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缴纳智商税,如何不踩坑?三元智力理论丨心理词条

没有人会想刻意犯错,尤其是当面临利益问题时,人人都希望能比他人早一步洞察先机或至少不落于人后,因此往往会凭对事情有限了解相信自己的本能判断。

但若是倾向于融入主流、盲目跟风,只要有了欲望,智商就容易卡壳无法正常发挥,经不起诱惑及冲动。再加上思考不周全,犯错的概率反而更大,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白白花了冤枉钱就会被认为是缴了“智商税”。不尽如此,为了弥补犯下的错误所耗费的时间及精力更是难以计数。

那么究竟该如何增加判断力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呢?三元智力理论将告诉我们应培养哪些重要能力。

阐述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J.Sternberg)在1985年出版的《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中提出三元智力理论(tria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去试图解释智力行为具有不同层面。他认为

“人类的智力是三边关系所组合的智力统合体,这三边又可视为智力的三种成分,各边长度因人而异,从而造就了智力上的个别差异。”

而这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成分性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

一、成分性智力

指的是个体在遭遇問题时,运用知识分析资料,并经过思考、判断、推理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成分性智力中,又有三种成分对信息加工处理至关重要。包括:

1、元成分:

是人们决定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元成分是成分性智力的核心,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2、执行成分:

是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例如单词的存取和短期记忆。

3、知识获得成分:

筛选所要的信息,并对已有的知识加以整合过后,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二、经验智力

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能力。

经验智力不但为处理新问题和面对新环境的创造能力,且又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所以这使得有经验看可能比没经验的人更能有效地分析情况,并解决新问题。

三、情境智力

这部分说的是,个人利用过往所学得的知识经验,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了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力、可选择及有效改变环境为自己所需的能力。

不同于测验所得的智商分数,斯腾伯格将智力看作必须经过经验积累并适应其生活的文化背景,所以也更能全面地看待个人的智力状况。

效应来源

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也将三元智力理论采纳了认知心理学的思想,而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此理论研究人们如何注意和选择信息,对信息的认识和存储,利用信息制定决策及指导外部行为等。

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当出现一个刺激时,人们需要依靠头脑中的“经验”才能决定作出什么反应。例如,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普遍都知道Psychology(心理学)这个字,但如果同样的字换成了拉丁文,没学过拉丁文者就看不懂了。

所以经验”包含着人的状态和记忆存储的内容。因此,“刺激”和人们“当下的心理状态”这二者共同决定我们会作出什么反应。

斯腾伯格认为,为何个体会有智力上的差异?并非智商高低所区别,而是由于其刺激情境的信息处理方式不同所导致。

我们会对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整理和加工,并选择重要或有价值的去付诸行动。所以当我们要判断一条信息是否重要时,关键是“能为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

因此许多理论会告诉人们该如何避免踩不必要坑,并说明了很多规律与法则,但我们应更进一步地从实践中学习让自己保持对生活正确的方向感。

因为当我们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后,常常会习惯以同样的方式去处理大部分的信息,这样的优势在于快速及有效率。也就是说,我们能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带来的红利发挥最大化。

所以就三元智力理论的说法而言,若是我们能从经验中获得这三种智力的能力,在感知事物时就会更有选择性、方向性,有更高的机率在众多的一般性信息中敏锐地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就能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关科普

斯腾伯格对于智力方面的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对智力过程进行“组成要素的分析”,力图把认知心理学与智力理论联系起来。

继三元智力理论后,斯腾伯格又在1989年提出了“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并著有《成功智力》一书,他创造性地赋予智力新的含义。他认为:

“所谓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到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它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它是一种应对现实生活的智力。”

成功智力的内容包括了:“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及“实践性智力”。不同于三元智力理论,连续三角各边长因人而异,而成功智力是一个整体,只有上述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斯腾伯格还认为,成功智力是培养起来的。他指出,成功智力包含20个共同点。例如,自我激励、能控制冲动、以产品为导向、为完成任务能坚持到底等等,皆体现于个人的品质与具体行为表现中。

另外,在安杰拉·达克沃思的《坚毅》一书中写道,从她的研究中,经由许多成功人士所具备的特质而总结出了她的“成就公式”:

天赋×努力=技能;

