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的一个傍晚,放疗回家坐地铁的途中,我被感动了。
当时,放疗结束,我拖着虚弱的身体走进地铁,里面没有空位,我就站在车门的扶手边上,旁边坐着一位60几岁的阿姨,她抬头看了看我,然后起身示意我坐下,我微笑着轻声说了句“谢谢”,她点点头,还用手扶我坐下。
下地铁,我和老公说,每次坐地铁都是给老人让座,没想到这次是老人给我让座,很感动。
老公也被感动到。
其实,我知道那位阿姨看出我是病人,因为大热天的,我带了个帽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头发,而什么样的人没头发,阿姨肯定清楚,加上我还带着口罩,估计她也猜测到人多怕被感染的原因,所以才把座位让给我。
现在想来,我的心里还是暖暖的,而这样的温暖和善意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我体验到了“被看见”的感觉。
其实,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看见自己的人。
这个人,可以是陌生人、亲人、伴侣,以及朋友等等一切和我们产生“关系”的人。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看见的力量”。
01
渴望被看见,
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认为,人都希望被看见,这和自恋需求一样,是一种极为根本的需求。
小时候,我们哭闹的背后,就是在期待抚育者(主要是妈妈)能够看见并满足自己的吃喝拉撒睡玩等需求,因为看见意味着爱。
只是很多人从小被忽视,在缺少足够关爱的环境下长大,所以一直在寻找那个可以看见自己的人。
就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从小被父亲忽视,用做鬼脸来逗父亲开心,以让父亲看见自己;成人后的她还是习惯讨好他人,目的也是在期待自己被看见。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亲密关系中,松子都是在追求被他人看见,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只是她过完了无聊的一生,自己的期待也没能实现。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和松子一样,生活在严重缺爱的环境里,但被看见的本能需求是一样的。因为被看见的体验,就是被认同,被理解和被接纳。我在地铁上的感动,就是因为被阿姨理解了,那时的理解就是爱。
可见,看见,就是对人性的理解,也是增强感情连接的做法。
02
成人的我们,
也在渴望被人看见
前面说了,从小缺爱的人,一生都在寻找爱,渴望被看见,这也是作为成人的我们的期待。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都希望能够拥有被懂得、被满足和被接纳的瞬间。
对于工作,马云曾说,员工离职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工资没给够,要么是心受委屈了,而对于心里不舒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没有被看见。明明自己付出很多,但领导没看见,这就意味着自己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进而心理失衡,才觉得自己受委屈,于是选择离开。
在亲密关系中,被看见也是一种极为强烈的需求。
《亲密关系》一书中强调,最初我们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需求,而这些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就是渴望被对方看见。如果伴侣能够看见自己的需求,就证明自己重要,以及自己值得被爱;如果伴侣看不到自己的需求,对自己漠不关心,那自然感受不到爱。
另外,和伴侣相处的过程中,也是在期待对方能够看见自己,因为和伴侣争吵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对方不理解自己、不体谅自己,即看不见自己。
总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和伴侣相处中,以及其它人际交往中,我们都渴望自己能够被看见。
03
终其一生,
我们都在等待一个看见自己的人
“看见的力量”,是我们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的,那么,怎样拥有那份力量呢?
首先,我们需要等待。
之所以说要“等待”,是因为我们经常被误解、被否定、被羞辱,以及不被爱。
等待的过程虽然需要时间,但它迟早会出现的,这是我们该有的信念,更重要的是,等待中蕴含着时间的力量,对宽容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更多理解,而这些都是“看见的力量”。
其次,自己先看见自己。
在“等待有人看见”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先看见自己,也就是说,我们要懂得取悦自己,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弱点,敢于示弱,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坚强、要强大、要做到最好,以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样的教育虽然在让一个人变得更好,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让一个人不敢展现自己“弱”的一面,于是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进而很难感受到快乐。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自己要学会同情自己,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接纳那个真实的、有好有坏的自己。
接纳自己,就是看见自己。
再次,看见自己,才能看见他人。
我们只有真正看见自己,理解自己,相信自己,才能看见他人,体谅他人,因为体验是相互的。
如果我们对自己只有严苛要求,对待他人也会如此,这样就很难看到真实的他人,更不会理解他人。
就像地铁上的阿姨,她之所以能够“看见”我,一定是因为她可以感同身受。她体谅过自己的不易,才会同情到他人的难。只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才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
写在最后
《小王子》中说,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感受。
我们等待看见自己的人,就是在用心感受自己和他人被爱、被理解、被接纳的过程,而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很厉害,当它可以给我们一束光,我们真的会借势向上。
我们先做自己的一束光,然后再照亮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