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泄露、效果不稳定?移动心理健康应用靠谱吗?

译者:Amaranda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隐私泄露、过度诊断、效果不稳定?移动心理健康应用靠谱吗?

一项关注心理健康应用的新研究显示,这种程序的有效程度很缺乏实际证明

 

在一篇发布于《公共科学图书馆数字医疗》的新文章中,作者通过详细分析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支持的移动端软件,发现即便该领域具备较大潜能,现存能够支撑该观念的证据却很少。


作者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并强调:人们应当了解社会偏见、挖掘移动应用的潜在风险并寻求风险解决方案。


同时,人们也需要考虑到公共健康和政策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移动智能手机被大众接纳,提供心理干预的移动心理健康应用也飞速成为了一个活跃的领域。

 

以西蒙 B. 戈德伯格(Simon B. Goldberg)为首的作者团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西蒙先生担任着咨询心理学系教授助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健康心智中心附属的教员。

 

“例如在一份2020年的报告中,美国药物滥用和精神卫生服务管理局指出,美国需要至少培养4,486,865名新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才能提供出建立在充足效果证明基础上的精神健康保障。即便在高收入国家,现有的劳动力或精神卫生保健系统也不可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严峻的现实也激发了人们对移动端心理健康干预应用的兴趣。”

 

戈德伯格与团队将基于移动手机的干预定义为借助移动手机的行为治疗,其中可能包括应用程序、短信、带有Fitbits等可穿戴传感器的应用程序、结合了移动心理健康干预和例如治疗的干预措施。关于本次研究,远程心理服务并不在主要范畴中。

 

基于移动电话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它提升了人们获得治疗的机会:有数以千计的心理健康应用可以供用户自主下载

 

然而,除增添治疗机会外,心理健康干预应用也存在并不乐观的一面。


由于数据的传输与分享并不公开,人们开始产生隐私方面的担忧


研究表明,一些移动心理健康应用程序与Faceboo、谷歌等第三方公司会共享用户数据,且并不对用户披露。


另外的研究也表明,移动心理健康应用程序可能会造成过度诊断

 

随着人们对这些干预措施的兴趣日益浓厚,有关基于手机干预措施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数量激增;目前,每年都有数百项移动干预措施的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都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一些研究认为移动心理健康程序干预“有效性并不稳定”,而另一些则认为“手机干预有效”。

 

结合了众多心理健康干预应用研究成果的荟萃分析或统计分析也出现了结果不统一的情况。


有些人觉得心理健康应用程序“不值得推荐”,而另一些人则称赞它们是“成本效益高、容易获得、诊疗强度适中的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应用的多样性及预期用途能够成为解释研究不一致的原因。


举例来讲,聚焦干预的应用可能主要面对未被诊断出精神疾病的用户,而这种软件与旨在协助管理急性或慢性精神疾病病患的应用有很大区别。


即便在针对例如抑郁症的同一类软件中,不同应用也可能使用多种混合策略,让不同类型的抑郁症患者受益。

 

与此同时,报告方式与结果的不一致也进一步反映出了心理健康干预软件缺乏清晰度的问题。在诸如研究未能报告出对结果的参与度与对控制组不一致性的问题上,发表的偏见(一种相较不利结果,更愿发布印证预期的结果的趋势)在移动式心理健康程序中也没得到统一而充分的考虑。

 

在这次研究中,团队对心理健康干预程序进行了系统的meta分析,用以得出例如参与者和干预种类、比对情况及结果的最新证据。


研究人员一共继进行了14项meta分析,其中就包括47490名参与者与145项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此次研究,戈德伯格先生这样说道:

 

“这次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手机的心理健康干预能够适度地减少例如焦虑、抑郁的症状,尽管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并不强、且很少优于其他旨在治疗的干预措施(例如更具针对性的问题控制)。基于短信的干预措施在支持戒烟方面相对更加有效。尽管效果不大,大多数干预措施拥有相对低成本和高可扩展性,这也让它们更好地被大众接纳、使用。”

 

总体来说,该团队的研究虽然并未给移动式心理健康应用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但研究结果也为那些旨在缓解常见心理疾病的程序(例如抑郁、压力和焦虑)与协助戒烟的文本类干预措施提供了证明。


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多个其他研究证实,过去就有研究表明,基于技能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帮助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

 

在这次研究中,主要的局限性包括其对现有和可用研究的依赖,流动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变化,由于依赖自我报告措施而产生的偏见风险,以及参与者和研究人员开启双盲措施的难度。

 

作者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进一步调查基于文本的成瘾行为干预、实施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研究、探索移动心理健康干预的潜在负面影响、以及将研究人群更多地延申到青少年群体。

 

团队同时也为未来的meta分析提供建议,提倡研究人员更详尽地结合患者不同级别的数据、了解哪些干预方式更加有效。


此外,他们也建议研究人员在两个月、六个月后等不同的时间点检查心理健康干预应用的效果。

 

最后,戈德伯格与团队通过强调公共卫生与政策两方面得出结论,并得出结论:


心理健康应用能够作为一种潜在、经济的方法存在,它能够用以减少常见的心理症状(如压力或焦虑)并帮助人们戒烟。

 

他们同时将这种移动式心理健康应用定位为一种能够弥补传统医疗措施不足的辅助性工具


然而,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依旧不足


最后,团队建议对移动式干预应用的有效性进行标准、公开且正式的评估,因为这样的评估标准也更能为消费者及供应商提供指导帮助。


当然,他们还补充,这些建议皆需要更多的学术支持,未来那些关于心理健康干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更能为这种趋势提供证明。

我是喜猫,关注我,第一时间掌握心理行业动态资讯。

译者:Amaranda喜爱心理学,热衷探索那片无边、变幻,但又始终湛蓝的海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