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德志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ID:gzhzxl38904481)
此刻与过去,或许都在未来之中,而过去也包含了未来。
——艾略特
近日,我国最高人民检查院办公室主任马騏表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而盲目跟风纹身,会影响其身心健康,被社会标签化,影响就业,甚至误入歧途。
最高检正在推动出台规范性文件,从源头解决未成年人纹身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据江苏一检察院统计,一年中起诉涉罪的未成年人有360人,其中有纹身的达190人,超过半数。
这一则信息让我不禁联想到在《内在生命》一书中提到过的一个小男孩——李洛依。
青春期少年的行动化
李洛伊是一个12岁的男孩,他即将进入青春期,因此开始对身体的变化及陌生的性兴奋感到担心。
他的父亲是一个仅能勉强糊口的音乐家。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离开家里,四处游走,并和许多女人生了孩子。
有一回,在得知父亲要短暂回家停留后,他开始对自己的感觉感到困惑。在咨询师面前,他开始变得有侵略性,态度傲慢,又显得不安。
在一阵浮夸的表述后,他激动的状态开始缓和。他告诉咨询师,最近他和他的朋友齐格打了一架,因为齐格说不想让他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
李洛伊在和齐格的相互推搡中把齐格打到在地,还踢了他。接着李洛伊低声地说,他现在觉得很有罪恶感,他并不想伤害任何人。
他说:“其实,我是一个很好的人”
这个案例很好的展示了一个青春期小男孩心中的复杂情绪,及处理这些情绪的困难。
书中写道:李洛伊那带着男性攻击性的神气态度,暗示的不仅是他否认在内心他其实觉得自己渺小且不够格,同时或许也暗示了他对内心那个他既吹嘘又害怕的父亲的部分认同。
有时候他觉得父亲是个好人,有时候父亲又只是个“会惩罚人的,滥用药物的性感的“音乐家”。
李洛伊想要长大,想成为年龄大的青少年,想成为包含药物及喧闹的大男人世界的一员。
他浮夸且具有侵略性的表达倾向背后,其实是为了掩饰他脆弱、惊吓及罪恶的感觉。
未成年人纹身背后的动力
为什么在初高中时期的孩子们会选择要去跟风纹身?并且当他们更长大一些的时候往往又会为纹身而感到后悔。
我想,选择纹身的孩子们和这位少年李洛伊的动力是相近的。
当自己遭受拒绝、感到弱小,并有可能遭受父亲因自己表现不佳而愤怒的情境下,他会被这些顽强、反抗、显得强大的行为所吸引。
纹身,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或面临恐惧的未成年人们应对世界的一种方式。
纹身带来的强大的想象,支撑着自己面对这些脆弱、惊吓的感受。
未成年人纹身所带来的后果
另一方面,纹身所具有的社会标签化角色特质,又与许多孩子内心中较柔和、不安的一面相当不一致。
这也就导致两种可能的发展。
首先,纹身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孩子内心的混乱感受。他们会无法确定自己的定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目标。
除此之外,这可能也会造成孩子们进一步与纹身所具有的标签化特质认同。
就像少年李洛伊,他想要成为那个包含药物及喧闹的大男人世界的一员一样。然而,这样只会促进孩子的攻击性,进一步将孩子推向更加偏离成熟的道路。
而这些,其实也给了我们在对待青春期孩子情感态度上的一个启示。
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如此的强烈,就像是水满则溢的开水壶一样。自身是已经装不下了,洒出来又会烫手没有人想要接着。
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可以像一个足以包容住这整个开水壶一样的容器,接着这些滚烫的情绪,这个孩子便可以感觉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被了解了,内在的各种状态都被接纳和支持。
那么,他们的这些情绪,无论是愤怒、恐惧、焦虑、嫉妒或热情,都将可以被辨识出来,而不需要伪装。
通过这样,他们就可以被加以认识并整合到人格当中。
我想,这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讲,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因为,这意味着他具有这良好的情绪消化空间,他有足够的情绪能力去体验和探索自身存在的意义。
通过这些,他可以更早的为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更坚定地去投身在自己渴望探索的事业里。
而这些,让我觉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