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运动产生多巴胺”,但为什么我跑步这么痛苦?

作者:木棉959
编辑:N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都说“运动产生多巴胺”,但为什么我跑步这么痛苦?|《大脑通信员》

我有一个朋友(不是我自己),常年不喜欢运动。

但最近,她因为体检体脂率高,被医生建议一定要多运动:“运动多好,不光能减脂,还能产生多巴胺,能让你快乐!”

为了快乐减脂,她“自愿”去跑步了,不过才跑了一圈,就气喘吁吁龇牙咧嘴:“我一点也不快乐,我好痛苦!科学家都是骗子!医生都是骗子!我的体脂率肯定也是假的!……”

我:“啊,你要这么说,可能是误会多巴胺和科学家了,不想动就不动嘛,不用找理由……”

她:

“运动产生多巴胺”不是谎言,但这个多巴胺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当代年轻人应该对“多巴胺”这个词很熟悉了,还拿它做了很多表情包,因为但凡讲神经递质的科普文,几乎都会提到这个网红,这也让“产生多巴胺=变快乐”这个误解,深入人心。

其实这样喝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多巴胺是大分子,没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运动产生多巴胺,能让人快乐”,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误解。

1.“多巴胺产生快乐”?误会了

大家总说,多巴胺产生快乐,因为多巴胺总是追随奖励而来:吃到合口味的火锅,彩票中了奖,打游戏打赢了……这时候,你会继续想要,研究者也会说你产生了更多多巴胺。

但,多巴胺并不是为了快乐而来的,它只是奖励预测误差,进而强化你做出某种行为选择。比如,你可能根本没想到自己会中彩票(即预测中获得奖金的可能性为0),所以奖金的出现是一个意外之喜(即预测误差)。当你知道中奖的那一刻,这种“奖励预测误差”就会让多巴胺强烈释放

多巴胺越多,发起某种行动所需的动力就越低,也就是说,中彩票时汹涌的多巴胺,降低了你再次去买彩票的“门槛”,让你更想要去买彩票。

而且,万一你之后开始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认为自己买彩票就会中奖的话,下次你只要买张彩票(不用等到开奖),就会产生多巴胺了,因为“预测”到自己会中奖。

好吧现实中应该不会有这样想的人……为了更能区分“快乐”和“想要”,可以再用一个极端但贴切的例子:

毒品也可以增加大脑释放多巴胺,瘾君子想要毒品,但随着越吸越多,瘾君子反而会越来越少感到快乐,因为吸毒带来的快感早已没了惊喜。

2.“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带来奖励感”?还是误会

上面这部分,我们给常见的多巴胺“正了名”,知道了它实际上只是奖励预测误差而非快乐。

但很少有人写到,多巴胺和多巴胺还不一样,有的多巴胺,连奖励都不管。

在大脑中,多巴胺的主要产地有两个。

我们前面说的跟奖励有关的多巴胺,产自腹侧被盖区,跑得远,有的能去到伏隔核,这些跟感觉到的奖励的强度最相关;还有去往前额皮层等地,跟选择行动、强化学习有关。总之,这一伙多巴胺,合作起来就能起到我们前一部分讲的作用。

而另一伙多巴胺,虽然和它们结构完全一样,但因为出自黑质,只能走一条胺生道路,就是去纹状体,打的工也和腹侧被盖区出身的伙伴们不同。这伙多巴胺,主要负责调节和控制自主运动,比如让你的手指继续下滑屏幕来阅读。

多巴胺在人类大脑中的分布图。黑框里的标记为产地,箭柄为通路方向,箭头则为常居地。多巴胺在大脑里有两个主要的产地,它们相对应的通路已用不同的绿色标识出来了。(图片来源:赵思家)

看到这里,熟悉的东西终于出现了——多巴胺管运动!

如果这里的多巴胺出了问题,人就可能出现一些无法自控的运动,比如帕金森患者就是缺少了这种多巴胺,才会身体僵硬、动作迟缓、手抖等等。

而研究所说的,“运动产生多巴胺”,也是指的这种多巴胺,简单来说就是它跟奖励感没什么关系

所以运动没用吗?不,它也可以让你“爽”

在“运动产生多巴胺,能让人快乐”一说大行其道时,有很多健身人赞同,说自己即便累,但又会很爽。这又是为什么呢,不是说这种多巴胺不会让人快乐吗?

那是因为,大脑中还有其它神经递质呀!

当人开始高强度运动时,肌肉可能会酸痛,大脑就会把当前场景看成是一种压力(朋友:啊对对对),并开始生成内啡肽——一种可以止疼的神经递质

所以开始健身时,你可能会觉得肌肉酸痛,但再多练练后,这种酸痛感反而没那么明显了。

内啡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和爽感、愉悦感有关。吃糖、吃辣、听欢快的音乐等时候,我们的愉悦感都离不开内啡肽。

最后,我跟朋友总结:“意思就是,运动是可以产生多巴胺,但这个多巴胺不是你以为的‘开心’多巴胺,另外就算是你以为的‘开心’多巴胺,它实际上也不管‘开心’。不过运动还是可能会让人爽的……”

朋友:“好了停吧我懂了,对我来说,还是不动最爽!”

《大脑通信员:认识你的神经递质》

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都会上生理心理学、会学神经递质,但我猜在大部分高校,多巴胺的作用顶多占一页PPT。我就是这样学过来的。

所以在读这本书前,如果我的朋友问我标题中的问题,我顶多能反驳说“多巴胺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奖赏感”,但运动产生的多巴胺与奖赏感的关系,我确实没有深入了解过。而《大脑通信员》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

书的第一章结合“爱情”聊了一下神经递质概况,第二张介绍了一些基础知识,三到九章分别讲解了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内啡肽,最后第十章以睡眠为例,呈现了七种神经递质的合作。

乍一听好像有点枯燥,但要看是谁写的。我多年前就在知乎关注了本书作者赵思家,她对于研究和科普的态度都非常认真,输出的内容非常高质,还会尽量举让非心理学生也能读懂的例子。

我非常开心能推荐她的书——当然,如果你持怀疑态度,大可以根据她在书中的脚注,去读原始研究文献。

我同时又非常忐忑,因为我知道我的推荐,肯定没法写得比她的书更好。

至于到底有多好,请大家去看书吧!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作者简介:木棉959,本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