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另一半价值观不同怎么办?

大概十五年前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和”,今天我们探讨更多的变成了“三观不合”,里面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琳琅在公众号中输入三观不合几个字,立马就弹出了N篇推文,足见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有人说“好的婚姻,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有人说“好的关系,从不是三观相合,而是不争对错”。那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首先肯定的一点,导致夫妻心里冲突的原因之一中有就有价值观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沟通上的各执一词,也表现在行为上的谁也不妥协。

但琳琅觉得这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即价值观不同并不一定就不能拥有好的婚姻。

上述谈到的“性格不和”和“三观不合”这两个理由,其实都有一点太过笼统,表面看起来说明了婚姻中的各种问题,但其实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也没有触及;

其次,这两个理由都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价值观不同,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实际情况?可能有哪些问题,影响了你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呢?

  -2-  

归因方式的影响

尽管伴侣彼此感觉已经非常了解对方了,但仍然会受到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影响,即人们常常能够意识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做出外部归因。

但是他们认识不到同样的问题也会影响他人,因而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容易内归因。

好比你们打算计划一次旅行,结果具体的出行计划却一直没有拟定出来,你可能把自己的拖延解释为“工作太忙了”,却把对方的拖延解释为“他根本就不喜欢旅行,他只爱他的电子游戏 ”。

这个问题再往上走,已经可以解读为价值观不同的一个高度了。但事实可能是对方正在面对一个大客户,一堆的事物等着处理。

其次,我们常常欣然的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摆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也就是所谓的“自利偏差”。

亲密关系良好时我们通常觉得自己劳苦功高,而在亲密关系变得糟糕时,我们却常常指责都是对方的过错。

但有时我们需要将我们的这种愤怒情绪包装一下,以至让我们看起来并没有蛮不讲理/歇斯底里,性格不和和三观不合这种似乎不带任何评价的中性理由,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好的消息是,如果伴侣双方都选择积极的归因模式,能有效提高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

幸福的配偶对彼此的积极行为通常给以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而将消极的部分进行外部的、易变的、特定的归因,淡化彼此的过失。

  -3-  

沟通的作用

沟通的过程

一个简单的人际沟通模型是由传递者的意图、传递者的编码特点、传递者的行动、接受者的编码特点、对接受者的影响,以及沟通过程中的噪音和干扰因素组成。

我们常常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产生我们想要的影响力,然而事实却是,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接受者的解读与传递者的意图之间大相径庭,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人际隔阂”

假设小A想约老公小B去看场电影,小A欣喜的跑去问小B,“晚上有什么安排吗?”,小B正在玩手机而没太注意到小A的问题,随口说了一句“没什么安排”。

小A看到他专注玩手机的脸和满不在乎的回答,特别愤怒,马上骂了回去“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玩手机”……

然后话题被成功的引开,他们陷入争吵,小A再也不想跟小B去看什么鬼电影,他认定小B就是个没情调的男人,然后问题就从是否愿意一起去看电影,演变成了价值观不同。

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小A 很清楚自己的意图,然而她在表述时并没有明确出自己的这种意图。

同时她误以为她这种含蓄的表达,能准确的被对方接收到,事实却是小B并没有理解这种含蓄背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加上玩手机在沟通过程中对注意力的干扰,最终误会就这样产生了。

关于沟通中的非言语沟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具体来看就是非言语沟通不良的夫妻往往对婚姻不太满意,如果出现了这类问题,一般都是丈夫的过错。

看这篇文章的男性,估计在心里骂了一万句“什么狗屁逻辑”,其实这是经过试验研究的,原因在于这种交流的失败,可能是编码或解码出错。

男性在这两方面都相对显得笨拙,他们往往更容易制定出让人难以解读的混淆信息,或者不能正确解释人人易懂的信息。

男性在沟通方面做得很差却不自知,因此他们往往很难真正理解女性的愤怒或其他情绪。在这个观点来看,一方面需要男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可能也在提醒女士们别太跟他们计较。

沟通在亲密关系中的影响,想必我用再多的篇幅也很难描述完整。那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呢?以下几点是可以参考的:

  • 精确表述:对对方具体行为进行描述,用第一人称说出自己的感受;

  • 积极倾听:我们可以通过复述,来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也可以通过知觉检验,让伴侣说出我们讲过的话,来澄清某些说辞

  • 别让情绪控制了你的大脑;

  • 明确表示我们对伴侣的关心和尊重,同时确认伴侣对我们的关心和尊重

 

 -4- 

认识自己

这种认识可能是认识自己真正的需求,你看重的是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还是精神交流?

有得必有失,如果你是一个精神契合度追求很高的人,你就是不能忍受两个人不在同一个频道,那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只要你把自己确定好了,其他的都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这种认识可能更是对你深层次的认识,好比你知道自己的依恋类型吗?


安全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优势,回避型依恋的人通常不习惯太过亲密,而焦虑型依恋的人通常却会希望每天都腻在一起。

还有你认真分析过你的原生家庭吗?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在你择偶、危机处理、问题解决这些方面都产生了哪些影响?试着想想你的另一半在多大程度上与你的异性父母相似呢?

……

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似乎能感受到你一次又一次对另一半未发泄完的愤怒,以及一次又一次对这段关系的沮丧。琳琅也曾经陷入过这种困扰中,也相信这个问题正在困扰着很多人。

我们常常以为找到了对的那个人,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段好的婚姻关系,然而事实却是爱和画画一样,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

如果一个画家告诉你,他之所以画不出好的作品,完全是因为没有好的纸张、画笔和颜料,那你一定会觉得他是在开玩笑,然而这就是我们在亲密关系里经常犯的错误。

作者简介:琳琅,微信公众号:渡仁心理(ID:cdduren),让心理学滋养每一个人的心灵,长在心里面,用在生活里的心理学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