一个有关行为方式的心理学公式,这个公式则能帮我解释很多与行为表现有关的问题。
之前,我写过一篇讲如何解决问题的文章《2022年,掌握一个公式,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里面也讲了一个我压缩出的公式,即:标准-现状=问题。
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
它说的是:“问题”,只发生在现状与标准发生偏离的时候。
比如,考试60分是及格线,当你考了55分时,你就要面对问题了。
但如果60分是满分,而你考了55分,那么你非但没有问题,可能还非常优秀。
所以,如果你只关注现状如何,那你就很难弄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因为问题并不单纯出在现状里,而是存在于标准与现状的差距中。
没有达到标准时,问题就产生了。
而当达到标准时,即使有问题,也看似没有问题。
所以,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去寻找与此相关的参照标准,然后弄清楚你在不知不觉间,参照的那个标准究竟是什么。
当你能把标准梳理清楚的时候,公式左边的“标准-现状”就能被清晰的看到,然后你就可以从中分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了。
一旦掌握了这个公式,每次遇到问题时,你都可以从现状和标准两个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
如果问题出在标准上,那你就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标准是适合我的标准吗?还是别人给出的标准,或是主流价值观给出的标准,但其实并不是适合于我?
如果标准没问题,问题出在现状上,那你就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如何改善自己的现状,从而解决问题?
你看,通过这样一个公式,不论你面对的是何种问题,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清晰路径与方法。
最后的话
通过压缩,你能把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经验转化为一个个的公式,不仅方便记忆,还能获得深刻理解。
通过解压缩,你能把学到的公式,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事实上,总结公式的过程就是寻找规律和底层逻辑的过程。
而解压缩过程,则是将底层逻辑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两种方法,都是高手的思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