技能×努力=成就。

她认为成功者之所以能获得高成就,与“毅力”有极度密切的关系。

但安杰拉·达克沃思所定义的“坚毅”并非如一般所认为的必须对痛苦有极大的耐受力,而是指对长期目标的热爱(passion)和坚持不懈(perseverance)的精神。她认为坚毅是后天养成而并非天赋,以及对长期目标的忠诚,接近斯腾伯格对成功智力的描述。

案例分享

由于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工作中渡过,接下来就以日本企业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为例子,以三元智力理论来分析他的成功之道。

在稻盛和夫25岁时于精密陶瓷领域开始创造。于27岁时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65岁时从经营第一线退休后13年,于2010年时,又以78岁的高龄出任挽濒临破产边缘日本航空公司,仅仅一年时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

那么,对于跨领域经营皆卓越表现的他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呢?

稻盛和夫在他的早年时期生活并不顺遂,身体孱弱,因战乱住家又被烧成废墟,考试及工作的经历也挫折不断。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濒临破产的电瓷瓶小公司,当时他23岁,他哀叹命运捉弄,想极积摆脱痛苦,所以他突然改变了想法,开始拼命投入工作。

当时他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因此他参阅了所有关于新型陶瓷最新论文的美国专业杂志,日以继夜地在下班后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学习及钻研。

在专注工作之时,原本当时在他心中的焦虑及烦恼,便逐渐消失地无影无踪。随着周围人对他的肯定越来越多,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就是他在“成份性智力”方面获取的过程。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被称为企业经营之神,因他总能将世俗看来“不可能”之事变为“可能”,但其实一切的开端却只是无法选择的生存之道。

他描述在京瓷创业的初期,当时公司规模并不大,若仅创造单一的一种产品,经营就会不稳定,所以当时他主动接受别的公司认为“不能做”的产品订单,由已开发的技术及业绩为基础,将业务往横向进一步拓展,能力的提升也是逐渐演变而来。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屡经困难,但其实成功并没有特效药,只是当别人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他却不认为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不断地利用创造性地思考如何进行改善,无论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要做得昨日更好,这就是他从工作中所体悟到的“经验智力”。

至于为何稻盛和夫能从一开始的科技产业转到KDDI通信业,甚至最后还能引领航空业起死回生,皆有赖于他的人生哲学,从工作中完善人格,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永不放弃及随着环境变迁调整适应的“情境智力”,是成功者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个人见解

虽然以上文中提到了许多导致成功的要素,但是个人认为大部分的成功者之所以能走在正确的路上,绝对不是仅靠一昧的努力付出,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心态让他们能有弹性地发挥自身潜能,故能不断扩展人生的蓝图。

关于自我发展以三元智力理论的原则给出三点建议,供各位作参考:

一、要能达成学习目标,须有明确的做法。

要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除了经验外,知识必不可少,尤其是对我们工作上急需提升的技能或是补齐短板,例如对于自己岗位上的要求,可识别自己在当下最需要提高的2~3个能力,然后在各能力下再明确定出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密集学习。

此外,知道学习的目标外,还要创造实践及获得反馈的机会,通过日常工作迅速把“纸上谈兵”变成“实战演习”。在过程中不但需努力,且要紧盯着自己的进步,才容易形成习惯。

二、打破自身的常识,不使经验成为束缚。

马丁·塞利格曼曾说:

“创造力就蕴含在我们为陈旧问题寻找新解决方案的能力中。”

经验的积累固然重要,可让我们在面临变化时能讯速做出决策,但先入为主的观念,虽使得人们若面临新的挑战机会或变化时,容易带着旧有的思考模式与新事件做匹配,避免改变以减少错误发生。

经验更多的价值应是能在安全范围内有能力提供小步试错的机会,许多在当下面临的困惑可能投注些许的创造力就能迎刃而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阅历和经验,心智便能真正变得成熟和智慧起来。

三、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

认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除非我们赋予它意义。

尤其是身处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工作的效率,且在对事情还未清楚理解前又很容易批判性的态度看待他人与我们相异之处。所以尽量正面思考他人的行为并积极正面地解读事情,可帮助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能表示一个人的智慧。知道事物实际什么样,能说明一个人的经验。但只有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使事物变得更好,才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才能。

文:Annie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