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思远
来源:思远心舍(ID:siyuanxinshe)
原文标题:郝蕾:“从小必须是一个男孩” | 这是原生家庭最大的诅咒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许知远采访了演员郝蕾,在这次采访里,郝蕾透露,由于爷爷去世得早,而且父亲是长子,所以父亲必须要生一个儿子,而她虽然身为一个女孩儿,从小就觉得要成为家族里最优秀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妈妈。
谈到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时,郝蕾对许知远说:“你是个男孩,但是郝蕾,从小也必须是一个男孩”。
不仅仅是郝蕾,“从小必须是一个男孩”是很多女性背负的一个信念,而这个信念,是来自原生家庭最大的诅咒。
01
因为你是个女孩子
小边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姑娘,她最初找我做咨询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她怀疑自己抑郁了,希望我能帮她找找原因。
在和她咨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小边从小就特别努力,虽然家里的经济环境不太好,但她还是从来没有放弃学业,并且靠自己的能力,考上了一个镇属单位的公务员。
有较好的外貌,也有不错的工作,这样的女孩子原本应该生活得不错,但是小边却说自己常常感到很绝望,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哪怕是谈恋爱,她都觉得没什么意思。
随着咨询的进展,隐藏在生活表面背后的冰山开始一点点地呈现。
小边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比自己大三岁。本来是应该被照顾的妹妹,但是在小边的成长历程中,她从来没有体验过被照顾的感觉,相反,她习惯了忍让:
-
最好吃的鸡腿从来都是留给哥哥的;
-
家里的钱只够买一套过年的新衣服,要给哥哥买;
-
同学们都有自行车了,哥哥可以有,自己不能有;
-
……
故事并没有停留在童年,哪怕快三十岁的小边,依然要把每个月的工资的一半交给家里,目的是“要给哥哥攒钱娶媳妇”。
小边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要让着哥哥,但是每当听到父母说“你是一个女娃子”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一切的忍让似乎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份“理所应当”让她既不抱怨父母,也不抱怨哥哥,她常常抱怨的只是自己:“为什么我偏偏是个女孩儿?为什么我不能是个男孩儿?”
小边并不是个案,在很多有重男轻女这一风俗传统的地区,还有不计其数的女孩子承担着和小边类似的、甚至更苛刻的命运:
-
她们不允许上桌吃饭;
-
她们不被给予任何期待;
-
经济条件不好家庭的女孩,甚至不允许读书;
-
她们有些人会被当作财产卖掉,以给自己的哥哥弟弟结婚;
-
……
因为是个女孩,所以她们毫无价值。
02
最恶毒的诅咒
“你是个女孩”——这是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给所有女孩的最大的诅咒,它像一个枷锁,沉重地锁住了一个人的热情、梦想、乃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当来访者小边和我一遍遍讲述她是如何忍让哥哥,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偏爱哥哥的时候,她也说:“我们那儿的风俗就这样,所以我一点也不怨恨他们”,但与此同时,眼泪从她的脸上止不住地流下来。
理智上似乎是不该怨恨,可是内心的那些委屈、那些难过、那些不被重视而产生的伤痛,又该放在哪儿呢?
无处可放,所以,只能自己扛下来。
这些被扛下来的痛苦的情绪,沉淀在小边和像小边一样的女孩们的人格里,在她们日后漫长的人生中持续发酵,给自我和人生都涂抹上厚厚的灰色。
首先,她们的自我是灰色的。
因为是个女孩,小边们习惯了从小被忽略、从小不被爱,她们看着其他的小男孩被当作珍宝一样对待,而自己却像草芥。这样的成长体验,反馈到内心,就是她们会深深地相信,自己就是平凡无奇的小草,人们都会赞叹鲜花的繁盛,但却没人介意小草的生死。
她们中的大多数女孩儿,都会因为没有被爱滋养过,而内心渐渐地冰封、干涸,一点点地枯萎下去,她们深深认同“我就是毫无价值”这个信念,从此暗淡无光地活下去。她们的身体在活着,可是灵魂却早就已经随着内心的枯萎而死去,这就是小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动力”的深层原因。
当然,也有一部分女孩不信命、不服气,她们反抗原生家庭的诅咒,于是拼命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甚至不凡。
可是,再优秀也终究改变不了“你是个女孩”这个事实,在自己父母的眼里,女孩就等于没有价值,它和你优秀不优秀没关系,所以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拼命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无法认同自我价值,因为她改变不了“自己是个女孩”这个事实,因此,奋斗的命运也伴随着灰色的注脚。
其次,她们的亲密关系是灰暗的。
因为从小被彻底剥夺价值,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女孩们来说,她们的“无价值感”会导致自己不相信自己被爱,也就是说,在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即便有个优秀到男孩走到她们的面前示好,她也依然不相信这个男孩真的爱自己,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被爱过。
