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用一本书告诉你,财富可以过6代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已经富过了6代,这说明财富可以传承下去。而洛克菲勒的子孙之所以能将家族的辉煌和成功延续下去,和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可以说,洛克菲勒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蕴含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中。


想教育好孩子的父母,这本书应该是首选。因为父母的格局和高度,是孩子的起点。


今天的文章,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说如何让孩子“富有”。

富不过3代?“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用一本书告诉你,财富可以过6代

01

像洛克菲勒那样鼓励孩子“贪婪”

贪婪,被认为是罪恶的来源,就像偷窃的欲望源于贪婪,但在洛克菲勒看来,世上所有人都是贪婪的,贪婪没有什么不好。从贪婪开始,才会有希望。


这样的说法有点“毁”三观,但仔细去想,洛克菲勒说的贪婪,实质上是一种“必胜”的信念。

他在信中和儿子说:“爸爸由一个周薪只有五美元的簿记员到今天美国最富有的人,是贪婪让我实现了这个奇迹。贪婪是推动我创造财富的力量,正如它是推动社会演进的强大动力一样。”

这么说来,贪婪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反倒是一个可以表达内心想法的生动词汇。每个人的内心都深藏着一颗活泼、灵敏、有力量的贪婪,我们要热爱她,并告诉自己“我要贪婪,叮嘱自己我要,我要的更多,她才会出来玩耍,助我们成功”。


这份不满足是实现自我的动力,也是我们自信的来源。


时下,很多人渴望“岁月静好”,觉得人生短暂,没必要那么拼,但真正的“岁月静好”并非是无欲无求,而是有前提的,即富足的物质基础。

换句话说,那些没有经济基础的人,整天喊着“岁月静好”,只不过是给自己不愿努力、不相信自己的借口罢了。

洛克菲勒还告诫儿子,不要和那些完全投降、安于现状,以及不能将挑战进行到底的人交朋友,因为这样的人是消极的。和消极的人交往过密,会产生很多卑微的习惯,还会降低自己的思想水平。


作为父母,在鼓励孩子“贪婪”的同时,自己也要有那种“不服输、不屈服”的精神。因为这是信念、自信和乐观的体现。

02

像洛克菲勒那样

允许孩子体验“不幸”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但洛克菲勒告诉孩子,不要害怕痛苦,甚至处心积虑去吃苦,体验“不幸”,因为那是成功的信条之一。

他和儿子说,“知识和学问本身没有什么用处,灵活地运用你所掌握的学问,才能发挥知识的无穷能量,要成为能够活用学问的人,你必须成为具有行动能力的人”。

那种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就潜藏在吃苦之中。


所以,不要害怕吃苦、不幸、失败和困难,因为那是帮助我们形成坚强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吃苦让我们得到的东西都建立在坚实的地面上,而不是流沙里。

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不幸体验的人,反而不幸。


现在的很多孩子,因为被父母保护得过于好,没有经历过不幸,也没吃过苦,使得他们很难承受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父母们要意识的,自己的过于保护,不是爱孩子,反倒是害孩子。

当然,这不是在提倡“忆苦思甜”教育,而是要孩子学会承受痛苦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关键因素之一。

03

像洛克菲勒那样

教会孩子化“侮辱”为动力

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同,那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自尊心的来源。

洛克菲勒告诉儿子:侮辱是一种动力。尊严不是天赐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是你自己缔造的”

他在信中分享了自己曾被侮辱的一件事,那是一张照片的故事。

“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位摄影师将要为我们拍一张上课时的情景照,但因为爸爸穿的太寒酸,被摄影师驱出照片外。当时爸爸感觉有一股热血直冲脑门,满脸通红,但我没有动怒,也没有自衰自怜,更没有暗怨爸爸的父母为什么不让我穿得体面些,而是在心底攥紧了双拳,向自己郑重发誓: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让摄影师给你照相算得了什么!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给你画像才是你的骄傲!爸爸的誓言已经成为了现实!”

其实,对于侮辱这件事,除去恶意,就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强,或许和做人有关,或许和做事有关,总之就是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蒙辱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我们是一个知道冷静思考的人,或许会认为侮辱是测量能力的标尺。


所以,尊严是我们自己享用的精神产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尊严,我们认为自己有尊严,那就有尊严。只要我们死守自己的尊严,就没有可以伤害我们。


当然,这不是自欺欺人的捍卫尊严,而是用实力说话的证明。

04

写在最后

洛克菲勒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商业上的成功,更在于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传承给了孩子。因为他知道,能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性。


作为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样的“渴望”不该是简单的想法,而应该是贯彻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包括鼓励孩子“贪婪”、体验“不幸”和承受“侮辱”,更重要的是,这个实践,需要一个理论来指导。


我想,这个“理论”来源之一,应该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

也就是说,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富有”,其前提是,父母已用优质的教育理论武装过头脑。


文:学乃身之宝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