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天真的人,越健康

《黄帝内经》认为,越是天真的人,越长寿。

 

所谓“天真”,就是遵从自己的心,活出自己的天性

 

最好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喝水,不是运动,而是从了解自己开始。

 

这一过程通常会经历三个层次:

 

1 节制欲望,把注意力收回来;

 

2 培养兴趣爱好,让心安静下来;

 

3 提升感知力,觉察自己的心。

 

01

节制欲望,养精

 

在纪录片《我的白大褂》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4岁的女销售小蔡,早起时发现左边身体麻木。经多名医生会诊,才发现她得了颅内动脉瘤,随时会引发脑出血,威胁生命“病危通知书”递到她手中时,她整个人都崩溃了。

 

医生认为长期熬夜是她得病的诱因,于是就问她,是不是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

 

小蔡却说,自己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加班,只是因为下班后没事干,就常常熬夜刷手机玩,每天不刷到凌晨,就睡不着觉。

 

她边哭边后悔,说自己也知道熬夜的危害,但就是控制不了想要熬夜的心理。

 

当你放纵欲望的时候,你的身体也在承担着相应的风险。

 

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

 

“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的。”

 

必要的欲望,满足之后会消除痛苦。比如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

 

不必要的欲望,即使没有满足也不会导致痛苦,但满足之后,可能会带来伤害。

 

刷视频、看剧、玩游戏……这些感官刺激虽然让我们获得了短暂的满足,可一旦过度,不仅会造成精神上空虚和焦虑,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黄帝内经》说,过度的欲望,会耗神伤精,损害身体的健康。

 

节制欲望,是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前提。

 

把注意力从虚幻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回到现实的生活里。

 

去看看湛蓝的天空,迷人的夕阳,给自己做一顿美食,做做扫除,整理家务,陪爱人说说话,谈谈天…..

 

简单朴实的生活中,隐藏着极致的快乐。

 

让眼睛休息,让身体放松下来,把感官体验拉回现实,就是最好的养生。

 

02

培养爱好,

 

《黄帝内经》上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说的是,当我们处在“恬淡虚无”的状态中时,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疾病就不会产生。

 

弘一法师也曾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所谓的恬淡,就是要静心。

 

想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培养一项能让你安静下来的爱好。

 

艺术家阿部幸子一出生就被家人抛弃在路边,好不容易被人收养,却逃不脱被遗弃的命运。辗转经历了4个不同的家庭,才渐渐长大成人。

 

糟糕的童年带给她极大的心理伤害,她因此患上精神疾病,20岁就住进了精神病院。

 

入院后,她的失控行为并没有得到控制,直到她开始剪纸。

 

她很喜欢把报纸、杂志、彩页剪成几毫米的线条,外人看来无聊乏味,她却做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

 

手作使她平静下来,不再失控,医生看到后,便允许她每天剪纸10小时。

 

日复一日对剪纸的专注,治愈了她的心,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几年后,她受邀前往纽约PS1美术馆,现场表演了剪纸行为艺术,成为了一名艺术家。

 

手作,治愈了她,也成为了她生活下去的动力。

 

她说:“(剪纸)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美的享受,但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保持安静、有序的方法,我用它来治愈自己。”

 

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治愈。

 

自得其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工作再忙,也别忘记好好经营自己的爱好。

 

读书、抚琴、手作、绘画……,总有一样能够抚慰你的心。

 

找准自己的热爱,愉悦自己的心。

 

心静了,一切伤痛皆可自愈。

 

03

提升觉知,通神

 

有个知名的中医曾经说过,现代人最大的病,是活得丧失了觉知。

 

我们吃饱了,却感觉不到满足;

 

该睡觉的时候,却感觉不到困倦;

 

明明不开心,却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

 

不来一场大病,永远也感知不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

 

NLP专家舒俊琳曾说,最健康的人的心智模式,是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智慧。

 

学会自我觉察,提升你的觉知力,才是生命最好的药。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常被自己的情绪所困扰。

 

每当烦恼不已时,他就会静下来,觉察自我。

 

他会先问自己,这种烦恼的感觉是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当他觉察到这种感受产生在头部之后,他就意识到,是因为头脑中的评判造成了这些负面感受。

 

于是,他就把注意力试着从头部移动到心口,那些烦恼、厌恶与鄙夷的情绪,就消失了。

 

当他把注意力移到腹部时,他就感到自己获得了宁静。

 

我们头脑中的很多想法,往往来自他人的评价,比如父母、老师、恋人。

 

由于习惯了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我们常常会把别人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而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觉。

 

于是我们脑中就会产生很多矛盾,这些矛盾会让我们感到混乱。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从头脑中撤走,转移到身体上,去觉察身体发生的变化,这种混乱就会得到平息,负面情绪就会消失。

 

混乱的感受一旦消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就会浮现。

 

催眠师史蒂芬·吉利根曾说:

 

“每个人的第一个家都在身体里,每当你真的需要回家,你的身体值得信任,你便可以聆听,可以和它做朋友。”

 

和身体链接,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心灵深处真正的家,就是古人所说的“通神”。

 

当你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真正的渴望,就能遵从己愿、从心而行。

 

最好的养生,莫过于了解自己的心。

 

越能遵从本心的人,活得越通透,身体越健康。

 

04

写在最后

 

水木然曾说:“人的一切疾病,本质上都是心病。”

 

心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自己。

 

了解真实的自己,才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节制不必要的欲望,减少身体的耗损;

 

专注真正热爱的事,让心安静下来;

 

觉察自己的身体,关照自己的内心,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消除心魔。

 

都说通往内心的路,最难走,但别忘了,只有走过难走的路,才能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关注我,愿你在认识自我的路上,找到治愈自己的良方。

 

作者:黎松松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