“恐惧型依恋”成为这些女孩的共同特征,她们内心很渴望爱,但是却很害怕,因此,她们的恋情往往出现很多障碍,难以结出正果。
不仅如此,女孩的身份剥夺了自我价值,这让大多数女孩在潜意识深处不认同自己的“女性特质”,就像郝蕾一样,她们内心渴望“成为一个男孩”,这意味着她们会对自我的女性价值进行自我阉割,她们只会坚强、不懂示弱;她们爱好竞争、不善合作,这样性格特质放在恋情里,就体现为和男性竞争关系,而不是互相理解和包涵的关系。这种“雄性竞争”的特质,也让一部分女孩把亲密关系的幸福挡在自己的门外。
此外,她们的未来是灰暗的。
被诅咒的女孩们内心是分裂且冲突的,就像前文所讲,她们渴望爱但又害怕爱;她们想成为一个男孩,但本身却又是个女孩;她们想寻求依恋,可处处跟人竞争……这些分裂和冲突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内耗,她们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去处理自己内在这些矛盾的认知和情绪,以至于缺乏更多的精力去建设自己的未来。
与此同时,根深蒂固的无价值感也会让她们的投射系统习惯于将自己投射成为一个不被爱的、不值得被爱的人,而这种投射也最终吸引来那些真的不爱她们的人。她们通过自我贬低,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灰色的未来,以此来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预言”。
如果不出意外,被下了“你是个女孩”这个诅咒的女孩们,大部分的人生应该就是在这样的灰色中度过的。
03
逃离重男轻女的剧本
尽管原生家庭给我们写下各种各样的剧本,但是总是有人能够冲出原生家庭的禁锢,去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比如说郝蕾,她用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演绎了精彩的人生,也活出了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
对于那些处于“重男轻女”的剧本中的女孩们,又该如何逃离?如何蜕变?如何活出不被性别限制的人生呢?
首先,你要认同自己的女性价值。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性别是一种被教育的社会化的结果,换句话说,一个女性之所以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是因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有人给她灌输了“女孩没有价值”这个理念,并且她认同了这个理念,因此也就塑造了女性的低价值。
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有权利拒绝这样的定义,我们可以自己定义女性的价值,我们可以说,女孩是可爱的、女孩是有创造力的、女孩是可以实现梦想的……不管你从什么角度去诠释女孩,它都是可以的。
所以,请认同自己独特的价值,允许自己做个女孩儿。
其次,允许自己脆弱,并学会示弱。
脆弱是人类共有的特质,但当“女孩”这个标签成为被诅咒的代码的时候,很多女孩儿会收起自己的脆弱,尽全力去呈现自己的坚强。
之所以会收起脆弱,是因为在成长的历程中,没有人曾经接纳过她们的脆弱,所以她们也没有学会接纳自己的脆弱,而为了获取被认同,她们还要把这些脆弱藏起来,假装自己很强大。
但是如果你想逃离“重男轻女”的剧本,你就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脆弱,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只有当你能够接受脆弱,并且学会示弱,原生家庭带给你的那个缺口才有可能被人填补上,你才有可能真正地被疗愈,并体验到作为一个女孩的幸福。
此外,要学会放下性别,追求自我实现。
荣格曾经说过,人都是具有雌雄同体的属性的,真正完善的个体,其实都是雌雄同体的。
一个女孩儿想要走出“重男轻女”的囚笼,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超越性别的视角去欣赏个体作为人的价值,无论是成为一个美丽的舞蹈家,还是成为一个义务的乡村教师,又或者成为职场上叱诧风云的银行家,这些角色所产生的价值其实和性别无关。
所以,不妨放下性别的差异,不用去羡慕男性,也不必为自己是个女性而深感自卑,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想想看: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当你想明白这个问题,并愿意启程,你的人生便不会因为你是个女孩而残破不堪了,因为你有了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04
写在最后
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简对她深爱的男人罗彻斯特说道:
“亲爱的罗彻斯特先生,你以为我贫穷、丑陋、卑微、渺小,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了吗?你搞错了,我和你拥有同样丰沛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灵。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罗彻斯特被简的这番话深深震撼,并且深情地拥抱了她。
被“你是个女孩”下过诅咒的每一个女孩,不管她多么美貌,亦或者多么优秀,她可能都会像简一样感受到内心的卑微。
但与此同时,我更想祝福她们,也能够像简一样,相信生而为人的价值,对自己的命运充满必胜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