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家长、老师数落,感觉很没自信怎么办?

# 壹心人6大作业3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大家好,这里是壹心理互助社区出品的音频解惑节目,听一个心理锦囊,解决一个心理问题,我是心理作家怡名


有许多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家长批评成绩不好、写作业磨蹭,这不行,那不行。被老师数落,上课不认真,作业完成的质量不好等等。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

孩子们被家长、老师批评,感觉被否定,自信心都受到打击。甚至会怀疑,爸爸妈妈真的爱我吗?我是有价值的吗?我真的像家长和老师说的那么糟糕吗?

许多孩子希望自己能自信起来,可具体要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锦囊主题就是:面对家长、老师的批评,我们如何变得自信起来。

1、认识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僵固型思维模式,推动思维进化。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经过二十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思维模式对一个人的心理世界能产生重要影响,对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达到目标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就是二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当我们在面对老师、家长批评,从而对自我产生怀疑时,用的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觉得自己不行,不好。甚至为了避免失败,都不去尝试。

当我们认为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天赋是成功的关键的时候,追求成功时,就容易逃避挑战,害怕失败和挫折。将失败的行为定义成失败者,比如我数学没考好,就说自己能力不行,这样就限制了我们的成长。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努力和学习,我们能够最大程度挖掘自身的潜能,拓展自身的能力。这样当我们面对批评的时候,我们就能在挫折中学习和成长。

僵固型思维关注结果。如果需要努力才能完成,说明自己能力不够,从而为了维护自己,不去努力,就此停止。

而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提升的,成长型思维的人以努力为荣,因为努力可以激发能力。

所以“怎么看待能力,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当我们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批评当作帮助自己改进的反馈。自然就能平和地面对批评、也不介意失败。推动思维进化,就是用成长型思维模式代替僵固型思维模式,可以极大的改善在面对批评时所产生的困扰。

2、放下自我,积极尝试。

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心态。

有这样思维的人,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放到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会妨碍我们的进步。有时感觉自己 实力不足就极力回避,都是在维护自我形象,而不是关注这件事要怎么做好。

当我们可以放下这样的想法,就像在我们感觉自己不擅长运动时,那正好可以多锻炼,通过锻炼肯定比从前的自己强。

虽然我们再如何努力,可能都不及有运动天赋的人,可当我们可以放下自我,不再背负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我们比从前的自己进步了,挑战了自己,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学生时代,我们有时就是会关注自己的表现,也特别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想法。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叫“脆弱的高自尊”。而我们通过挑战自己,一次次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可以比从前的自己更强,从而有利于提升自信心。

3、多关注自己的长处。

心理学上有个瓦拉赫效应,指的是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

人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源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的曲折求学路。

他喜好文学,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希望他成为一个大文豪。一个学期后,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很用功,但过分拘泥,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后来他改学油画,得了全班倒数第一。老师给的评语是:是绘画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幸运的是,化学老师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他从此认真钻研化学,后来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就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生来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避开短处,找准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有一些方面总被批评数落,可能在那方面确实不擅长,不如就多多关注自己的优势的那一方面。

目前初中有些课程的成绩可以挑选当作中考成绩,就是让同学们可以专注于自己优势的那一方面上。所以我们也可以更灵活地应对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不会对自己完全丧失自信。

4、我们可以选择把批评当反馈。

我们都不喜欢被批评,当被批评时,常常感觉自己不够好。进而怀疑自我价值。

当我们把事情和人分开,想法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被批评成绩不好,只说明这个阶段知识掌握的不够好,而不是自己不够好。被家长批评不努力,可以看看是否真的像家长说的那样,还是家长只看到自己玩,而没看到自己认真学习。

不用急着认同家长所说的,而是看到老师与父母批评所隐藏的对自己的期待。绝大多数的父母和老师都是因为对孩子有很多期待,太希望孩子好,才容易去批评孩子。

尝试着对批评和数落不产生那么多情绪,而是在这些批评中可以得到哪些反馈。

比如某一方面不足,可以改进。比如这个方面是否自己忽略 了,从而引起自己的重视。这样,所有的批评都是对自己的反馈,我们就不会影响自信心,而是适当调整,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青春期就是自我探索的阶段, 我们有疑问、不自信都是正常的。我们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也是正常的。

小时候,固定型思维模式帮助我们获得安全感,所以我们要接受我们身上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同时看到它在哪些方面阻碍了我们。同时学着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应对挫折、批评。敢于面对批评、数落,而不怀疑自己,勇于接受各种挑战,每个人都了不起!

感谢收听本期「心理锦囊」,想听更多心理学内容,欢迎加入壹心理互助社区。

文:怡名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